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头访问的提问方法和提问艺术

2015-02-26卢春光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4期
关键词:问法口头对象

摘 要:口头访问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掘新闻材料的活动。记者提问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机动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而且要善于提问,问得巧妙、艺术,从而采访到一手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口头访问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掘新闻材料的活动,在采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访是离不开口头访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口头访问就没有采访,也就没有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讲求提问方法和提问艺术

1 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访问中的一个大关口,是衡量记者的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要尺度,记者的提问是打开访问对象“话匣子”的“钥匙”。为此,记者提问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机动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

1.1 正问法,就是从正面提问,即记者直截了当地说明采访的要求,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显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访问对象一般也有什么谈什么,知道多少就谈多少。这样会谈得干脆利索,使访问进行得迅速而顺利。对于领导干部,见了记者很大方、很健谈的人(如企业家、学者、演员、外宾等),记者已经熟悉的采访对象,或者限定时间的访问,记者招待会的提问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正问法。

1.2 侧问法,就是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漫谈的形式迂回一下,绕绕圈子,然后再逐步把话头引到正题上来。这种方法往往是从一般性的、对方熟悉的事情问起,或者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问起,这些问题对方是肯定可以回答的或是感兴趣的。对于见了记者感到紧张、拘束的人,或者见了记者有顾虑有意见而不愿意谈的人,或者虽然愿意谈却又不知道怎样谈的人,都可以从侧面迂回,再抓住机会引上正题。

1.3 诱问法,就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提问,这种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导访问对象明确谈话的范围和内容,可以打开对方的思路,引起对方的联想。对于心里有很多东西而只是由于谦虚不愿意谈,或者由于性格内向只会做不会说,或者想谈却不知道谈些什么的采访对象,可使用诱问法。例如,要报道某一先进人物,往往不是先采访本人,而是先采访其周围的人,包括领导、同事、群众、家属等,了解到足够的材料以后,再访问报道对象本人。这样可以从先进人物的外围了解到大量情况,采访提问就能问到节骨眼上,记者能讲出一些具体事例,让对方回忆当时的情景或心理活动,即使先进人物不愿谈,记者也容易让其开口,从而采访到有价值的材料。

2 提问的艺术

一次成功的访问,记者不但要采用合适的提问方法,更要善于提问,问得巧妙而艺术。

2.1 要把大小问题结合起来提问:所谓大问题就是开放式问题,对方可以比较自由地回答,有回旋的余地。所谓小问题就是闭合式问题,它要求采访对象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答案,由于问题提得很具体,针对性很强,对方不能不回答,因此小问题又称具体问题。在访问过程中,记者要把大小问题结合起来,多提具体问题,将一个总的问题或大问题破开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变成一串问题,由一系列的小问题组合起来反映出一个大的问题。

2.2 要问得有分量,问到节骨眼上去:就是说提出的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很强的概括力,可以激发对方的谈兴,启发对方的思考,从而引出对方更多的谈话。同时,提出的问题要问到最应该问的地方,问到要点要害上,从而可以得到关键性的材料。这就要求记者在准备采访提纲时,要从大量的材料中凝练出若干有价值的问题,并确定好谈话的中心话题,然后按照事物的发展和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提问,一直到水到渠成,让对方把相关中心问题的材料“全盘托出”。

2.3 要问得恰到好处, 要能拔动受访者的心弦:就是说提问要有特点、有个性,要提出只有“这一位”采访对象回答才最合适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既符合对方的实际,又是广大受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对记者来说,这样的问题也是最有新闻价值的。访问对象听到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有谈头,谈得痛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者和访问对象感情的融洽能够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般来说,访问对象最关心的问题、正在思考的问题、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或者感触很深的事情,都在其头脑中绷得特别紧,如果记者摸准以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一类问题,就正好拔动到这根绷得最紧的弦,对方就会迅速产生一股抑制不住的感情冲动,情不自禁地倾吐肺腑之言。

3 结语

总之,口头访问有着很深的学问,也有着很高的艺术。在提问过程中,记者要把自己的政治水平、业务水平、社会经验都融会到精心设计的问题中,根据不同的人、事、环境等,机动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使自己的提问具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自己与采访对象的侃侃而谈交织在一起,采访到一手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问法口头对象
神秘来电
返璞归真 师法传统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换一种问法
从丰田“五问法”看供电企业安全管理
由数列想到语文的概括题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口头表达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