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差异
——中、韩版《爸爸去哪儿》的比较研究

2015-02-26闫姝鑫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2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跨文化编码

闫姝鑫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媒介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差异
——中、韩版《爸爸去哪儿》的比较研究

闫姝鑫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媒介跨文化传播”是跨文化传播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媒介跨文化传播”为视角,以“文化与民族心理差异”为研究的关注点,以中国和韩国两个版本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媒介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在同样的节目框架下,对两个版本中内容的不同设置和人物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中韩两国在饮食文化、称谓礼节、家庭观念、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对两个文本进行研究时,也遇到了不懂韩语而需要依靠字幕的语言障碍,从而对媒介文本的“二度编码”进行了研究反思。

跨文化传播;爸爸去哪儿;文化差异;二度编码;真人秀

1 研究视角与关注点的界定

“媒介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交流传播活动”。大众传媒语言文本的多样性反映了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因此,媒介跨文化传播在整个跨文化传播学科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值得关注。

然而,目前,“跨文化传播一般研究人际交流的问题,已有向组织传播伸展的学术趋势,但还没跟媒介研究结合起来”。因此,以新闻传播学为背景,希望以媒介跨文化传播作为本文的研究视角。

文化发展依赖于诸多因素,其中最值得重视、最复杂的文化因素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即跨文化交流,或者叫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是一门内涵和外延都极为丰富的交叉学科,涉及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因此,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也很多,如“文化冲突与解决途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文化与民族心理差异”“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商业与跨文化传播”等;其中,“文化与民族心理差异”是本研究的落脚点。

因此,本研究是以媒介跨文化传播为研究视角,以“文化与民族心理差异”为研究的关注点。

2 作为媒介文本的《爸爸去哪儿》

“媒介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以不同语言的媒介文本及其转化为主要内容。”大众传媒是媒介跨文化传播的载体,自然也就是媒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主要对象。这里所说的“媒介文本”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电影等。

此研究的媒介文本为中国和韩国两个版本的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研究的方法为“比较研究”,确切说是“双边比较研究”。对中、韩两版《爸爸去哪儿》的人物设置、环节设定、情节内容、人物表现等进行文本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其中反映出的中韩在饮食文化、称谓礼节、家庭观念、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差别。

那么,把这两个节目作为比较的文本是否有可比性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两个节目。

韩国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啊?》(简称韩版《爸爸去哪儿》)是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由5位明星父亲带着自己的子女一起度过两天一夜的旅行,2013年1月初开始播出,播出数集后收视率便突破10%,并且稳定持续攀升,受到了广大观众们的好评和喜爱。

而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也是中国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该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由林志颖父子、田亮父女、郭涛父子、王岳伦父女、张亮父子联手担任嘉宾。

既然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是从韩国版购买的版权和模式,那么两个节目的整体思路和框架是一样的,都是五对明星父子或者父女,经历两天一夜旅行。而且可以说,核心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寓教于乐、展现融合的亲子关系。在基本一样节目框架和思路中捕捉两国父子父女之间的不同表现以及节目的不同侧重,以此来发现中韩文化中的生活和心理差异,是可行的。因此,在观看了10期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和6期韩国版《爸爸去哪儿》的基础上,进行了本次比较研究。

3 两版《爸爸去哪儿》中体现出的中韩文化差异

总的来说,中国和韩国都处于亚洲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且按照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理论来划分,中、韩都属于高语境文化。两国都注重传统文化、注重礼仪等,在文化上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同时也有很多差异存在,在节目中可见一斑。

3.1饮食文化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各不相同,即使在文化和地缘上相近的国家,在饮食文化上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民族特色。在中韩两版的《爸爸去哪儿》中,都有较多爸爸们为宝贝们做饭的环节,或者爸爸和宝贝们一起动手寻找食材的环节,对于中韩不同的饮食文化做了较为充分的展示。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素食为主,注意五味调和,讲究色香味俱全,烹调法灵活多变。而韩国主食白米饭,经常吃肉、鱼、豆腐、蔬菜等炖煮的火锅,韩国特有营养丰富的泡菜,又爱搭配各种调拌的凉菜,以及用辣椒、大蒜、芥末等作为配料,有独特的口味。

