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温暖下的丝缕柔曼——电影《笔下危情》的女性表达
2015-02-26陈鸿瑞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陈鸿瑞(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细腻温暖下的丝缕柔曼
——电影《笔下危情》的女性表达
陈鸿瑞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摘 要:电影《笔下危情》是Livi Zheng(郑芬菲)女士2015年奥斯卡参选并有望获奖的作品,讲述了一对中国姐弟在大洋彼岸的一段美国梦,在一个通识的背景下给我们展现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姐弟两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姐姐想用自己油画的技艺赚得钱财,而开始无人问津,弟弟则在街头表演武术获得了掌声和收入,碰到一个温文尔雅的商人,看上了姐姐的才华,高价买下姐姐的作品,并提供给她场地和资金长期雇佣她作为一名画工,给弟弟介绍了拳击比赛的机会,弟弟为了赚钱不顾姐姐的反对毅然接受并且在其帮助下获得了成功。而这美好的一切却是阴谋的开始,商人想利用姐姐的画功去临摹以假乱真,并像以前一样杀人灭口,最后被揭穿,姐弟俩靠着自身的武术功底摆脱了危机,并最终在美国警察的帮助下拿到了绿卡。中间穿插着好心饭馆老板的帮助,美国警察的介入调查,和几次误会。
关键词:笔下危情;女性表达;逆向展现
1 女性电影的细腻表达
电影中,除去作者通过油画、武术对中西方意识的融合表达不谈,导演在整部影片的讲述过程中,除了部分情节之外,运用了大量暖色调的光线,在一个光亮温暖的世界里讲述了充满着阴暗陷阱的故事。这种光影与情节的冲突与对抗,对于故事的叙述和主体的表达不得不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强化了观众对于结尾谜底揭开时的震撼感和对主人公被欺骗时心理激荡的同感共鸣。
而在现实中,影片的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也是一对姐弟,并且是亚裔美国人,祖籍中国福建,接受过中国文化、思想、武术的熏陶。在其后的记者采访中,不难发现,电影的导演兼女主演郑芬菲女士从小就崇拜李小龙并且有在北京的读书经历,姐弟两位更是在众多的武术比赛中夺魁,所以才有了对中国式的武术动作个性的诠释和流畅的演绎。而事实上,15岁就独闯好莱坞的她也经历过“美国梦”过程的酸甜苦辣。并且,在电影放映之初也选择了中国的几所大学和文化交流场所作为她的电影巡展之旅的重要开始。
从表演上看,电影中的姐弟也是现实中姐弟的这层血缘关系更让两人的表演水到渠成,从而多了几分默契,这也是导演在面临众多选择时,拿这部自导自演的电影来冲击奥斯卡时女性心思细腻所体现出来的周到安排。
2 逆向化的善恶展现
在影片中,坏人的出现开始是戴着美丽面具的,在姐弟俩生活窘困时,是大反派艺术品商人风度翩翩的到来,给予了他们最渴望的尊重与认同,给了他们可口的饭菜,宝贵的机遇,还给了他们最想要的美国绿卡的承诺,让姐弟俩各自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领域提供帮助和机遇等生活上的优惠和人生指导,俨然成了伯乐形象的化身。不仅是影片中的人物,连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有一种对他这样救命稻草般的存在而产生的依赖心理。而警察的出现却是邋遢、不靠谱的、坏消息的带来者,甚至是让姐姐几次误会是不怀好意的跟踪者,并且受到了姐姐和热心饭店老板的攻击与呵斥。
故事并不真实并且简单,但架构合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切冲突,也在导演的安排下显得顺理成章,暗生芬芳。伪装的好人最终得到了经济与法律的双重制裁,而姐弟俩更在正义使者——警察的帮助下成就了梦想。整部电影看下来没有压抑恐惧,没有血腥暴力,有的是通往成功艰辛路上的希望,阴暗陷阱中的阳光,杂技般花哨却又干净利落的武术招式,在不同视角与认知中却最终归同的价值认可。
3 东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统一交融
在看似简单的金钱与能力等价交换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劳动与创造者身边有时也危机四伏,一个巨大的经济诱惑,就可以使雇主起邪念,导致杀人灭口。而对自己职业道德的坚持与底线,往往是救自己于危难最重要的那根稻草。在最后,影片给出了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两人拿到了美国的护照,但最重要的并不是警察大叔的帮助,而是女主人公自己,在作画的最后一刻,她还是不能接受雇主不署名的要求,并且强调在自己的家乡,临摹作者都是要把自己的名字署上的。在艺术商人反对甚至是用道德和同情的欺骗压力下,还是悄悄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临摹画稿的后面,成了自己摆脱犯罪、奋起反抗甚至是被认同被接纳最重要的后盾力量。
4 结语
总体来讲,影片的创作团队,还是遵循了好莱坞式的电影模式,简单的故事、复杂却又真实的东方武术动作、明晰的正邪道义冲突、美国精神的体现等。看得出导演对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表达方式已经驾轻就熟,并能有自己的个性体现,从摄像到武术指导,从前期到后期的制作团队,无疑是优秀甚至是有奥斯卡获奖者背景的班底,而这些方面的优势与导演本身所经历的东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积淀和自身的学习成长是分不开的,也是促成《笔下危情》这部简单而又受奥斯卡评委组青睐的重要原因,这样温情又不缺乏紧张、激烈又不缺乏柔美、明暗正恶之间的错位交替的美学表达方式,既是导演讲的一个虚构故事,也是自身实际体验的侧照与映射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