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纪录片的摄影创作

2015-02-26韩华立冷伟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素质

刘 华 韩华立 冷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广播电视台)

人物纪录片的摄影创作

刘 华 韩华立 冷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广播电视台)

摘 要:摄影不仅是技术性的工作,也要融合艺术性的思考和创作技巧。近年来电视纪录片一步步走向了繁荣和多样化。人物纪录片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记录平凡普通人的故事,产生了一批风格和类型迥然不同的作品,同时也对人物纪录片的摄影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纪录片;创新策划;拍摄手法;素质

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表示纪录片承担着“用画面记录人类历史伟大的使命”。他认为最引人入胜的一种就是有一个中心人物的记录——并正是通过这个人物才使影片中的现实有了意义和生命。那么在人物纪录片创作中,摄影师怎样用镜头记录下源于生活,生动、新颖感人的画面,怎样运用独特的镜头视角展示主题画面呢?

1 深入生活,善于观察,掌握好拍摄手法

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和责任在于“记录”。纪录片用镜头说话,应该更多触及当今社会的鲜活状态和人们的生活与心态。摄影师应具有编导的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不能做一个单纯摆弄摄像机的人,而应该让摄像机变得有生命,让镜头画面成为自己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武器。

比如,在拍摄《愚公绿山》纪录片中,摄影师就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运用了长镜头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该片讲述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山造林的绿化故事,笔者跟踪拍摄他在山上的劳作、生活。从题材、人物、事件来看,平平淡淡,没有大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故事。要想拍出好故事,最大的难题就是要让片中主人公信任你,愿意和你一起呈现最真实的生活情境,愿意在面对摄像机时打开自己的心扉。通过现场采访拍摄,我们看到这位80多岁老人有一颗火红的心,他40多年如一日,绿化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生态的青山。我们对这位老人在山上的劳动和生活运用长镜头拍摄,让情感贯穿片子的始终,从而使这位老人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都具感人的冲击力。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表现出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所以具有毋庸置疑的时空真实感,显得自然流畅,富有变化,能全方位交代环境,有助于人物情绪、动作保持完整连续,因而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为意境的营造奠定坚实基础。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使观众感受到了时空的张力和事件的震撼力。

“纪录片在对拍摄过程中摄影镜头的系列变化给摄影艺术创作摄取不同的画面效果,提供了必要的手段。[1]”摄像师牢记编导意图和稿本的要求,是靠他内在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看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他对人物或物体的线条和画面造型及色彩美的敏感,是从事电视纪录片摄影创作的基本审美素质。长期以来,一些电视纪录片人在前期拍摄创作中,不重视或不善于调动镜头画面的表现力,致使有的纪录片解说词铿锵有声,而画面苍白无力,甚至在有些纪录片中,画面仅仅成为一个拉长节目时间的空架子,缺少镜头画面自身的表现意义和主题内容。

2 具备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纪录片较多采用现在进行时的手法,因此,不可知、不可挖的偶发因素随时可能发生,没有既定的结果,不可预知,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这给摄影师拍摄带来了不少困难,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机遇,如何抓拍时机,撷取生活中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细节、情节,是主创人员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决定一部纪录片成败的关键。因此,纪录片现场摄影师在处理画面造型、塑造视觉形象、完善画面构图的过程中要具备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电视摄影在复杂多样的拍摄现场所应表现的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可以总结为三个字:挑、等、抢。

比如《轮椅上的飞翔》,影片讲述了一位患病而瘫痪的残疾人周飞,这个小伙子身体三分之二都没有知觉,多次想过自杀,可他与一些书不期而遇,仿佛是上天的垂怜,周飞从这些书读到不一样的世界,领悟了不一样的活法。他的命运与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了解周飞,我们发现这正是孕育在平淡的生活现象下面的“画面的灵魂”,我们将摄像机对准了周飞和他母亲生活和劳作的细节。周飞在采访过程中说,过去无钱买书,他鼓起勇气给二十多个驻华大使馆写信求书,并奇迹般地收获了外地寄来一箱又一箱的图书和关爱。镜头推到了周飞的脸部特写,表现了其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兴奋、感动。面对看似平庸的生活瞬间,从中挖掘出细节,是摄影师必须具备的天赋和敏感。这组细节镜头传递出语言不能表达的感染力。有人说,最重要的声音是寂静,语言是白银,沉默是黄金,最好的镜头是停顿,这就是说固定镜头容易产生好的效果。运用镜头拍摄运动对象就能将人物的动

态表情非常完整地记录下来,为后期编辑提供充分的画面素材。

“现代的电视纪实片努力保持生活原态,声画同步地在生活自然流程中撷取素材,并尽力保持一段生活流程的完整性。让其发射出生活自身具有的全方位的信息。”比如纪录片《轮椅上的飞翔》中的周飞想建一个书屋,这个是浩大的工程,但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周飞的书屋成立了,在他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周飞慢慢进入书屋,他和村乡亲们都寻找着喜欢的书看,对于周飞来说,与村民们交流沟通使他变得开朗了。让想了解周飞的人明白,这是书籍的力量。采访他母亲流着泪回味他成长的过程,摄像机以平的角度去追随拍摄对象,因此,运动镜头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形成多变的审美效果,给观众留下悬念和回想。

