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朱辛庄》:以小“博”大的成功典范

2015-02-26

新闻传播 2015年9期
关键词:艺术

李 媛

(长治学院 山西 046000)

2007年,受戛纳电影节组委会邀请,正值戛纳电影节60华诞,陈凯歌送去了贺寿献礼短片《朱辛庄》,该片一经公映,情动坎城,成为此次受邀35部大师短片中最感动的电影作品之一。该片讲述了一个盲孩追影三十年的故事。在表达电影艺术魅力非凡的同时,更重要揭示了爱与坚持的相互关系及从一而终的人生哲理。片中光影流动不着痕迹,变幻娴熟。三分钟,三十年,时代气息浓郁,导演很好地把握了盲人与电影之间的情感关系,盲人的坚强意志力和对电影始终如一的热爱,正是情动坎城所在。而究其成功的原因,不得不叹服导演在其创作上的深厚底蕴和精妙构思,以及对电影的真挚情怀。是一部以小“博”大的难得佳作。

一、小故事大意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在极其有限的三分钟里讲出一个简单的故事并蕴藏深意,这无疑给创作加大了难度。而对久经沙场的陈导来说,可谓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刘一兵说:“主题是剧作的灵魂和统帅,是组织和描写生活的总纲,它从始至终主导着全部创作活动。”①王迪也说:“一部电影是否成功,取决于许多剧作因素,但决定剧本的思想深刻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主题、主题思想的认识与把握。”②可见主题之于电影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一部电影的主题深刻与否也直接体现出导演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感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如能在正常“膀胱能忍受的时间长度”中打造出意蕴深刻和独具思考的电影已然让人刮目相看,更何况陈导在仅有的三分钟内通过讲述盲孩追影三十年的小故事表达出来的多层主题意蕴则更是惊为天人,这充分折射出陈导对电影超常的掌控能力和其自身的人文底蕴。

对电影艺术魅力的赞扬是该片所表达的主题意蕴之一。其从故事情节及人物选择上很好地表达了电影艺术的魅力之大。片子一开始,年少的小伙伴们,趁放映员离开之际,偷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这一情节的设置直接反映了当时电影艺术对于孩童的吸引力,1977年,在那个规矩还比较严苛的年代,冒着被骂被罚的风险,只为睹一睹电影的精彩,电影艺术的魅力不可谓不大。此其一。而紧接着在他们兴趣盎然的观影途中,突然遭遇的停电进而导致电影无法继续,扫兴之际,大家巧用智慧齐心协力找到人工供电的方法,电影放映才得以继续。对电影的向往与追求可见一斑,这也充分说明了电影艺术的魅力之大,此其二。不仅如此,导演对主人公盲孩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该主题的表达。作为盲人,去看电影本就出乎常理,而导演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还讲述了盲人连续三十年坚持看电影的奇事,这不仅反映了盲孩的坚持,更重要深化了电影艺术的吸引力。

该片不仅赞扬了电影艺术的魅力,还通过盲人对电影的执着热爱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爱需要执着、坚定、不畏艰辛、从一而终,爱需要发自肺腑,发自心底。一如片中的盲孩,在视障有所缺陷情况下,无论外界物质条件如何日新月异,却依然不顾诱惑,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原初到电影院去感受电影带来的爱恨悲喜,对电影的热爱并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殆尽,反而更加深入骨髓。这种固执的爱,无法不让银幕前的观众为之动容。可见,陈导的表达是深刻的,是关乎人的行为和人生境界的探讨,告诉观众持之以恒的魅力,坚持的力量。

