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类报道中主线人物的运用
2015-02-26马洁
摘 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出,法律在社会安定团结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普通的普法宣传活动,有较为明显的区域限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类节目的普及,普法类教育节目也应运而生。目前我国普法类教育节目,其主要的形式多是以某个或某群主线人物为出发点,通过相应的报道来普及法律知识。本文将根据这样的前提,具体简述案件类报道中主线人物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与法规的贯彻与执行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法律法规本身是相当专业,也相当严谨的一门学科,想要依法治国,对于其贯彻与深入民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其专业且严谨的规章内容,在开展与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当程度的难度。对此,各界组织深刻认识到了法律法规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且积极应对,合理寻找突破口,以求达到科学有效的普法讲法。
1 法制类节目的应运而生
在人们思考着如何使法律法规更好地在群众中开展普及工作的过程中,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丰富了人们生活的电视节目,不但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群体,而且深深地影响着观看节目的整个群体。这种高效的、广泛的、影响力深厚的传播方式,一下子受到了相关政府与组织的高度重视,由此一系列的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以说法制类节目是推广法律的重要手段,也是潜移默化影响受众群体的良好途径。通过将硬性的法律条文以叙事、描述、演绎等手法展现在观众面前,令观者听别人的故事,警醒自己的精神,更好地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依法行事,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执法懂法,依法治理。
2 案件类报道中主线人物的作用
普法栏目的诞生,大大推动了我国整体普法活动的进程,而在现如今诸多普法类栏目中,案件类报道的主要报道形式为以个体或群体为主线人物,从始至终对其在整个案件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出发点,从而对整个案件进行相应的报道。这样的应用,在整个案件类报道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使观众有很好的代入感,同时也能使整个事件更加完整,更加有条理地展现在观者面前。
2.1 良好的代入感
案件类报道在其报道的过程之中,不单单是报道整个案件的内容,也是需要通过对于案件的报道,来警惕观者的行为,希望其能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由此,在诸多的案件类报道节目之中,编辑组会选择一个人或一个整体的团队为其主线人物,对整个事件展开相应的报道。这样做可以使观众跟随报道者的步伐,一步一步将自己带入报道者的思想之中,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参与到整个案件的侦破与调查过程之中。如此一来,观者不但可以感受到整个案件现场的气氛,同时也能深刻地意识到罪案的严重性与令人发指程度,进而打从心底警惕自己,遇事不能过于冲动,理性与懂法才是正确地处事与解决问题的途径。
2.2 完整地梳理案情
案件类报道过程中运用主线人物除了可以给观者带来良好的代入感,也可以从单一顺序正确地梳理整个报道内容,使报道内容看上去更加专业并且充满逻辑性。而塑造案件类报道的主线人物,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案情与了解刑侦人员的破案手法与破案技巧,不但正面宣传了刑侦人员形象,而且使人们对于法律法规的贯彻与执行充满信心。
3 案件类报道中主线人物的运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案件类报道中多是采用纪实手法,有些结合主持人的叙事描述,记者对办案人员进行跟走采访,从而将整个案件从始发到破案的全过程进行记录与报道。在这其中,记者多半会寻找办案的主要负责刑警作为故事的主线人物,而其所在的团队则是办案的主线团队,通过采访报道其分析案件过程,摸排可疑人员部署,以及相应的抓捕行动,来叙述整个案件。另外,还有一类案件类的报道,则是通过对于犯罪人员的采访,采用倒叙等方式,以犯罪人员本身作为主线人物,通过剖析其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从而达到警戒世人的效果。
可以说,在整个案件类报道的过程中,运用主线人物的叙述方法可以有条理、有逻辑地将整个案件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对案件的剖析与解说,达到警惕世人,彰显法律权威的目的。由此可见,案件类报道在其报道过程中,对于主线人物的运用有其非常实际的意义,同时对整个社会依法治国的进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