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广播对农节目的宣传策略

2015-02-26刘云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1期
关键词:莆田市三农广播

刘云峰

(作者单位:莆田市广播电视台)

新时期广播对农节目的宣传策略

刘云峰

(作者单位:莆田市广播电视台)

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今天,广播媒体理应充分认识到广播对农节目的重要作用,成为宣传“三农”、服务“三农”的主阵地。

广播;对农节目;宣传策略

近年来,各地广播电台在推出音乐、交通和生活等城市化色彩浓厚的专业频率的同时,不断调整、压缩、减少甚至取消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内容,使广播对农节目的宣传空间大大丢失。前不久,笔者查阅了全国多地电台的网站,发现一些电台开办了音乐、交通、故事和文艺等多个热门频率,但是却没有开设一档对农的广播节目。根据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广播绝大多数的听众是在农村,他们在新时期更加需要实用的农业节目。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今天,广播媒体理应充分认识到广播对农节目的重要作用,成为宣传“三农”、服务“三农”的主阵地。几年前,福建省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就格外重视“三农”宣传工作,在937新闻综合广播积极推出对农节目,传递农业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受到了广大农民听众的欢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曾连续获得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每年15万元的独家冠名。事实证明,办好对农节目,可以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对农宣传的双丰收。

1 围绕“三农”,服务“三农”,牢牢抓住对农节目的根基

莆田市是一个拥有300多万人口的中等农业城市,全市海岸线长343.6公里,土地面积39.73万公顷,其中耕地6.5万公顷。此外,还有可利用的浅海滩涂1.83万公顷。境内有南北洋、东西乡、鲤城赖店盆地三大平原,是农业的主产区,素有“兴化粮仓”之美誉,莆田市人民种粮种菜积极性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闻名的种粮种菜大户,如宋美妹、林水英等;同时,莆田市许多农民多年来已逐渐养成收听广播的良好习惯,所以对农节目在莆田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生命力。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在《农民之友》的基础上,推出了升级版的对农节目《新农村》,以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关心农业为出发点,注重宣传中央在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方面的政策;传播农业市场信息,介绍农业实用科技知识,普及法律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及时、快速地向农民朋友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信息,以达到农民得知识、农业得发展、农民得收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2 节目形式灵活,内容实用,提高节目收听率,增强传播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收听率,增强传播效果,在节目形式上注重创新,采用男女搭档、现场报道和专家访谈等形式,提高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为了更加贴近农民听众,还特别推出“荔枝树下”栏目,把访谈与情景演绎有机融合在一起,聚焦农村热点,谈论农家话题,有效拓展了对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新农村》节目的栏目设置,也体现了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的“三贴近”精神,共设置了《农业新闻》《致富金桥》《农业服务台》《气象之窗》、《农业科技》、《农业百事通》《政策导航》等十几个专栏,可听性强,传播效果好。同时,节目还与莆田移动公司联合构建农信通平台,每天通过手机短信把最新的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农业气象等信息及时送到农民的手中,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为节目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3 科学编排节目,合理安排播出时段,调动农民的收听热情

由于文化、环境和年龄等方面存在不同因素,大部分农民听众偏向喜欢通俗易懂、贴近农村,有实用价值的节目,他们希望通过收听广播给自己的生产或生活带来帮助,所以适应他们的农务生活规律就成为了策划节目时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随着季节、农事、天气的不同,农民的生活规律常常会被打乱。对农节目就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劳作规律和忙淡季的因素,灵活地调整节目播出时间,做到适时、适事,及时把农民的所需送到他们的手中,否则这一类的节目就成了“马后炮”,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为了符合莆田市农民受众的收听习惯,在经过多次调查后,把首播时间定在了每天14:00,重播则安排在05:30。在内容编排设置上,根据上下午的不同时段,采用多样灵活的结构方式进行巧妙编排,如增加碎片化栏目,注重信息组合,开办有奖征答活动等,满足不同对象的收听需求。同时,还推出了微信参与平台,让农民朋友也能使用微信方式和节目进行更便捷的互动。

4 整合资源,多方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打造节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农村》节目是一档知识性很强的节目,它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每天都必须更新内容,需要大量的资料和素材,这些资料和素材除了记者采访和编辑从报纸网络上获取之外,更多要立足莆田市的实情,要取自于本土的农业专家、技术员和务农能手。因此,《新农村》节目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信息来源队伍,与莆田各县区的农业局、林业局等农林部门签订联办协议,聘用特约通讯员,由他们提供第一手权威资料信息,并且不定时采访农业专家、科技专家和农、牧、渔专业户,请他们在节目中介绍种养技术和经验作法。事实证明,对农节目只有与政府相关的农业部门保持经常联系,及时准确科学地解读政策,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为农民提供新鲜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积极引导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才能永保对农节目的生命力。

5 积极组织户外活动,深化“三农”主题,扩大对农节目的影响力

除了办好日常节目以外,还积极策划组织户外活动,拓展服务外延,扩大节目影响。不定期与农业部门及区县政府联合举办走进农村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为农民朋友分发各种信息资料,邀请专家现场接受农民的咨询,这样的活动不但拉近了节目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还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品牌影响力。

6 进一步完善对农节目的建议

6.1创新对农广播,提升节目内涵

对农广播节目不仅要成为发布国家农业政策的舆论阵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实用平台,还要多加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新变化、新气象和新风貌;同时,推出一些莆田市农民爱听的莆仙地方戏曲和文化娱乐小栏目,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去激励鼓舞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热情。此外,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对农节目的“精品意识”;要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增强对农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宣传新时期农民的新思想新追求,丰富和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

6.2强化对农广播,提升节目质量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不少重大改革意见相继出台,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这就要求节目编播人员要紧紧把握农业农村问题的大变革,大趋势,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以农为本,使对农广播节目办出独特的风格、办出自己的特色。对农节目归根到底是靠实用性的内容来吸引农民的,只有及时了解农民所思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地策划宣传方案,主动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协调,才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只有强化对农节目内容的本土化,走近农民,服务农民,听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才能确保对农节目的“农味”,让更多人了解农民、农村和农业,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7 结语

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虽然农民获取信息的空间更加多样化,但广播在帮助他们了解政策、实现稳产增收方面依旧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对农节目不仅不应该被弱化,而且还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对农节目才会越办越好。

[1]贾挺明.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广播,2007(9).

[2]滕朋.对农广电传播发展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2).

[3]唐爱秋.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开展好对农宣传[J].新闻传播,2009(12).

猜你喜欢

莆田市三农广播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