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
2015-02-26作者单位焦作日报社
张 冬(作者单位:焦作日报社)
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
张 冬
(作者单位:焦作日报社)
摘 要:不同类型新闻报道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灾难类和犯罪类新闻报道为例,简单谈谈如何在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的前提下,注意相关伦理问题。
关键词:新闻;新闻报道;伦理
1 新闻伦理
自现代新闻报道模式兴起之后,新闻伦理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实际上,新闻伦理是在人文伦理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修改并结合新闻报道这一职业的特色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伦理。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卡斯帕·约斯特出版《新闻业伦理学》一书,并在其中对新闻伦理这一概念进行了充分论述。90年代初期我国新闻业也出现了有关新闻伦理的研究成果,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新闻界对于新闻伦理的界定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研究人员将新闻伦理定义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规范类学科;还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新闻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含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同时还有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闻道德的领域,能够采用一般伦理学的原则或原理来解决并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一门有关行为规范和新闻媒体社会道德的学科,对未来新闻媒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灾难新闻报道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2.1尽可能避免对他人的伤害
灾难新闻报道很容易使一名新闻工作者陷入两难境地,到底是否应该将真实情况告诉公众,或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将灾难现场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一般讲新闻工作者会依照“最小伤害”准则来报道灾难新闻,就是说在对此类新闻进行报道时,要充分考虑到观看者的情绪,要考虑在报道中所使用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尽可能降低灾难给人类心理造成的创伤。美国新闻业针对灾难新闻报道专门成立了一个服务中心,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创伤、冲突、悲剧事件的新闻报道。总的来说,灾难新闻报道要将受访者的尊重与保护放在首位,满足这两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其进行深入采访,尽可能地将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予这些受到伤害的人。
2.2新闻媒体要使用更具有“人情味”的报道策略
新闻报道虽然需要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但我们不能没有“人情味”,任何灾难图片或视频资料均有可能给亲身经历者或旁观者带来一定的刺激,进而导致他们难以恢复心情。因此,在进行灾难新闻报道时,要对所使用的新闻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切不可因为资料数量上的问题,而忽略了“人情味”。同时新闻媒体要提高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在取材时应将对他人造成的侵权范围将至最低,拿道德尺度来衡量新闻资料的可用性。充分实现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之间的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不同单位不同记者对当事人的重复采访,让当事人不断回忆他不愿意再想起的场景的问题。此外,灾难类新闻的报道应该由经验丰富的记者来执行,这样能够在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同时最全面真实地反映现场情况。灾难新闻报道人性与关怀的体现,不仅要求记者全力追踪新闻内容,同时还要充分展现个人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灾难类新闻报道水平。
3 犯罪类新闻报道伦理问题研究
受众媒介素养即受众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解读或使用媒介的素养,受众素养与新闻职业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闻报道中,媒介与受众属于同一层面,两者之间任何一方出现的变化均会对另一方产生一定影响。更为形象地看,两者属于一种“螺旋式”关系:一起盘旋前进。媒介在对犯罪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如因道德伦理上的问题使得一些低级庸俗的犯罪新闻出现在受众面前,那么就会影响到受众的道德素质,进而促使受众在伦理上的退步。同样如果受众具有非常优秀的媒介素养,那么在很多犯罪类新闻信息面前就会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能够自我过滤那些道德行为低下的新闻媒体。优秀的犯罪类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要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具体犯罪类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何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何既能够向受众群体真实报道具体情况同时又能够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人文精神提倡关心人、爱护人,犯罪类新闻报道特别要注意一点的就是不能让新闻内容成为诱导受众群体的“教科书”。
4 结语
近几年社会公众对于新闻报道伦理问题尤为关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地在新闻报道中融合人文精神,提高受众群体道德素养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博.刍议新闻报道中的伦理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2]刘晶晶.从“老外扶摔倒大妈被讹”事件谈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失范现象[J].新闻知识,2014,(7).
[3]江映虹,余敏.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再度伤害[J].声屏世界,2008,(6).
[4]尹蔚虹,李林牧.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媒体时代,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