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校园快递中转站研究
2015-02-26夏林颖王正阳黄胜立陈春香
夏林颖 王正阳 黄胜立 陈春香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1 问题的提出
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5年来翻了两番。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约为1.85万亿元,5年来平均增速达80%。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倍增。消费者特别关注网购时卖家发货速度,物流速度,尤其是最后1000米的配送问题。校园快递由于独特的市场环境,而又缺乏管理,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配送不及时,包裹质量出现问题等。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下称相思湖学院)远离主城区,师生的购物不是很方便,网购成为了相思湖学院师生与外界沟通和联系的主要途径。
随着相思湖学院师生对快递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进驻相思湖学院师生的快递公司也逐渐增加,数十家快递公司在相思湖学院师生开展快递服务。由于相思湖学院师生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门禁管理制度,尽管快递公司采取了许多办法来适应师生的需要,但绝大多数快递公司的服务还是满足不了师生的需求,快递服务中的滞留件、分散件、损失件的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师生作息时间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时间与取件的冲突,上课时不能随意请假,导致快递公司经常出现滞留件和超区件。快递公司各自为政,运营成本高。每个快递公司的派件员每天要到相思湖学院送几十件快件,各快递公司的这些零星快递业务长期重复,运营成本高。进入相思湖学院的快递公司,为解决分散件和滞留件的难题,不得已在相思湖学院地下超市寻找一些小商店作为临时代理点,但这些代理点不能提供相思湖学院师生希望的门到门的及时便捷服务,而没有固定营业点采取临时地摊式作业方式快递公司,不但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也增加了丢失或错投的几率。最重要的是不能提供 24小时服务,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
本文以相思湖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超光速校园快递中转站为研究目标,试图在调查分析校园快递中转站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超光速校园快递中转站配送模式,是设想在“集中散件,统一配发”的经营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共同配送具体形式,从前后向与快递企业合作,完成最初或最后的1000米服务【1】。相思湖学院超光速校园快递中转站配送模式的优势,一是通过校企实现合作,与上游的各快递公司合作,整合各快递公司的快递业务,实现规模化经营,下一步研究与下游的各高校合作,尝试一种新型的校园快递模式,为在校园内建设快递服务站打下一个坚实的实验基础。
2 相思湖学院的快递物流配送调查
2.1 相思湖学院快递站点分布情况
相思湖学院共有申通快递公司、圆通快递公司、韵达快递公司、中通快递公司、顺丰快递公司、汇通快递公司、天天快递公司、中国邮政(EMS)以及其他快递公司。据调查得知,相思湖学院校园快递内有快递公司业务的共分为有固定代理点和地摊式代理点两种[2]。
2.2 消费者调查
在相思湖学院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一个星期,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196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共设置下列主要几个问题:
2.2.1 您半年以内使用快递服务的次数是多少?
大学生使用快递的频率比较高。在回答“半年以内使用快递服务的次数是多少”这个问题时,数据表明半年内使用0~3次快递的学生占比为12.76%,半年内使用4~7次快递的学生占比为26.02%,半年内使用8~10次快递的学生占比为19.39%,半年内使用11次以上快递的学生占比为41.84%。从以上数据中不难发现,半年内使用11次以上快递的学生占比更多,说明大学生使用快递频繁(见图1)。
图1 大学生使用快递的频率表
2.2.2 您个人最注重快递公司的哪些方面?
40.91%的大学生对快递速度表示不满意,认为快递公司应提高快递速度,到货是否准时。14.55%的大学生认为快递公司应该降低价格,13.64%的人认为快递公司应该提高安全性,18.1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提高一线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态度,12.74%的大学生认为快递公司应该提供准确的物件跟踪信息几个要素。图 2为学生选择使用快递时考虑的因素。
图2 学生选择使用快递时考虑的因素占比
2.2.3 快递服务中最令您不满意的地方有哪些?
