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离巨星二十英尺》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2015-02-26吴天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

吴天丽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从《离巨星二十英尺》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吴天丽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摘 要:《离巨星二十英尺》是由Morgan Neville执导并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的一部佳作。它将视角聚焦于几位幕后女声伴唱,诉说她们是如何见证流行音乐成长的。本文就依据此部纪录片谈谈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关键词:伴唱;纪录片;人生感悟

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的《离巨星20英尺》给了我极大震撼。首先它在题材上比较新颖,以往很少有关注伴唱歌手的纪录片出现;其次,它的内容很有价值,让我们体会到伴唱歌手实际上是一个需要比主唱投入更多精力的团体;再次,它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们把精力从台前转向幕后,开始关注那些闪闪发光巨星背后隐藏的力量。下面就来谈谈从这部纪录片里得到的几点人生感悟。

1 如果挚爱一件事情,就不必在意它距离所谓的成功有多远——能为追梦笑过哭过足矣:

影片中的这些伴唱歌手对梦想的追求很纯粹,她们并未因作为幕后歌手感到遗憾。她们涉足音乐事业也不是为了金钱,而是背负着梦想与信念。她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黑人,都想以伴唱歌手为跳板摇身成为独唱歌手,她们通过音乐与自强走过了混乱的时代,她们的共同点在于:享受这个舞台、享受一种奇妙的效果——所有波段在融入自己的伴唱后完美吻合。

而她们其中的有些人并不想为了鹤立鸡群而把生活搅乱,丽莎·费舍尔就是个典型安于伴唱的歌手。她才华横溢,就像一个发电站,能制造出特别的声音。在她的伴唱生涯中看不到强烈的存在感,但我想决定留在那个位置本身就需要强大的自我支撑。她希望自己像一片小羽毛一样一直飘在空中,永远也不坠落。她说:“虽然有时候会有其他想法来干扰我,但如果任其牵制我会丧失理性。”在她的世界里,对音乐的热爱是那么纯粹,她没想过有一天要单飞,甚至结婚生子也没想过,只是陶醉在伴唱的美梦中。我们何尝不能学习丽莎的这种纯粹呢?有多少人在“只闻其人,不闻其声”的现实面前放弃妥协,又有多少人将梦想坚持到底了呢?丽莎的执着点醒了我们:如果你爱一个行业爱的很深,那就不要过多在意名利上的得失,不求功成名就,但求曾为之奋斗。

2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分享才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还记得影片快结尾处有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你要走出来和大家分享。”丽莎也说过:“伴唱是一种分享而非竞争。”他们似乎纷纷“做好事不留名”,就像伴唱界鼻祖达琳·洛芙,她和组合“The Blossoms”一起,从弗兰克·辛纳特拉到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改变了早期伴唱“朗读者”的角色,“像变色龙一样,打碎自己的声音,糅合到不同的主唱中。”玛丽·克莱顿也曾在片中回忆:“当晚本来已经穿好睡衣准备睡觉,突然接到电话说一支英国乐队请人过去伴唱,于是她戴着卷发棒穿着睡衣就去到录音室。”当米克·贾格尔听到一个戴着卷发棒刚从床上起来的女生唱这样重口味的歌,立马断定这就是滚石乐队想要的效果。

而几乎所有人都只注意到独唱歌手的表演,忽视了伴唱歌手为歌曲表演注入的生命力。他们被希望注入自己的情感而不要过分拘泥于纸面因素,又要在伴唱群体中寻求一定的共性来迎合主唱,这是两个很难权衡的对象。一言以蔽之,能用自己的个性来铸造别人,就是分享精神的集中体现。

3 心怀敬畏

伴唱歌手通常被认为是花瓶,其实不然,他们完全是在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早期的伴唱歌手可能不被大多数人尊重,如片中达琳的嗓音曾被“借用”。她为制作人菲尔斯·派克特包装的“The Crystals”乐队“捉刀代唱”,歌曲《He's a Rebel》一度冲到排行榜榜首。她连对着世人诉说当年自己是如何艰辛的机会都没有,这便是这个社会残酷却又无法改变的地方,看上去离巨星近在咫尺,可就是这20英尺便足以将舞台划分为台前幕后,似乎永远也无法跨越。

和唱女声的声音是有感染力的,她们不是台上的布景板,而是有生命力的个体。也许她们只是大明星的陪衬品,但她们的价值不是旁人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否定的。影片也想发出一种声音:“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没错,我们必须要尊重伴唱歌手们的劳动成果。可喜的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有人情味了,以《我是歌手》这类音乐选秀节目为例,我们看到,电视制作方越来越重视幕后工作者劳动成果。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会尽量多给乐器伴奏人员、伴唱歌手特写,并将他们的姓名以字幕形式展示出来;有些歌手在演唱过程中还会增加与乐器伴奏人员的互动,将镜头引向他们;在演唱完毕后,还向观众们报出伴奏或和声人员的姓名,以便引起大家对他们的关注。我们要对他们心怀敬畏,因为一旦少了他们,主唱歌手是无法来完整演绎整部作品的。

4 结语

《离巨星二十英尺》是一部彻头彻尾有关音乐与人生的历史纪录片,二十英尺:那么近,又那么远。影片的名字显然是双关的,伴唱们距离巨星的确只有二十英尺;他们不逊于巨星的声音也让他们距离成为巨星咫尺之遥。娱乐圈是没有铁饭碗,这个环境残酷而又现实。在这里仅有才华是不够的,有时候还要靠机遇,这就是命运。什么样的成就才足以作为对天赋的褒奖?它就像是拴在狗尾巴上的骨头,你奋力向前,或是坚持不懈,但始终离它有二十英尺。

如今的音乐事业讲求的是科技、要求的是快餐文化,所做的是尽量去人化。因为归根结底,音乐是人的音乐。我佩服影片中的女伴唱们,因为她们有的是梦想、自由与天赋。因为她们告诉我们:如果单单因热爱音乐而踏入这行,能不能成名是没有关系的。毕竟能每天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虽然她们在灯光照不到的舞台角落里,但仍有一种独特的方式享受彼刻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谭洪岗.《 中国青年报 》.2014年4月1日第11版

[2]笑婴宁.《离巨星二十英尺 永远有二十英尺》2014年3月7日

作者简介:吴天丽(199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