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015-02-26李敏军
李敏军
(作者单位: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探析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李敏军
(作者单位: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在当前媒介领域,媒介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笔者看来媒介融合包含物质层面的融合、操作层面的融合和意识层面的融合。基于此,从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三个方面,即传统媒介与网络、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以及传统媒体的移动化和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介应如何突破创新,分析了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媒介融合;传统媒体;传统媒介;影响
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大学浦尔教授在《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各类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后,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把媒介融合认定为“印刷的、音频的、互动性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联盟”包括很多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了纸质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等几个方面。而所谓“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即是分别涉及“联盟”的三个层面,即宏观谋略层面、具体业务层面、深厚底蕴层面。可以说,Andrew Nachison对媒介融合的界定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有别于Andrew Nachison,美国西南大学的教授Rich Gordon定义了美国现有的至少5种融合类型。(1)所有权融合。主要指在一个大型的媒体公司中,鼓励交叉促进和公司所拥有的出版、广播、网络和电视平台上的内容共享。最有名的一个案例是美国的论坛公司(Trbune Company)。其主席Jack Fuller认为,在一个市场中拥有电视、广播和报纸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在经济胁迫时代提供高质量的新闻”的途径。(2)战术的融合。指所有权媒介之间合作共享。最普遍的形式是电视台或有线电视频道和电台与报纸的合作,每一个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收入。(3)结构的融合。如为了能够在不通类型的媒体平台上行进传播,美国《奥兰多哨兵报》曾通过雇佣其他团队的形式,制作多媒体的新闻产品。(4)信息采集的融合。通常发生在报道阶段,用Gordon的话说就是“媒体公司要求记者有各种技能”。目前,已经出现了几个术语来描述这一现象,如鸭嘴兽(platpus)、检查员装置(inspector gadet)和背包(backpack)新闻业。(5)故事叙述呈现的融合。一般而言,记者和编辑对新闻事实的表述要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和技能来实现。从客观上来说,媒介融合确实不应当仅限于媒介形态和媒介业务的融合,其涉及的范围应该更广,Gordon教授对于“媒介融合”的诠释是较为合理和全面的。
1 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一般是指报刊、广播、电视及自媒体以外的网络,它们依靠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为大众提供教育、娱乐的平台。有别于新兴媒体在平台、空间、渠道、形式、速度方面的优势,传统媒体在品牌、内容、深度、人才、立场也有着自己显著的特性,两者可以扬长避短,合理地互相借鉴和融合,从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1.1传统媒介与网络的融合
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新兴的网路媒体和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呈现逐渐融合的趋势,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促使这种媒介融合不断得以扩展和加深,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如电子杂志、博客、网络广播电视等,它们的出现有力地说明了媒介的融合是建构媒介化社会的核心力量。
传播平台和途径的增多,无疑提升了新闻实现的速度,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的报道动态和观点评论是轻而易举的。如2014年的马航客机失联报道中,多家媒体的第一发布平台是法人微博,进行24小时不间断滚动更新。内容和信息源的权威是传统媒体自身的优势,要想实现其在速度和信息量等方面价值意义的最大化,我们可以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斯·安德森是《长尾理论》的作者,他指出,信息的丰富和商品化会促使信息的免费化,但珍贵稀缺的信息会十分昂贵。基于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传统媒体要想重新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在提供独家、专业的新闻内容基础上,以多样化的传播渠道进行辅助。
1.2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网络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应用与内容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基础是网络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保障是终端的融合。因此,移动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将在业务融合与内容融合方面迎来新的局面,必将会催生出很多新的应用模式。
第三代移动互联网阶段在2010年已经宣告开启了,之前的许多只能在PC上运行的应用已经成功移植到了移动设备上,如输入法、办公、安全等应用。从业务的角度上看,音乐、游戏、食品、阅读和社区成为应用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应用。一些手机游戏、电视、音乐经运营企业推出之后,紧接着又重点推进了阅读、商城、支付等业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被用户高度采用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有了切身的感受,这些给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变革。
我们可以对移动互联网未来将迎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移动社交会逐渐成为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移动广告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移动电子阅读会填补狭缝时间;手机内容共享服务将成为客户的粘合剂;手机电视将成为时尚人士的新宠;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等。
1.3传统媒体的移动化
对于移动互联、移动终端的讨论已是如火如荼,其在传统领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深入。在移动终端领域有迅速崛起的电子书终端,有广电引以为傲的CMMB。而随着IPhone和IPad的迅速崛起,在其之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是越来越多,很多媒体也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业务甚至开始出品移动终端,媒体的移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移动化作为媒体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形式,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却是媒介顺应时代与技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移动网络以及移动终端会逐渐深入到媒体的工作、采编领域,成为媒体的重要生产工具,而不再是之前单单和消费者相连。新华社较早推出的多媒体集成频道,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应用。在“地球绿丝带”报道中,采取的是行进式报道,前方报道主要集中力量进行内容采集工作,后方团队主要依靠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集聚编辑,在FLASH、3D等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全景展现的“新闻地球”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和受众进行实时的互动,通过利用新媒体的聚合作用,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何改变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自身存在弱势的尴尬局面,是这个传播媒介与渠道多样化时代必须考虑的问题。媒体的移动化在传统的单一媒体形态向全媒体内容生产提供商的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即便它并非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2 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介的突破
蔡雯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如何实现内容重整与报道创新》中明确指出:“对于传媒而言,基于不同终端载体的介质和特点,进行一体化的内容框架设计,并且使其相互之间建立联系,既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又实现了内容产品的差异性和优势互补,可以有效地架构产品链,形成‘长尾’效应,对于扩大媒介的产品份额、增强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雷纳·班纳姆所说的机器时代里,凡是技术的问题都构不成根本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及其运用,因而,传统媒介想要实现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媒介转型,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解决大数据的运用和挑战的困境。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媒体的最大亮点会是大数据,也就是大数据正在逐步演变成为网络时代的典型运用模式。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最大的弱势就在于对大数据的挖掘和整理,这一问题也将会制约传统媒体的未来转型。
二是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信息消费随着网络用户、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陆续诞生而越来越即时化,而造成传统媒体致命弱点的便是即时传播。传统媒体要能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继续存在并顺利发展,必须在信息即时传播方面有所突破。
三是进行有效的创新媒介资源整合。一般来讲,媒体所拥有的资源多呈现多元化的组合形态,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信息资源、环境资源、媒体资源、受众资源。媒介要想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媒介融合变得有价值意义,必须将上述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制作出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辛福。媒介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有序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再造和社会化渠道的多元传播,传统媒体需要把握机会,发挥本身的媒体长处,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善于借助受众细分、技术、社会和法律、文化等各种有利因素,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传统媒体的移动化等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资料:
[1]陈红玉.勿从表面理解媒介融合[J].青年记者,2014(464).
[2]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J].新闻记者,2005(9).
[3]Stephen Quinn,Vincent F·Filak.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与制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
[4]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209.
[5]蔡雯.媒介融合趋势下如何实现内容重整与报道创新[EB/OL].(2015-01-11)[2015-09-10].http://nems.hunantv. com/x/f/20090812/279003.html
李敏军(1979-),男,广东梅州人,主持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