镜头画面运动已然成为现代纪录片最重要的创作特征,如借助摇臂、移动轨、推拉摇移等,长焦镜头的出现和各种重装备,高新技术手段的介入使摄影机从单纯的纪录工具蜕变成为画面造型的重要工具,运动镜头成为纪录片创作者追求美感、表达情感、多视点表现的最佳方式。正如林格伦在《论电影艺术》中指出的“电影是用画面纪录物像和重现运动,它能让我们看到栩栩如生的景象”。摄影师应熟练掌握各种镜头表现运动的技巧,根据纪录片作品摄影需要灵活运用。

3 具有审美意识,用镜头抒情

丰富的语言能将情感抒发到极致。完美的电视画面同样可以将深邃的情感表达得充分圆满。摄影师有责任把具有审美价值的镜头画面奉献给观众,这种审美价格除了体现画面的稳定性,光与影的合理配置外,还应该考虑镜头画面应具有的信息量、情感色彩的准确把握等方面。比如,在拍摄人物过程中,被采访者的背景是否整洁有序,应考虑镜头景深运用,虚化背突出被采访者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风貌,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在实时性记录中,拍摄中应该理性地做出预判,有效地掌控构图、光色、对画面的影响。在过去式或状态记录中,要考虑人物或事件原来的场景特性和人物个性、身份、文化背景、语言等。不要只追求特大效果而忽略了细节的真实。比如,纪录片《温飘岁哲》片中有段仡佬族的摇摇曲,记录了一个从白天到夜晚的时空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撷取了两个重要的时空场景,一是山村的傍晚和晚霞漫天,场景迅速转至夜晚,皓月当空,静谧的屋内,一个妇女在悠然地煮菜,同时唱着摇摇曲哄着孩子入睡。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使用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强化了人物哄孩子的深情。

摄影创作中,注意各种镜头的功能性体现,准确使用不同镜头景别画面语言表现不同状态下的人物或事件。比如,什么情况下使用固定镜头拍摄,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推拉摇移,什么时候捕捉人物细节,应该注意环境与细节的关系等都要认真思考和观察。在拍摄中,从技术环节上来讲,决定画面景别的因素主要有两点,拍摄距离和镜头焦距,这两个因素相互配合才能获取摄影师所需的拍摄范围。比如纪录片《遇山绿公》在山上劳作的老人,我们的取景方式有二种,一是可以采用广角镜头取山的全景,二是变焦镜头鸟瞰全景,这二种方式获取的景别一致的,但画面效果却截然不同,变焦镜头拍摄的这个看山老人特写有细腻的细节表现力。

现代纪录片人就灵活地捕捉了现实自然的色彩奇观表达某种象征意义,有的甚至用更为大胆积极的手段,创造性地设置现实环境色彩和影像色彩,能够运用色彩语言表达纪录片对社会现实的个性阐释。比如,纪念辛亥革命拍摄的纪录片《百年人日照魂》片中再现一个人物故事片段,通过侧逆光拍摄角度用一只暖灯光色彩打进一个老平房古式窗子暖色影调透窗子射在墙上,与由于屋里做饭而飘着的烟相融合,营造了那个年代生活环境,暖色灯光照射下勾勒出了老太太手背、面部和身影的轮廓。色彩的设置导致的纪录片“穿越”与其他影片的穿越有本质意义的不同。正如笛卡尔所言:“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时空穿越”在片子中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徘徊倒向了真实的一边。守住了纪录片真实的底线,这其中色彩设置的抒情的匠心独运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人们对真实性产生认知的深入,越来越丰富的叙事手段被运用到纪录片创作之中,使纪录片表现形态更加多元化。纪录片主创人不满足于此,而是在创作和回顾历史中奉献思想和价值观。一大批优秀的纪录诞生,如《藏北人家》《飞跃历史的天空》《百年人.日照魂》《龙脊》《让历史造诉未》《邓小平》,直至后来在世界上名声大振的《白宫》《归途列车》《舌尖上的中国》。这些作品的背后都凝结着创作者个人的思考和努力。

总之,纪录片创作是影视艺术追求的,纪录片作为一件艺术作品,具备人文、艺术、技术三位一体化的统一。因此,摄影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选题创作中认真对待每个不同人物进行前期拍摄,凭借自己的技术功底和艺术直觉把人物拍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抢拍下稍纵即逝的精彩画面,提示出人物复杂的心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观众得到艺术与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2009.

[2]毕根辉.影视摄影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唐宏伟.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4).

[5]任金州,高波.电视摄像造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纪录片素质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