3.2称谓礼节

在中国版《爸爸去哪儿》中,五个“星宝贝”经常被要求完成需要借助于求助的任务,比如,向村民们讨要食材、到村民家蹭饭等,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亲切称呼和礼貌常被称赞。而韩国版《爸爸去哪儿》中的五个孩子较中国版的孩子年龄更大一些,展现出了良好的素养和礼节。但其中反映出来的中韩的称谓和礼节还是不同的。

中国的见面问候以口头为主,而韩国的见面则需要加上30度左右的鞠躬;中国孩子和长辈说话是,要称呼为“您”,但无须用敬语,韩国孩子称呼长辈时候则需要用敬语;在就餐时,韩国会格外强调长辈先用餐;进入别人家时,韩国孩子一般都会脱鞋,中国孩子则没有这个习惯。诸如此类,在打招呼、日常交谈、用餐、做客等这些日常的细节上,中韩体现出了不同的礼节。

3.3教育中的文化差异

从本质上说,所有的文化教授的是同一个内容:文化的历史和传统。所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教授的内容大体相同,内容侧重点和教授方法却表现出多样性。家庭教育亦是如此。

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不论是“慈祥的爸爸”田亮、“暖男厨神”张亮,还是温柔的林志颖或者憨厚的王岳伦,几位爸爸都对孩子非常耐心温和,遇到孩子闹情绪,都会耐心开解,有时候甚至显得束手无策,即使是在这五位父亲中最强调“男子汉式”教育的郭涛,也是温情多于严肃。

而韩国版的节目中,爸爸们具有绝对的家长权威,对孩子们的撒娇哭闹直接无视。韩国版的父亲很严格,遇到孩子闹脾气哭闹等,父亲都会严厉教育,甚至会采取苍蝇拍打手等体罚方式。

3.4家庭观念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参与的五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相对而言,在与小伙伴的相处中,缺乏包容和分享,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有所欠缺。从孩子们的心愿也可以看出,他们心目中的幸福,就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爸爸多陪伴自己,对于大家族并不是太依赖。

而韩国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韩国版的五个孩子,多有亲兄弟姐妹。而且,这几个家庭都是和家族里面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家族观念浓厚,看重家族的荣誉。

4 研究反思:媒介文本的“二度编码”

在本次研究中,观看韩国版《爸爸去哪儿》成为一件并不轻松的工作,不懂韩语导致完全依靠字幕。韩国版《爸爸去哪儿》的播放时间是每周日下午4点55分(北京时间每周日下午3点55分),从8月4日起,每周一凌晨就可以收看高清中字版本的节目了。虽然“字幕组”翻译功底强劲,实力不俗,也尽可能地传达原来的意思,但全部依靠字幕的收看形式还是会将传播效果打折扣。

在共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大家用同样的语言体系,即语内交流。此时,电视节目传达给观众,经历了“编码”(或“制码”)和“解码”两个阶段,电视工作者生产节目产品,受众通过自己的“加工”,获得节目的意义。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体系进行节目传播时,翻译则需要站在编码者和解码者之间,扮演一个“二度编码”的角色,电视节目文本也是经过了“二度编码”才传达给受众意义。

作为“二度编码者”的翻译工作者,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没有他们的翻译,实现电视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只看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而不能了解其语言,那么不论是中国版还是韩国版的《爸爸去哪儿》,看节目的乐趣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

因此,通过本次研究,也有机会对媒介跨文化传播中的“二度编码”理论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二度编码”的实际意义。

[1]童之侠.国际传播语言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37-238.

[2]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第四版.闵惠泉,王纬,徐培喜,等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尼古拉斯·阿伯科伦比.电视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爸爸,我们去哪儿》稳坐韩国综艺类收视率冠军宝座[EB/OL].(2013-05-13)[2015-09-09] 09:36http://korea. people.com.cn/205158/205179/8241485.html

闫姝鑫(1995-),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跨文化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Genome and healthcare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