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播主持人如何做好体验式采访报道

2015-02-26郑逸舟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采访报道现场感体验式

郑逸舟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 福州 350001)

试论广播主持人如何做好体验式采访报道

郑逸舟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 福州 350001)

体验式报道,需要记者用具体的细节、丰富的音响、真实的情感交流,来向听众传递新闻事实的方方面面。广播主持人更要发挥语言表达优势,去传递现场感与体验性。用心用情,真正地去深入体会现场、体会采访对象,才能真正寻找到采访的精华所在。

体验式;策划;细节;表达

近年来,一种生动、接地气,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听性的采写形式——体验式广播报道愈发风靡。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其优点是记者能够获得丰富生动的现场资料,加深对新闻事实的认识;采写的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明显,有较强的可听性和感染力。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早已从单纯在直播间话筒前与听众交流互动,快速地转换角色,发展成为具备采、编、播综合能力的广播新闻工作者。广播节目主持人通常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采访报道中拥有一定的优势,如更有语言感染力、突显个人风格、及时串联新闻事件避免信息低谷等等。报道中,记者一般有三方面职责:一是信息传达。二是人物采访。三是串联或评论。在体验式采访报道中,除了这三项要求外,还要突显角色参与与体验传递。

今年1月中旬,作者一行三人赴北京军区内蒙古边防一线采访,制作《新春走边防》春节特别节目。作为体验式采访报道,身为节目主持人的作者担负双重任务:一是采访——通过角色定位的方式,深入感受和纪录边防官兵戍边卫国的军旅生活。二是主持——通过现场主持与互动的方式,串联并呈现出特定的新闻事实。从采访到制作,作者总结出广播主持人采写体验式报道的几个心得如下:

一、体验是让受众感同身受的法宝,必须再现记者的独特感受

一个人参与一件事情后都有自己的感受,作为进行体验式报道的记者更应有深层的、全面的、来自内心的独特感受,没有这种感受,报道就会肤浅;有了这种感受,报道就有深度。值得注意的是,体验式报道必须再现记者的独特感受,以求强化报道的深度、厚度、力度。

在内蒙古额济纳戈壁深处的清河口连边防哨所采访时,部队长官邀请记者与哨兵一同站岗。走上哨楼戍边站岗,对记者来说是既光荣又特殊的体验。

李巍达:我们是两个小时一换,一班岗2个小时,一个带班员,一个观察员,我们在这里全天24小时都在站岗。

记者(从观察室走向哨楼外围):我现在到了哨所最高层的外层,到了戈壁之后这是我第一次站在高处眺望戈壁,任何一个方向,东南西北,我所能看到的都是无垠无边。这么广袤的大地给人带来的冲击是很大的,它会让你觉得人特别的渺小,但是这个时候你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又会让你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这里就是我们祖国的北大门,而我所在的地方是西北第一哨。好,我要问一下,我现在和他们一起站岗,我需要关注些什么?

李巍达:我们平时在这里站岗放哨,主要是分对内和对外。您可以使用望远镜进行观察……

记者与战士们一同站岗、瞭望,详细描述了所见、所感,通过现场主持的方式进行节目串接,一气呵成,画面完整,间接地展示边防军人的忠诚与艰苦,同时也引导采访对象介绍了在边关站岗放哨的具体情况,进行信息传递。

二、发现新闻事实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抓住并放大细节

细节属于现场,细节是记者出现在现场的理由,往往也是最打动人心的闪光点,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并充分地表现它。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策克口岸戈壁铁哨采访时,记者走上哨楼,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一个细微处。

记者:在通往四层的窗户上,结了厚厚的霜,用手一剥,就掉下来了。(手指刮冰霜的簌簌声)可见外头有多冷。喔,我才发现,墙上也都是,都结了厚厚的霜。

田亮:这是因为哨楼顶上暖气上不去,下面暖气烧得比较热,热气往上面一走,一冷却,就冻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表现细节的方法除了记者的描述外,还可以用音响来表达:记者爬上哨楼的楼梯声,沉闷但清晰,明确地交代了环境——紧凑的哨所空间;记者用手刮下墙面厚厚的冰霜,录音机近距离录下了“簌簌”的冰霜落下的声音,则真实、有感地传递了听众本来无法感受的寒冷温度。

记者对细节的关注,是一个感知、感受的过程,既然是“参与”和“体验”了新闻现场,就不能浮于表面,需要真正地去深入观察现场,去体会采访对象所感,去思考听众所想探究的,不仅“用心”,还要“用情”,才能真正寻觅到新闻事实的精华所在。

三、广播主持人要发挥语言表达优势去传递现场感与体验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张春蔚曾这样表述:赵忠祥说他朗诵的每一个字都会有画面感,比如天青色他一定感觉到天青的颜色……李健的歌的画面感是清晰、有层次和逻辑的,且“滚滚而来”;顶级的大脑、最强的记忆都是情景记忆、照片式记忆,百业相同:没有画面感的表达是有缺憾的,也是多维时代必须要弥补的。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参与的体验式采访报道,主持人的表达能力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首先,细节的体感描述,要清晰、透彻。其次,报道语言多使用“动词”。广播报道中动词用得好,不仅增强报道的真实感,还能克服广播报道没有画面的最大短板,用“体验式动作”营造出连贯流动的画面感。第三,人物采访有温度,有态度,提问的切口要小。

尽管体验式采访报道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体验事物或事件的方方面面,或是容易因为记者本身的素质、经验而产生一定的片面性,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好的采访报道方式。它要求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进入某一角色后要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也要求记者在平时不断加强学习、积累素材、丰富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在体验式采访中更好地把握新闻事实。总的来说,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一线、深入生活,培养良好采访作风,使自己得到锻炼成长的一个好途径。

[1] 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M].复旦大学出版社.

[2]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修订本)[M].武汉大学出版社.

[3]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敖广力.新闻采访写作[M].人民日报出版社.

G222.2

A

1674-8883(2015)15-0131-01

郑逸舟(1984—),女,福建浦城人,一级播音员,就职于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研究方向:新闻传媒。

猜你喜欢

采访报道现场感体验式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提高新闻宣传采访报道质量对策措施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电视新闻专题采制的侧重点把握
论突发性事件中记者的采访报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