而该片更为深刻的主题则是通过对电影院的发展以小见大来反映整个中国社会精神与物质的发展。1977年是一个过渡年,文革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即将到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贫瘠,露天电影院中的茅草堆,老式的28自行车是那个年代典型的符号。人们对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极为迫切,在不那么富有的条件下却折射出淳厚朴实的民风,单纯而富有性情。而在光影流转之际,进入到2007年,豪华电影院展现在观众面前,密集而有序,软绵而舒适的座位一排排安置在宽敞空旷的室内大厅中,硕大的宽荧屏与形单影只的成年盲人,相形下,显得尤为孤寂,冷清。这新旧电影院的对比,说明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物质的飞跃。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出现的诱惑也会越来越多,而面对诱惑,坚持原初的人到底还有几多呢?从导演对成年盲人单独前来看电影的安排中大胆揣测,我们不禁要问,曾经年少时与盲孩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们哪里去了呢?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们不难看出导演的表达与用意——在物质越发繁荣的社会,人们的精神由于诱惑的增多而越发动摇与迷失,坚守信念的阙如,导演在此作出了善意而含蓄的提醒,告诉人生执着与坚持的重要性。

二、小篇幅大叙事

在三分钟篇幅的电影里展现宏大的叙事简直天方夜谭,而陈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究竟该片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将从“露”与“藏”两个方面来讲述陈导高巧的艺术手法。

“露”在片中是显而易见的。导演通过直观的字幕交代了该片纵向跨越的时间。黑白影像中发生的年份即:1977年;彩色影像中出现的年份即:2007年。而整个电影的播放时长为三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在极小的篇幅中,导演讲述了30年发生的事情,由一个盲孩对电影的爱以及成长贯穿始终。通过字幕的形式来交代叙事的跨度,看似不够高明,容易被人诟病,甚至使得电影有生硬做作的痕迹。而陈导的人文底蕴与艺术造诣可不是一般小导演可以比拟的。下面将从“藏”一方面来详细阐述该片叙事的圆润性。

自古以来,特别在中国,好的文艺作品往往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甚至达到精妙之处无以言说的地步。正如黑格尔所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③无疑,陈导通过“藏”这一艺术手法使得该片的叙事无缝对接同时又充满着无穷的想象空间。首先,该片的留白充满着温暖的故事,这是在影像中没能展现的,得依靠观者结合对主题的深刻理解才能领悟到此处的高妙。该处即: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的交界处。黑白以盲孩的请求:“叔叔,能让我把电影看完吗”作结束,彩色影像则以成年后的盲孩来宽敞豪华的电影院看电影开始。在这转场之间,我们不难看出,两场直接形成了因果关系,先有盲孩爱电影,才有一如既往的执着。起始对电影的爱并不完全是在特殊时期下对电影的好奇而产生的,电影给其余小伙伴的快乐从而感染看不见影像的盲孩,这或许只是一个浅层次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或许就蕴含在这一处留白当中。电影中盲孩请求继续看电影的愿望实现了吗?当然,彩色影像给出了含蓄的答案。我们可以想象,放映员在面对一个如此热爱且真诚的盲孩时,对小伙伴们偷偷放电影的责难之心早已泯灭。更多的是被盲孩的诚意所打动,可想而知,此处的留白情节即:正值断电时分,放映员一个人踩着自行车,继续通过磨电机产生出来的电量将卓别林的电影放完。放映员这一行为不仅让盲孩感受到了电影本身所传递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电影以外,让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或许是盲孩坚持不断追影的内在力量。这一留白的处理不仅夯实了人物执着观影的动机,而且使得整个故事的叙事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完整牢不可破。

其次,该片的音乐运用也让整个叙事充满张力,很好地弥补了叙事的生硬。该段配乐始于盲孩要求放映员给他放完卓别林的电影,卒于影片最后。这一段音乐的使用,不仅升华了主题,更加道尽了盲孩对电影坚持背后的辛酸与苦楚,一路走来的坎坷与不易。三十年的光阴,在这段音乐延续中悄然流走。从要求放完电影的小男孩,变成戴着墨镜学会打扮的成年人。时空的转变一蹴而就,行云流水,这保证了叙事的流畅性,音乐在此功不可没。而更重要的是该段配乐主要由乐器埙完成,埙声婉转凄凉,萧瑟不失古韵,伤怀而自怜感十足。在时空穿梭中,道出了三十年来盲孩追影过程当中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无论是外界人言的影响还是实际遇到的困难,在电影中无限放大。而这需要无限放大的段落恰巧被导演“藏“在了这段忧伤的音乐中。而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恰好能代表时光的飞逝,叙述三十年间盲孩的心路历程。观众通过这段舒缓而惆怅的音乐,仿佛眼前出现了盲孩三十年艰辛追影的画面,进而使得该片在叙事上饱满而充满张力。

