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厂制氢装置系统优化研究

2015-02-26葛伟李鑫辛欣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年20期
关键词:炼厂冷凝器制氢

葛伟,李鑫,辛欣

(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甘肃 玉门 735200)

炼厂制氢装置系统优化研究

葛伟,李鑫,辛欣

(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甘肃 玉门 735200)

在实际生产中,炼厂制氢装置的冷凝系统和转化系统会出现问题,本文从炼厂制氢装置的结构特点入手分析,进行了生产上的优化。

制氢装置;生产优化;冷凝系统

氢气是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一种新能源。目前,工业上用氢气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合成氨用氢和炼油用氢。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工业用氢的总量己经达到1 000万t,其中合成氨用氢量虽然高于炼油用氢量,但后者的增长速度己经超过前者。

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某炼厂引进制氢装置,然而实际中,最优的生产操作条件与理想最优生产操作条件发生了偏离,使得生产波动,同时能耗增加,产品质量也出现波动,而且当继续增大生产负荷时,产品的质量出现了下降,尽管厂家对操作条件进行了摸索,并进行了调整,但还依赖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所以整套生产装置的操作工况极有可能没有达到最优,进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物耗高、生产波动、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等。所以,目前操作条件无法支持再继续增加负荷运行。

1 装置的结构特点

主要的工艺设备结构:

(1)反应器采用热壁的结构。

(2)转化气蒸汽发生器采用卧式烟道式的结构,可以使设备造价降低,使得安装及检修更加方便。将调节机构设置在管程中心管的出口处,使得转化气的出口的温度可以得到调节,冷壁结构被用于管程入口处,内衬使用的衬里是耐高温的。

(3)使用了高效离心分水器,使得分水效率得以提高,设备投资得以降低。

(4)U 型管双壳程换热器被用于热回收部分,使得气体换热终温降低和热利用率得以提高。

本文所涉及的制氢装备,由于使用时间较短,操作人员缺乏经验,所以能耗以及物耗都比较高,主要表现为:

(1)冷凝系统。装置系统节能方面的相关设计还有待改进,因为增加进料量后,反应热不能得到完全回收、利用,说明冷凝器数量不足以达到要求。

(2)酸性水汽提塔。设计时,塔本身有10块塔板,因酸性水的温度较高,当产量得到增加时,使得塔顶的酸浓度偏高。当前条件下,通过采取措施来使得酸性水汽提塔的性能得以提高,比如使进塔的气体量减少,使塔顶温度降低等。

本文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和优化了现有的制氢装置,对目标装置进行瓶颈分析,提出改进与优化的方案。

2 改造方案

2.1 冷凝系统的改造方案

原有的设计装置配有3个中变气冷凝器,一旦进料量增大,冷凝能力会出现不足的现象。现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增加1个冷凝器,不仅换热能力增大了,而且反应热回收率也提升了。此外,针对蒸汽进一步又增加了气液分离技术,将酸性水汽 提塔的酸浓度降低,使得脱水负荷得以减轻。所以,3级冷凝改为4级冷凝,而且将负荷和温度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提高反应热回收率,建议增加第四冷凝器。

2.2 酸性水回收系统改造方案

最大限度使得烃类混合物得到冷凝是回收系统主要的作用,物流是烃类液体,主要来自于分水罐的罐底出口。因此建议再增加一个分水罐。原有设计装置用三个冷凝器,改变后为四冷凝器,这不仅使得气液分离的级数得以增加,而且使得酸性水汽提塔降低了酸浓度,也使得脱水负荷变轻。

2.3 中变反应器的降温方案

反应温度降到 335 ℃时,消耗将大大减少。降低温度,增大催化剂浓度,从而使得反应深度得以保证。

3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模拟计算后得出,各个水冷器、反应器等的物流温度、压力等参数基本没变。因物系不变,故热力学的计算模型也不变,用模型(校正后)来模拟系统,得出所有的约束条件都能满足。根据初始分配,低压分液罐流量和满足要求,优化后得到的模拟结果也合理。 优化后,可以得出塔底和顶存在较大的温差,热负荷(酸性水)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增加了分水罐和冷凝器,从而使得酸性水汽提塔改变了分离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炼厂制氢装置结构特点的分析,从制氢装置的冷凝系统、转化系统等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生产优化,并运用软件进行了分析对比,达到了预期效果。鉴于本人理论水平的不足和实验的条件限制,希望本文能为后续研究者能够提供些许帮助。

[1] 制氢装置操作工.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09).

[2] 刘少文,吴广义. 贵州化工,制氢技术现状及展望:2003,28(5):4~9.

[3] 潘健民,魏运洋,李永峰,等. 氢能的重要性和制氢方法浅析. ROUND TABLE FORUM,2008,4(4):59~61.

[4] 彭奕,李淑芳 . 工业制氢方案的分析和探讨 . 设计技术,2003,13(4):7~12.

Research on refi nery hydrogen unit system optimization

TE624

1009-797X (2015) 20-0128-02

A DOI:10.13520/j.cnki.rpte.2015.20.039

葛伟(1992-),男,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炼厂干气制氢工艺的研究。

2015-09-07

猜你喜欢

炼厂冷凝器制氢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数据机房集中式与平面型冷凝器热环境对比研究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制氢转化炉辐射段炉管检测方法概述及展望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千瓦级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及其制氢系统模拟
驰放气回收在炼厂中的实践
空气侧结构对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传热流动性能的影响
波纹填料在蒸发式冷凝器中的流场与传热特征分析
外绕微通道冷凝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仿真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