大学生对快递服务普遍不满意,找件速度和服务态度是学生选择快递公司的关键因素。在我们设置的几个因素中,同学的选择如下,公司知名度高,价格便宜,发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安全性高,货物损坏时能够得到满意的赔偿,这些影响大学生选择快递公司的因素中,物流公司的知名度占比为8%,价格便宜占比为15%,发货速度快占比为35%,服务态度好占比为20%,安全性高占比为10%,货物损坏时能够得到满意的赔偿占比为 12%,从上面的数据中不难发现, 发货速度、服务态度是学生选择快递的关键因素。在调查“您最不愉快地一次快递收件经历是什么”中的所有选项中,快递人员的服务态度恶劣占比为 40%,快递时间不准时占比为30%,快递的物品受损占比为 4%,丢件占比为 6%,事后问题处理不周占比为3%,收费太高占比为2%,找件时间过长占比为15%,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服务人员的态度,快递时间不准时会直接造成顾客不满意[3]。
通过统计分析,结合随机挑选的学生进行小组访谈,我们认为成立校园快递中转站的设想是可行的。(1)市场可能性。快递公司需要有个平台完成最后1000米的物流配送。另外,校方面对校园快递难题,也需要一个平台去解决它。(2)创利可能性。快捷服务站是经学校同意,学生快递员有出入寝室的资格。服务站收取的费用也合理化,以快递件数,快递重量,快递送货路程为标准收取 1-2元的费用。服务站主要由学校自主创业学生组成,聘请学校勤工俭学学生兼职,所需的成本不高 ,风险低。(3)创业性。国家积极倡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各高校都为学生开高各种自主创业自我经营项目。因此,超光速校园快递中转站在相思湖学院实施过程中会得到学校各方面的支持【4】。
3 超光速校园快递中转站运营情况
3.1 基本情况
超光速校园快递中转站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金1万元,以快递中转作为运营内容,本着“诚信为本,服务师生”的宗旨,为师生提供快速、便捷、准确、安全、贴心的快递中转服务。中转站设在相思湖学院地下超市内,拥有必要的设施设备。
校园快递中转站主要业务内容为:一方面,中转站在固定场所集中接收各快递公司送来的货物,避免以往快递公司把货物送来时需长时间等待客户的现象,同时杜绝各种快递公司送来货物时因乱放而影响师生出行不便的现象。校园快递中转站的成立,让师生可以在空闲时间提取货物,避免师生以往需按时提取货物而耽误上课或工作的现象,从而既提高了快递公司的服务效率又方便了广大师生。另一方面接收在校师生需寄出的物品,由于我们同多家快递公司合作,这样就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不同寄出需要,从而减少他们寄出物品的麻烦。
校园快递中转站设立在固定地点,统一接收所有来校快递公司的送货,集中管理。杜绝以往各个快递公司不按学校时间来校送货,来校后随便乱放,扰乱学校正常活动等情况。同时,杜绝快递公司送来货时需长时间等待客户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快递公司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在校师生再也不会在上课时间受到快递公司提货通知的影响。我们中转站将会利用课余空闲时间通知师生前来领货。由此可见,校园快递中转站的建立既有利于快递公司又有利于广大的在校师生。另一方面,校园快递中转站向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向货主收取一点合理的费用。我校师生平均每天至少接货量为 300件。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个月我们中转站至少可以收入9000元,一年我们中转站则可收入至少90000元。由此可见,建立校园快递中转站可以:提高快递公司在校园的服务效率,方便师生,同时可以增加勤工俭学学生的收入。
第一,作为在校学生要解决上课和考试的冲突,如果不能按时将快递送到收件人手上,那么所谓快递服务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如果快递物品发生损坏、丢失问题,学生很难承担赔偿损失的后果。第三,收件人如果不在学校如何办?怎样按路程远近分配送达顺序?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解决。超光速校园快递中转站主要采取的是自行投资的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大学生创业的模式,依靠学生本身维护其正常运行,如果其毕业离校或者经营不好,该模式就会自行消失,组织管理上缺乏延续性。
4 建议
基于校园快递的上述现状,现对未来做一点建议,提出一种符合校园特色的新型快递模式:校园快递服务站。该站服务人员主要是在校学生,他们与各快递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统一接收各个快递公司快件,然后进行分配管理。另外,征得学院同意,服务站的快递员享有进入宿舍楼的权利,可将各快递真正地送货上门,完成各快递公司末端的配送任务,通过做最后一千米这一细分的快递服务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在相思湖学院地下超市建立一个仓储中心,联合各大快递公司配送货物到仓储中心,将此作为一个物流中转站,分发快递。由服务站人员通知学生凭短信来领取快递,减少冒领快递的情况出现。拓展延伸快递服务,针对学生想寄快递的需求,快递服务站可提供上面取件寄快递服务,学生只需按物价规定支付寄快递的费用。对于不想出门的学生,可在收到领快递短信后回复要求送货上门,并将自己所在寝室附上。服务站学生送快递到寝室,并根据快递份量轻重,送快递路程等综合收取费用。对经常寄快递的顾客群体进行管理,对老顾客提供特殊服务,免费寄校园内生日快递。该模式可以帮助解决普遍高校的校园快递难题,而且符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潮流。
[1] 葛楚华.试析大学城快递服务市场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4,(6):27-28.
[2] 康凯燕,卜艳兰.快递企业末端服务体系构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6):44-48.
[3] 梁栋.大学生对校园快递物流配送满意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4,(12):19.
[4] 朱丽娜.构建校园快递快捷服务站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商业,2014,(30):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