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2015-02-26李辛扬
李辛扬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李辛扬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大众传播中,媒介把关无处不在。媒介的把关作用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有效保障,但有时也会限制新闻事实在读者面前的真实呈现。在当代社会,随着新媒体媒介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媒介把关;新闻真实性;关系
1 媒介的“把关”作用
“把关人”理论也称“守门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在其著作《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一文中提出的,“把关”一词也由此出现和流传。库尔特·卢因在文中说:“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他认为,“把关人”遍布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例如,记者和编辑决定报道哪些事件、采访哪些人,报社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稿件、刊登哪些作品等。“把关人”由个人(包括记者、编辑等)和媒介组织两部分共同组成。
2 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媒介把关的实质是一个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的过程。媒介在进行把关时,会根据自身的行文风格、价值取向、方针政策和利益关系等因素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然后再将筛选后的信息投入到大众传播的环节中去。媒介把关对新闻真实性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来源于把关形式和内容的主观性。
笔者认为,媒介把关对新闻真实性具有无法消除的影响。“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由此可以看出,新闻本质上是报道,是对事实真相的一种描述,而描述势必有一些文学加工手法的运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因而报道活动对人们的影响也是主观的。大众媒介在传递信息时,会根据事实的时效性、轰动性、新奇性及意义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所获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进而决定获得的信息是否能够进入流动环节及有多少信息可以真正进入流动环节。同时,媒介的传播方式也会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媒介把关对新闻真实性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媒介进行把关,“把关”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媒体所获得的资源,还是受众能够接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如果媒介没有进行有效的把关,而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全部呈现给受众,就会导致信息的混乱和繁杂。由于“无法准确地复制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使没有媒介把关,也很难绝对正确地认识、反映世界。此外,“把关”不仅可以呈现大众媒介想要让受众接受的信息,还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不良信息和虚假新闻的过滤,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例如,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有些照片过于血腥和残酷,刊登出来会造成一定的负面的社会影响。这时媒介就可以对刊登出来的照片进行“把关”,删除过于血腥的部分,在保证向受众传递真实灾难信息的同时,避免一定的负面影响。
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兼得并非不可实现。陈力丹教授曾说:“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新闻真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如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真理一样,绝对的新闻真实性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即使是最理性的报道或是最客观公正的媒介组织,也只能得到相对的新闻真实。愈加客观、公正、理性的报道愈能够拉近与事实的距离,更加接近真相。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落实于媒介把关的各个环节。真实是新闻的根本,真实性原则是媒介进行“把关”的基本原则和首要考虑因素。要使新闻的客观真实成为把关的“第一要旨”,就必须将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密切结合。因此,媒介应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价值准则和受众的需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取得良好的“把关”效果。
在当代社会,随着新媒体媒介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传统媒介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高,信息的筛选和制作专业性也比较强;“把关人”的身份和概念更加明确,把关的力度也更强一些。然而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可能;原本相对集中的话语权被分散到群众手中,每个人都具备了“把关人”的能力和身份可能。随着大众对把关人筛选、传播信息权利的分享,把关的力度也被削弱。接踵而至的便是新闻的可信度降低,虚假、黄色新闻的泛滥及作为新闻生命的真实性在新媒体时代难以得到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新媒体媒介在把关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永远都应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因此,在网络媒体时代,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方面,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度都要至于新媒体运营的首位,实现有效、理性、公正的媒介把关。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李伟.浅析媒介组织权利运行下的把关作用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J].内蒙古统战理论究,2013(6).
李辛扬(1995-),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生,新闻传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