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味

2015-02-26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文艺作品品位

刘 洋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浅谈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味

刘洋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伴随社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思想活力。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播电视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在消费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人生理念上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使得一些观众的认知步入了误区,所谓的眼球效应慢慢受到了一些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满足观众猎奇心理,而一味迎合,严重污染了广播电视环境,异化了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有必要关注当前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树立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探寻各种途径来提高文艺节目文化品位。

文艺节目;文化品位;思想活力;社会舆论

1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要有文化品位

1.1文化品位概述

文化品位是人们精神与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建立在文化修养的基础之上,是其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丰富和充实的结果。[1]文化品位主要由价值理解品位、艺术审美品位以及日常生活品位三方面构成。而文化品位在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中,应当是全方位体现的。不仅包括其向观众传输的内容,还应当包括节目制作、节目编排、主持人的服饰与化妆,出镜嘉宾的言谈举止等等。[2]这些都有可能蕴含着一些文化品位信息,向公众传输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宣扬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审美观念。

1.2文化品位对于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要的伟大复兴,文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国家舆论宣传重要阵地的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节目,弘扬中国先进的文化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导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缺失体现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也经历了从对文化的宣教向对文化娱乐的转变,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利润,各大电视媒体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出奇招吸引观众,使得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愈加明显。前不久在某档卫视节目中,大量男扮女装的恶搞为节目主题,装智障、扮残疾来博取电视观众的笑点。节目品位格调不高,有失人文关怀。平民时代的到来,使得不少文艺作品平民化,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平民化不等于低俗化。而目前已经停播的台湾某综艺节目,全程就是以节目主持人对来宾的捉弄作为卖点,除了博得观众的笑声,没有留下任何积极有益的东西。这种低俗之风盛行在年轻人中迅速蔓延,此类文艺节目作品的指导意义令人堪忧,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2.1文艺作品内容缺失文化内涵

大约二十年前,文艺类节目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跟随时代步伐,文艺类娱乐作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尤其近几年,各类型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娱乐节目的数量也在不断递增。拒不完全统计,除了音乐广播之外,有的频率娱乐内容比重占到了整个播出时间的四成。是娱乐至死还是快乐生存,我们要适度把握。过去我们衡量文艺作品好坏,我们常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今,平民化的时代一味的追求“高大上”已经不是时代所需,高于生活远远没有来源于生活重要。文艺作品应该追求平民化,但不能没有文化内涵。

2.2文艺节目创作队伍缺少文化修养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从业者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通过对绘画、舞蹈、音乐、电影、摄影、戏剧、文学等与艺术相关知识的涉猎,从中汲取营养。在文艺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从业者应当从选题、策划、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敏锐判断传播的价值,对不适宜传播的要坚决予以摒弃。从业者只有自身具备全面综合的知识储备,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才能制作出社会所需的文艺节目。其次,广播电视节目从业者应当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要重视其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强调传媒职业精神,通过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树立来抵制外界的种种诱惑。特别是当前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较为浮躁的状态,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从业者更应当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既要将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做好做精,更要积极弘扬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文艺节目如果偏向娱乐,必然成为迎合年轻人追明星、赶潮流的平台。但如果偏向文化,却可以传承文化,积蓄力量。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要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繁荣。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从业者任重道远。

3 塑造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文化品位的可行途径

3.1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应注重文化传播培养受众。

审美、审丑、审妖,这是当代审美个性化表现,有人喜欢,有人质疑,但这些现象有它存在的客观理由。一方面现在的文艺作品摒弃“高大山”的创作典型,更多选择了平民视角的文化视角。平民化是当下文艺创作与大众传播共有的时代特性。媒体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作用,引导审美意义。文艺创作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目标,不能一味的迎合受众,而应该把侧重点放在栽培听众,培养听众上面,做文化的推手,而不是个人的炒作推手。在各大综艺节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红的网络红人,个性达人,网络热词,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邀约对象和创作素材,试问这样的文艺节目价值何在?相对于迎合市场,文化的培养更可贵。2014年春节期间国内某卫视推出了戏曲真人秀节目,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运用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融合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的“三古三新”方式,将戏曲曲艺的韵律与现代节奏相融,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曲风,让观众看到了文艺创新,更感受到文化传承。这个节目给传统戏曲注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活力,为戏曲培养了年轻一批观众,为推广戏曲文化作出了成功的尝试。很多不喜欢戏曲的电视观众因此喜欢上了中国戏曲,这是一档文艺节目背后的深层次内涵。

文艺节目有它的娱乐功能,更有它的社会责任。[3]创作的文艺节目应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众传播的意义,要体现作品艺术追求与艺术价值。文艺作品栽培和培养受众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制作者应当静下心来,追求精益求精,争取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争取创作出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集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优秀文艺节目。

3.2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应联系群众的实际生活,挖掘人文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在提高,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在过去的时代,文艺作品仅仅局限在文学、音乐、曲艺和戏曲等传统样态的文艺演绎,内容和形式都是中规中矩的范式,演出者几乎都是清一色出资正规文艺团体的专业演员。而现在则大不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作品中又多了脱口秀等微观情感的真实节目,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在变,但文艺作品创作的根基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人民,一旦脱离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魂的躯壳、无根的浮萍。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否被创作出,最根本就在于能否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写。要虚心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广播文艺作品一方面应当注重对社会里种种美好的事件、情感进行挖掘,凸显出节目的人文关怀,从而唤起受众精神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应当不间断地对节目进行创新,从而彰显出节目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化创意,只有挖掘出新的积极向上的受众热点,只有锐意推新,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才能既引导了受众树立良好的文化品位,又能赢得发展的空间。

广播电视作为主流的传播媒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承担着消遣的娱乐功能,还肩负着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的社会功能,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升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巨大作用。对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给予关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民族发展文化继承的重中之重。

[1]戈晨.把握导向优化结构创新监管促进广播电视文艺健康繁荣[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0):92-96.

[2]乔赫.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关注和审美创新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0):108.

[3]庞庞.论当前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关注及审美思考[J].艺术科技,2015(05):72.

刘洋(1982.12—),男,本科学历,现任大连广播电视台音乐编辑、主持人。分别在2011、2012、2013连续三个年度组织实施大连广播电视台广播听众日收官之作,暨幸福956广播发现王国之夜主持人演唱会的组织、策划与实施,身处广播节目创作一线,多项作品获得辽宁广播电视大奖广播文艺奖、中国原创歌曲奖、辽宁广播电视大奖宣传服务类作品奖。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文艺作品品位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广播文艺节目“碎片化”探析
莱钢3200 m3高炉低品位冶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