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静雅的北茶古镇
2015-02-25宋鑫陶
宋鑫陶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南端,有一个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小镇——海青镇。这个辖64个行政村,只有4.3万人口的小镇,却是1966年山东实施“南茶北引、南竹北移”战略的第一镇。
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茶为生,日子平淡,生活不好也不坏。在当前西海岸新区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带动下,这个平静的小镇遇到了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他们决意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依托自身的产业特色和优势,打造一个静雅的北茶古镇。
北茶古镇
“海州之往青州,途中有驿站,往来人名之海青。”这也许就是海青镇的由来,也足见该镇区域位置的优越。
据传,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有零星的茶园和茶树。但海青茶被大规模地从安徽省引进到这里,还是在1966年,之后经历引种、发展、回落、再发展的过程,到1972年就发展到了220亩。该镇的后河西村地势北高南低,避风向阳,岭地起伏平缓,适宜种植茶业,是海青绿茶的发源地。
青岛益元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村就见证了海青茶的发展。“1965年,(山东)省里在海青的后河西村开始北茶试种,当年没有成功。第二年,吸取经验之后种植成功。1968年在后河西村成立联合茶厂,海青开始了茶的产业化发展。”
1995年之后,茶叶生产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海青茶的知名度也逐步提高。它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大型绿茶生产基地,也是“南茶北移”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如今,全镇的茶叶面积已达3万亩,占了西海岸新区的近一半、青岛市的近1/3、山东省的1/10。茶业已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
海青镇党委书记李金国介绍,近年来该镇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新园区、改进新工艺、策划新包装、打造新品牌、拓展新市场、塑造茶文化“六新一塑”综合措施,实现了茶叶产业的全产业链提升发展。未来,将建设20平方公里的海青茶业生态示范区,培植壮大茶叶产业。
海青镇是西海岸新区首选的两个特色小镇试点之一,也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荣获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旅游强镇”等称号。
产城融合
西海岸新区给海青镇的特色发展定位是“北茶古镇、静雅海青”。而发挥“茶乡、竹乡、水乡”优势,突出“北域江南”风格,把茶园布在驻地,使驻地成为园林,便是该镇在促进产城融合上使出的新招之一。
茶业综合体、茶乡静园、印象江南等项目的规划建设,使海青既相似、又有别于南方的“北方江南小镇”格局日渐清晰。
正如李金国所言:“就特色小镇建设而言,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穿透力,没有风格定位就没有灵魂。”
所以,该镇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始终按照“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并借助“茶乡、竹乡、水乡”的小镇特色,坚持“特在产业上、特在文化上、特在风格上”。未来,还将围绕第一、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结合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力打造“北茶国家农业公园”。
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海青镇与黄发集团合作,在争取海青茶博园项目15亿元建设资金的同时,探索实施PPP投融资模式,并与中铁十局、隆海集团、山东华林等达成合作,解决了融资难题。
如今的海青镇,旧貌早已换了新颜。南方小城镇建设的理念被引入过来,灰瓦白墙的中式建筑风格下,已开始有了“北域江南”的静雅味道。而走在茶文化一条街上,你更能切身感受到茶给这个小镇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