适应新常态 抢抓新机遇 推动新跨越
2015-02-27文丨杨朝伟
文丨杨朝伟
2014年,罗甸县积极适应新常态,克难奋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信心不断提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突进、稳中提质、稳中优化的良好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变化,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的新预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4年,罗甸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按照黔南“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格局,围绕“突破交通、水利、人才三大瓶颈,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三大民生”总体思路谋篇布局,积极适应新常态,克难奋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信心不断提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突进、稳中提质、稳中优化的良好态势。同时,我们也清晰认识到,改革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和好氛围是来之不易,必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苦干实干的拼劲,抢抓新机遇,才能不断推进罗甸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科学研判 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
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深刻内涵,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前提。当前,罗甸正处在追赶跨越、同步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
坚持主基调不动摇,继续保持高于省州发展速度是一种新常态。现阶段经济发展缓慢、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仍是罗甸当前的主要矛盾,保持高于省州的增速,不但是解决当前一切困难和问题的首要任务,也是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坚持主战略不动摇,继续强补工业、城镇两块短板是一种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既是罗甸发展的短板,又是支撑罗甸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源,客观辩证地看待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从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充分认清工业化、城镇化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移农业人口、助推扶贫攻坚的带动作用,毫不动摇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四化”融合、协调发展。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是一种新常态。罗甸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示范县,是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秀美的生态环境是罗甸发展的最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任务艰巨。因此,罗甸既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更要守住生态底线不突破。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是一种新常态。随着“高速时代”的到来,罗甸即将嬗变为贵州南部交通枢纽,全面深化改革,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活力是罗甸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入,促进外来要素与本地优势资源“嫁接”形成“飞地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外向型发展,是罗甸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
坚持依法治县不动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发展是一种新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罗甸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但“法治罗甸”建设仍较滞后,存在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主体竞争不充分、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公民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要实现后发赶超,加快建设一个法治化的市场环境最为关键。
审时度势 全力以赴抢抓经济发展“新机遇”
在新常态下,对于罗甸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必须主动抢抓五大新机遇。
抢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有利的新机遇。罗甸属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重点县、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将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交通水利建设为重点,抓住扶贫攻坚这个关键,瞄准教育优先发展、特色产业优先培育、公共服务优先提供目标,认真编制实物化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抢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外部环境改善的新机遇。随着国发2号文件的生根开花,全省公路、铁路、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和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的加速实施,罗甸即将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成为贵州南部交通枢纽,给发展带来良好预期。全县将加快城镇和园区平台建设,抓好产业培育和孵化,加快形成贵州南部区域经济增长极。
抢抓生态环境优势凸显的新机遇。罗甸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暖冬气候。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生活成本增加,环境质量下降,健康养生、异地养老成为热点,为“罗甸山水,一揽云贵”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创造了极佳条件。全县将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快景区景点设施建设,把以旅游休闲、健康养生为重点的服务业培育成新兴产业,打造“代言贵州、对话世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新机遇。罗甸城镇和园区已具备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的宜居和入驻条件,特别是罗甸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创业提供了“洼地效应”,为外部资本的进入提供了“快速通道”。全县将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文章。
抢抓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的新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入,一系列政策对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将释放更大红利。罗甸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将改革的红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突出重点 奋发有为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
2015年,罗甸将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坚持“实施三大战略、突破三大瓶颈、发展三大民生”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一枢纽三基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抓规划明方向。根据发展环境变化,特别是惠罗高速通车,罗甸将着力理清发展思路,高规格、高标准编制“十三五”规划,做到以规划明方向、用规划谋项目、依规划抓建设。
作者(前排右三)调研罗甸县棚户区改造项目(班方智/摄)
坚持抓发展稳增长。坚守“两条底线”,做大经济总量,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围绕资源禀赋、战略定位和区域发展重点,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扩大投资拉动发展。围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开发、民生改善等重点,做好项目生成和储备,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拓宽融资方式,深化投融资改革,加快政府平台公司实体化改革进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抓载体搭平台。致力解决载体滞后于主体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城镇和园区建设。围绕“山水湖城·玉都罗甸”形象定位和湖滨山水园林城市的城市定位,坚持“产城景”融合,做大做精县城。围绕副中心城市定位,完善边阳镇规划,加快建设,争取挤进省级重点示范小城镇。围绕打造贵州南部物流集散中心、建设贵州南线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红水河临港经济区建设,尽快完善产业园区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搭建舞台,为游客进出创造条件。
坚持抓产业强实力。按照“一枢纽三基地”(贵州南部交通枢纽,新型工业、鲜活农产品和健康养生基地)的发展定位,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产兴城、以产强县。围绕民族医药、水电开发、玉石加工、硅系产品、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做强工业;围绕建设贵州山地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县和面向粤港澳的鲜活农产品基地做优农业;围绕建设健康养生基地,加快培育健康养老、休闲旅游做活现代服务业。
坚持抓扶贫惠民生。积极推动小康创建和精准扶贫,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抓好教育、卫生事业,织牢社会保障“网底”。
坚持抓改革促活力。抓好县乡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农村产权和户籍制度等改革,以释放红利,激发活力。
坚持抓作风聚能量。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罗甸将把从严治党、作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融入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中,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罗甸将继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顺势而为,在红水河畔打造一座崭新的“山水湖城·玉都罗甸”。(作者系罗甸县委书记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