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中我国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

2015-02-26陈永毅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5期
关键词:突发性新闻媒体突发事件

摘 要: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及时、客观地报道突发事件,体现自身的综合实力,是其互相竞争的焦点。对此,本文针对我国近十年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分析了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该变化主要集中在媒体的反应能力、信息的透明程度、报道的重点和形式等方面。

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然发生并可能对社会严重危害,而且需要进行应急处置的事故灾害、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定义为突发事件。依据该定义,突发事件存在四种类型,分别是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因此,突发事件往往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关系到这些事件的处理效果,为此,本文展开近十年突发性新闻事件中我国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的探讨。

1 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

21世纪以来,全球的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就我国来说,近十年也发生了各类突发事件,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温州动车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南方特大暴雨等,对我国社会的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同时,媒体作为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也具有重要的职责。对此,如何报道好突发性新闻事件成为媒体人关注的重点。

因为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紧急性以及灾难性,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被媒体所报道。在报道突发事件上,能够及时、准确以及全面充分,不仅体现出媒体的策划水平,也反映出其综合实力。近年来,我国在报道事件时增加了人文关怀,重视普通百姓在突发事件下的生活状态,而且主张客观、公正地评价事件。新闻媒体人增强报道的理性化和人性化,有助于人们从灾难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 突发事件报道与媒体人的人文关怀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一般会主动接收相关的新闻报道。对此,在报道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媒体人需要及时、充分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人文关怀寓于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不仅是新闻媒体人的必要素质,在衡量新闻作品质量上也成为重要指标。

人文关怀将人作为价值中心,强调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维护人的尊严并追求人类的自由。就媒体来说,人文关怀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事件中人的关心,将有关的最新情况报道出来;其次,为事件中的人服务,提供相应的有价值信息,比如救助信息等;另外就是对事件本身进行反思,主要是在结束报道后分析引发事件的根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也包括对相关部门的问责等。媒体人在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让报道更加人性化,也即渗透出媒体人的人文关怀。

3 突发性新闻事件中我国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

近年来,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我国媒体人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内容的体现,不仅以“人”为本,而且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比如正义、善良、自助等精神。纵观近十年的突发性新闻事件,我国媒体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关怀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信息报道逐渐透明、公开

我国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上坚持及时公开信息的原则。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我国新闻媒体主动报道相关信息。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小时内,中央人民电视台、新华社等多个媒体都进行了地震灾情的报道,例如地震伤亡人数、失踪人数等信息,促使报道快速及时,而且公开透明。在新疆“7•5事件”发生后,我国媒体也及时进行了报道,媒体人通过客观、准确的调查,在第一时间就报道了具体的伤亡人数,并公布事件中的照片和视频资料。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及时获取了骚乱发生时画面资料,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在报道“7•5事件”中,我国媒体占据着舆论的主导权,全面的报道也打消了公众的疑虑。

在我国媒体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也在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机制。2006年,国务院就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全国人大也对《突发事件处置条例》进行了修改,将“媒体不能擅自报道突发事件”的条款予以删除。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上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媒体报道空间的扩大,增强我国媒体在报道传播突发事件上的作用,也推进了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

3.2 报道逐渐及时迅速

近年来,各个媒体都在争取第一时

(下转第46页)

猜你喜欢

突发性新闻媒体突发事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