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如何以平民视角做好电视时政新闻

2015-02-26刘雪英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2期
关键词:平民时政受众

刘雪英

(作者单位: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线电视管理处)

新时期如何以平民视角做好电视时政新闻

刘雪英

(作者单位: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线电视管理处)

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时政新闻是电视媒体的职责。时政新闻在所有新闻题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视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接触到时政新闻。但目前,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单一,言辞用语枯燥呆板,选用的新闻词汇较为生硬,没有生活气息。在受众看来,时政新闻较为严肃,容易脱离群众,导致一些人对时政新闻不感兴趣,使时政新闻失去传达信息的意义。基于此,针对新时期如何利用平民视角做好电视时政新闻进行相关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播时政新闻为大众服务。

时政新闻;电视媒体;平民视角

一直以来,时政新闻都是电视新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类,也是传达民生民情、舆论监督及服务受众的客观需要。但目前,时政新闻的传播形式生硬死板,通常以严肃的形态进行传播;同时,时政新闻的内容也没有站在平民视角进行采编,新闻播报使用的词汇“高端”,给老百姓留下空洞的印象,脱离了群众,导致时政新闻失去活力和吸引力。

1 当前电视时政新闻存在的问题

时政新闻中包含了国家的方针政策、惠民政策等信息,承担着宣传和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站在平民的视角,也就是说时政新闻不接地气儿,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1.1内容空虚,新闻性差

时政新闻的主要目的是向大众宣传国家的相关信息,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所以,在时政新闻实际采编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时政新闻的宣传属性,而忽略了新闻的新闻属性,导致一些时政新闻价值的缺失。尽管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占据头条的位置,但由于出现了太多的官话、套话,导致民众关注度下降。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在其中得不到想要的信息,所以使时政新闻的报道效果不佳。

1.2缺乏深度

时政新闻也是新闻,一件事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是因为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传播的价值,事件新颖,可以引起受众所关注。但是一些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和播报的过程中,照抄党和政府下发的原文件,或以流水账的记叙形式播报,这种死板、片面、肤浅的报道方式没有对文件所表达的意思以平民的视角解答出来,没有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含义,更没有分析事物的本质,对民众没有实际的意义,只会让受众感到厌烦。此外,由于受众的文化知识水平不一,理解的方向和深度也有所出入,这种报道方式极易造成误读。照抄照搬的播报形式看似面面俱到,没有任何遗漏,但实际上这样枯燥的新闻播报不会吸引受众的注意,也不会让受众产生深入理解其含义的兴趣,进而造成信息的遗漏。例如,即使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便民时政信息,在受众看来与自身并没有关系,因此便不会关注。

1.3讲究程式,内容呆板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会议新闻报道、领导活动报道中。很多记者在采访和新闻撰写的过程中,担心遗漏程序、领导职务、出场顺序等。在报道的过程中就大篇幅地报道领导的职务和出席的活动和出场顺序,忽视了新闻价值的挖掘;同时,受众关心的问题没有在时政新闻中得到了解,使人们丧失了对时政新闻的兴趣,导致时政新闻失去意义。

1.4言辞生硬,缺乏活力

时政新闻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严肃、呆板。这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空话、套话、官话,且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时政新闻的撰写和播报,使受众产生距离感甚至是反感。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受众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同时,信息源也希望通过电视媒介将信息全方位地传达给受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曲高和寡”,让受众的心理感到压力。总的来说,当前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缺乏平民视角,使更多人对时政新闻感兴趣,从时政新闻中了解有用的信息,宣传我国的整体走向和大政方针,是当前电视时政新闻工作者需要努力完成的一个任务。在时政新闻采访和制作的过程中,要转变角色,利用发散思维,深度挖掘时政新闻的潜在价值,使时政新闻有新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时政新闻,才能让受众对时政新闻感兴趣。

2 新时期转变电视时政新闻平民化的有效措施

在新时期,人们更渴望在电视时政新闻中了解国家的动态,知晓国家出台的有关信息。这就需要电视时政新闻充分发挥喉舌作用,承担起解说政策,挖掘信息的角色,与老百姓站在同一阵营,为老百姓传递更多的时政信息。所以,在新时期,电视时政新闻要转变以往的传播形式,要以平民视角为基础,让电视时政新闻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让老百姓在时政新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2.1记者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

记者是获取时政新闻的前提。时政新闻的采编离不开记者,所以,时政新闻记者和摄像记者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喉舌意识,把握时政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做好时政新闻记者的关键。在时政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遗漏都可能造成对政策的失误解读,给人民和党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时政记者必须牢固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是正确、完整地传达时政新闻的首要前提。

2.2传播形式生动朴实,语言活泼

时政新闻关乎民生,因此在传播的时候传播形式要亲切朴实,避免脱离群众。传播内容要通俗易懂,在播报的时候语言要轻松,语气平和,播报员要放低自身的姿态,拉近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在内容表达上要生动活泼,使受众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时政新闻中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要以平民的视角解读时政新闻,让老百姓能听懂。在进行领导现场采访的时候,要充分利用采访的同期声,增强受众的现场体验性,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拉近地方百姓与党和政府之间的距离,让老百姓清楚地知道时政新闻关乎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

2.3会议新闻要“推出陈新”

时政新闻中亮点的突出是时政新闻吸引群众要求的重要途径。会议室是政新闻的主要发源地。但新闻会议的采编是最为困难的,很多记者都摆脱不了固定的思维和方式,免不了重蹈呆板、枯燥新闻的覆辙。因此,针对会议新闻,时政新闻记者要懂得推出陈新,寻找能够吸引受众眼球又能完全阐述时政信息的素材,从中获取亮点。通常,会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业性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会大大提高受众对时政新闻信息获取的难度。因此,在新闻播报的时候,新闻记者就要有意规避,用生动或通俗的言辞代替,或是通过新闻画面直接反应新闻内容,如制作动画、图表及图示等。例如,在一场关于政府年终各行业数据统计会议中,如果依靠单纯的语言表达,不仅受众不能很好地理解会议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对于记者来说更是一大难题。而如果利用图示或是表格,将各种数据展现出来,让受众一目了然,则直接体现出了所有的信息,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由此可见,时政新闻记者要善于在会议中找到的这一亮点,让老百姓更容易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3 结语

时政新闻关系到民生大计,既要让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完整传达,又要让老百姓充分理解时政新闻中的信息。这就需要电视媒体充分发挥“喉舌”作用,将时政新闻平民化,将高端的时政新闻变成通俗易懂的消息,使时政新闻真正服务于民。

[1]麻建荣.细节之处彰显民生情怀——浅谈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突破[J].新闻天地,2010(4):31-32.

[2]杨玫.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策略研究——以石家庄电视台《今晚三十分》为例[J].职业时空,2010(5):16-18.

[3]马海霞.打破时政困局,拓宽话语空间——论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J].东南传播,2010(8):179-181.

[4]张咏竹.把“硬题材”做成“软新闻”——浅谈时政报道如何拉近与受众的距离[J].视听,2011(4):45-47.

[5]李朝举.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浅议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实况同期声巧妙运用[J].传播与版权,2014(7):35,37.

猜你喜欢

平民时政受众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平民领袖
时政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