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惠明:“背篼干部”总指挥

2015-02-27王铁清袁绍阳

当代贵州 2015年31期
关键词:长顺干部群众全县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铁清 袁绍阳

“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民生工作”,是张惠明到长顺任职以来,一刻也不曾忘的信念与坚守。因此,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关乎民生的问题,他就一定会排除万难,认真研究解决。

2010年至2014年,长顺县工业企业由74家增长至1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由13.77亿元增加至46.0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555元增加至6768元……

长顺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麻山腹地,是国家新阶段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喀斯特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93.9%,这里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

2011年,长顺作为黔南唯一的县列入“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县”。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把“长顺做法”列在“创造了具有贵州特点的六大模式”的第一位,充分肯定长顺“根据山区特点,成功探索出‘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山地农业扶贫开发模式,唱响了希望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

长顺发展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县委书记张惠明的竭诚躬耕。

艰苦奋斗书写崭新篇章

“条件艰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懈怠”。这是2014年3月,张惠明赴兰考学习考察时写下的体会。

近年来,张惠明带领长顺人民围绕落实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长顺县作出“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扶贫新路子”的重要批示,描绘出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蓝图。

2014年,长顺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3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44亿元。作为贵阳1小时经济圈内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成功跻身黔中经济区核心城市群。

2014年,长顺县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0.3%。在三项核心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6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68元,环境质量指数为92.3%,人均GDP为22009元。

为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张惠明提出“抢抓机遇、务实拼搏、突破常规、勇于跨越”的“新长顺精神”,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引领,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加快、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威远工业园区被列入省“5个100工程”、 20个百亿元重点工业园区、14个省级工业园区一类培育区;广顺经济开发区、鼠场工业园区等新经济引擎快速崛起。

以县城和威远为中心、广顺为副中心的“哑铃型”经济区域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盆景城市展露雏形,实现了城乡一体、产城互动发展。

按照“总部经济”理念,培育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四大富民主导产业,长顺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新基地县、全国新一轮农产品主产区县。“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做法被列为全省“六大扶贫模式”之一。

“春赏杜鹃、夏观潮井、秋摘鲜果、冬品银杏”成为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亮丽风景,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代表长顺历史文化的“金竹夜郎”成功注册商标,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长顺干部群众对全县发展现状和前景赞誉有加,充满希望和信心。

用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

鼓扬镇田哨村7旬老人冉从莲是一名孤寡老人,张惠明一有空就会前来看望这位“亲戚”,并送米送油,与老人一起喂鸡、喂猪,拉家常。

“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民生工作”是张惠明到长顺任职以来,一刻也不曾忘的信念与坚守,因此,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关乎民生的问题,他就一定会排除万难,认真研究解决。

仅2015年上半年,张惠明定期在群众服务中心接访群众就达5次,接待群众120余人次,现场答复群众26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8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困难问题,张惠明主动与园区企业协调联系,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到企业就业。

2014年,长顺城镇新增就业242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4人,完成劳动力转移7293人。

张惠明(左)慰问82岁老人秦忠兰(长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扶贫开发中,张惠明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大胆探索“长顺做法”、“东西合作”、“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新机制,从“三化同步”中探索总结“五化融合”新路子,长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新基地县”、“新一轮农产品主产区县”、“全国林业经济开发示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贵州“十大产业扶贫示范县”等。

长顺高钙苹果、优质核桃、紫王葡萄、绿壳蛋鸡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连续两年翻番,在给农户带来实惠的同时,老百姓对县委、县政府工作和全县经济发展满意度不断攀升。

按照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长顺调研时提出的“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三农”理念,近年来,长顺县坚决打破“等靠要”落后观念,按照“政策大倾斜,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的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推进“5582”工程,全力整合资源要素向扶贫开发集中。2013年末,长顺县农村贫困人口8.35万人,2014年末降至5.83万人,减少2.52万人。

“背篼”背出浓浓鱼水情

2012年,发端于麻山腹地长顺敦操乡的“背篼干部”精神,在贵州高原广泛传扬,持续升温,不断升华。

“背篼干部”身上折射出的不仅是责任、担当和奉献,更是对贫困山区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因为只有加快发展才是最终解决所有问题的“硬道理”。

于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张惠明到来后,长顺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最强音。

2014年春节前夕,敦操乡215户农民搬出石旮旯,住进生态移民新村。细心的张惠明发现,这些搬进新居的移民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对随行的干部说,“搬了新居,还是家徒四壁,这怎么能行呢?”

他带领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以“一对一”的方式,自掏腰包,为每户移民置办了家具、电器、炊具等。“是‘背篼干部’让我们得到实惠,重新燃起发展的信心与希望。”村民纷纷表示。

“背篼干部”是群众对长顺县敦操乡干部的亲切称呼,他们“当邮差、装民生、背民心”。张惠明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长顺正处在发展攻坚期,需要这样的优良作风。

在张惠明推动下,“背篼干部”事迹广受关注,李源潮、栗战书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成为全国典型,并作为贵州省“精神高地”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张惠明常说,学习“背篼干部”精神不是要求背背篼,而是要学精神、见行动。为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形成推进发展的动力,他提出了实施“活力党建”工程,打造“背篼干部”升级版,让全县干部都成为“背篼干部”,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

为做好表率,接受监督,张惠明亲自把自己的帮扶联系卡钉在“联亲”对象石板村周小友等群众房屋外墙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县5988名干部与19352户农户结成“联亲”帮扶对子,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和问题,张惠明也因此被全县干部职工称为“背篼干部”总指挥。

张惠明心语:

对于长顺这样一个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来说,发展越往纵深推进,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赶、转、改”交叉并存,压力更大,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及省州的工作要求,还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作为“一线总指挥”,面对压力,我更需要保持良好的战略定力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谋远虑,不骄不燥,不跟风攀比,按照规划蓝图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当好全县干部群众的主心骨,树立起加快发展的信心。

同时,还要更加务实真干,躬身为民,善谋善成,在发展一线与干部群众并肩苦干,勇当尖兵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率下,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做“四有”新人和“四个人”的标杆,带动全县上下形成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长顺干部群众全县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解决基层理论武装“入心”的几个难题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在梦里多好啊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如何做好企业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