三、小制作大情怀

朱辛庄是北京电影学院曾经的所在地,是中国电影符号的一种象征。孩子们偷放电影的地方并非就在朱辛庄,这个地方是众多露天电影场的一个缩影。此间卓别林电影的引进,透露着时代的气息及政策走向。导演以回望的方式缅怀了那个既遥远而又历历在目的时光,内心深处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感叹中国电影成长的不易的同时也潜在地诉说着改革开放给中国电影带来的福祉与推动,导演更多的是通过电影的变化对改革开放的感激之情。

除此之外,朱辛庄这个地方还折射出导演对电影本身的情结,是导演真正走向光影之旅的滥觞。正如法国艺术理论家泰纳所说的:“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因素。”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三十年时间的成长,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中国电影导演活跃在世界影坛中,如果没有在朱辛庄时期的电影启蒙,可能就没有陈凯歌以后的成就,也可能就没有第五代,所以导演以此为该片名称,也深深体现出导演强烈的感恩态度。由此,朱辛庄成为一个电影符号,被第五代导演铭记,也为中国文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戛纳电影节60华诞献礼影片,笔者更愿意把她看做是陈导对中国电影人的提醒。第五代电影人的大放异彩,扬威国际,是中国电影崛起的最强音。因此,朱辛庄对整个中国电影都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与符号特征。

而就导演本人来讲,陈导在盲孩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不是影子,那盲孩根本就是自己。单纯的对电影的爱贯穿了陈导整个生命,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大师,陈导以身说法,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艺术,对待生活,对待自己所爱,爱与坚持,这或许就是陈导的艺术态度。发自心里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尊重与敬畏,并始终如一。其实片中最后出现的那段配乐是陈导对电影的一次独白,显然自怜的成分比较多。漫长的时光中,自身的不易,诸多的艰难困苦,受到的多重伤害,受到的诸多排挤与是非,万千的不理解,却始终没有动摇陈导对电影的爱。陈导借助该片诉说着自我对电影迷恋的表达。

短短的三分钟,低廉的成本制作(妻儿齐上阵),简单清晰的情节脉络伴随着多重情感交织,蕴含着巨大的人生哲理。在光影流转中透露出浓郁的诗性情怀,纯粹而怅然,执着而忧伤,片语千意,浓缩可见精华,短小才谓精悍,不得不说是微电影制作的圭臬。

四、结语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微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势不可挡。商业催生下的微电影制作可谓烂片成群,低俗与恶搞,色情与暴力蔚然成风。打着“与时俱进”的幌子浑水摸鱼,真正具有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的微电影乏善可陈。而陈凯歌的《朱辛庄》却是例外,该片无论在主题意蕴的表达还是艺术手法的运用,都体现出精品意识,为其他的微电影创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可借鉴的意义,使他们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规正自身的艺术态度,为广大网民及电影爱好者炮制出更多的优良而富有营养价值的艺术作品而努力。正如桂青山在《影视剧本创作教程》中所言:“‘第五代’电影导演对中国当代电影各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直到今天,他们的一些新作还在不同层面与方面,起着开拓、表率的作用。”⑤陈凯歌用他为数不多的微电影《百花深处》、《朱辛庄》做出了最有力的脚注,以身作则为中国微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这份情怀少不褒奖。■

注释:

①刘一兵.电影剧作常识100问[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37.

②王迪.现代电影剧作艺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73.

③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57.50.

④泰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⑤桂青山.影视剧本创作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

猜你喜欢

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艺术百家:马 莉
美在《艺术启蒙》
纸的艺术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