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发展研究
——以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为例

2015-02-26周婷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焦裕禄纪录片美学

周婷婷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发展研究
——以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为例

周婷婷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河南省委联合摄制的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通过团队化制作和新的盈利模式,情景再现和“口述历史”等方式,展现出纪录片新的美学特征发展,如一道清泉流淌在我们心间,让焦裕禄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为纪录片的美学特征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永远的焦裕禄》;美学特征;情景再现;口述历史

2010年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得中国的纪录片产业有了政策上的保障,同时给予纪录片以肥沃的土壤,拉动了纪录片市场的繁荣。而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则在2014年为纪念焦裕禄逝世50周年之际应运而生。

一、团队化制作与盈利模式

这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河南省委联合摄制,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一经播出,就赢得了一片赞誉声。它的总导演是由获得过国家电影华表奖的海涛担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的周新霞进行剪辑,为纪录片撰稿的是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钢以及国家一级导演陈燕民,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则由纪录片《刘少奇》的作曲董立强创作。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影视制作集团作为河南省广电系统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在制播分离的制播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为纪录片国有制作团队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在立项、策划以及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给了纪录片更大的创作空间。通过在各大电影院上映的方式,减轻了纪录片的制作压力,增加了新的盈利方式。

二、情景再现的运用

看完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永远的焦裕禄》中画面的赞叹。许多生动翔实的影像资料,都是那个年代真实录制的。肆虐的狂风吹起漫天风沙、泛白的盐碱地颗粒无收、奔腾的洪水房倒屋塌,帮助吴秀花解决实际困难,带领活下来的人民翻地种田,刮去白霜、大造台田、制服盐碱、种草封沙,治理三害卓有成效,以及焦裕禄去世下葬时,人们悲痛哭泣,表露决心、栽种泡桐等。这些黑白的影视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也让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增加历史纪录片戏剧化的效果。虚实结合的画面中,更加凸显出焦裕禄不同寻常的坚毅与决心。逆光中,一袋袋粮食被扛了出去,看不清的面目,黑暗与光明结合的画面,也表现出了焦裕禄的挣扎与决然,背对黑暗,面向阳光,他想要老百姓都活下来!

解说词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从韩涛的声音中,让人感受到了对焦裕禄的缅怀和思念,对焦裕禄精神的讴歌和敬仰。《永远的焦裕禄》中很多画面都只是简单的场景描述,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而解说词在此时准确的展现出了创作者的意图,同时对画面的内容加以延伸、升华,营造了意境,抒发了情感。

崩坏的藤椅,妻子在床铺上发现的茶杯盖、钢笔或刷子,这些都无声地诉说着焦裕禄被病痛折磨时的难挨,以及他坚忍顽强的意志。第三次出现的破旧书桌以及上面的空白本子,终于写上了“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三、口述历史的运用

“口述历史”是中国纪录片美学探索中呈现出的另一个亮点。将当事人口述的内容与历史相结合,再通过情景再现展现出来,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来结构全片,使得纪录片更完整、新颖,也更有说服力。

《永远的焦裕禄》的内容是循序渐进、层层铺展开来,采用真实影像资料、人物采访、解说词、拍摄辅助画面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纪录片最大的亮点是,除去解说词,其他的语言都是来自真实的人物采访得到的语言,通过对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采访,讲述出焦裕禄在兰考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9年的忘我工作事迹。通过他们的回忆与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焦裕禄,通过他们的穿插描述,焦裕禄已经深刻在我们心中。

通过焦裕禄子女的叙述,我们知道他日常生活中心心念念的也都是工作和人民,他的妻子偶尔去看他一次,也是一次带着一个孩子去,也让他见见自己的孩子。焦裕禄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他们的管教也特别的严厉,即使是上小学四五年级的大儿子去看白戏,也受到了他严厉的批评,说他剥削演员的劳动。面对自己的妻子,虽然他总想陪陪她,可实在忙的抽不出时间,虽然身为书记,但他的穿着打扮就像一个要饭的,在农村人看来还不如他们。

出演过电影《焦裕禄》的李雪健也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在兰考拍摄《焦裕禄》时,当时的群众演员都是当地的群众,拍摄时所用到的很多道具都是老百姓自己带过来的,因为他们都是和焦裕禄共事过、生活过或者是认识的人,当时送别焦裕禄时,他们也是带着这些东西来的,都是真实的场景。这些细碎却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让焦裕禄的形象更加的鲜活生动,他就如同我们身边的友邻一样,一样的平凡,一样的亲切。

焦裕禄去世下葬的那天,他曾帮助过、救助过、一起劳动过的村民们都来给他送行了。他们带着治理三害的决心,带着重建兰考的希望,在焦裕禄的坟前种下了几棵泡桐树。那一张张带泪的脸,一声声无声却悲痛的哭泣,无不在诉说着他们对焦裕禄的怀念、惋惜和追忆。

焦裕禄是为民的好榜样,是务实的标杆,也是一面清廉的镜子,他“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也对我们新闻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新闻宣传的工作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把握和运用规律、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真正地发挥出主流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主导作用,杜绝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虚心向人民学习,不断地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使我们新闻人与新闻工作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对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美学特征的研究,发现纪录片要更具有观赏性。如果说内容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那么好看就是纪录片的“核心”之处,通过对纪录片的美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只有增加受众对于纪录片的观赏兴趣,才有利于纪录片更加蓬勃的发展。

J952

A

1674-8883(2015)15-0183-01

周婷婷,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广播电视硕士,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助理。

猜你喜欢

焦裕禄纪录片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纪录片之页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纯白美学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妆”饰美学
弘扬焦裕禄精神,做“四讲四有”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