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国门的中国图书
2015-02-25王笑晗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烟台264670
王笑晗(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烟台 264670)
飞出国门的中国图书
王笑晗(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烟台 264670)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踏得越来越坚实和响亮。在我们的货架被日益充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思想的丰满。文化贸易的发展提醒着我们贸易全球化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经济,文化贸易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和前所未有的潜力告知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图书版权贸易作为一项蕴藏能量的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崛起,我国对此也日益重视,“引进来,走出去”图书版权正在引领着各国贸易走上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文化贸易;图书版权贸易;新兴产业
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以欧美国家最为显著,但是与实体经济的受打击程度相比,文化产业却风生水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随着全球文化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文化贸易带动经济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有效方式,且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飞速增长的文化贸易趋势,使得各国摩拳擦掌,争先恐后的出台一些列政策加速文化带来的利益,毫无疑问,文化贸易竞争力将成为衡量国家之间贸易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分析当前文化贸易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 .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概念
文化贸易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文化贸易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文化贸易的内容的定义并不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定义是:导入中有形和无形文化传播的文化内容产品,包括文化产品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为。但文化贸易的总体思路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这是一个有形的形式,而且经济体之间的无形的形式进行。
图书,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它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文化媒介。精神文化上的差异和相互稀缺造成了各国之间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图书贸易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交换。
二.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现状
然而,中国的国际贸易文化起步较晚,从上世纪第二十年代到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小规模进入国际市场,而在20世纪年代后期,文化产品的真正意义上的出口,1992年,我国成为《伯尼尔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我国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为中国图书出版界的发展与对外合作铺平了道路。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引进情况分析。随着世界版权贸易的进行,我国在引进图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外界了解的日益迫切的需要,特别是文化经济发达国如欧洲和美国,看起来更好和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引进一大批外国书籍、书籍的最近几年,综合情况的介绍,主要显示以下特点:
引进数量庞大。2002年至2011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数量虽然有波动,但是引进数量很大,平均为12193.6册每年,特别是2008年,引进数量高达15776册。
从引进版权的来源地来看,主要以英美等外国地区为主。
从引进作品的内容来看,题材单一到丰富逐渐过渡。近年来,逐渐增加引进资金,技术类的电子书籍数量,引进的热点书籍和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热点契合。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进口语言、文学、艺术、生活的书,略有单调。
在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中,对比图书版权引进情况,图书版权输出大大不足,版权贸易逆差非常明显,具体分析如下:作为输出量,贸易赤字是很明显的;从版权输出分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输出图书内容来看文学、艺术占主要地位,自然科学技术较少。有关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语言类书籍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方面。
从前面所分析的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引进输出的情况来看,不难发现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逆差是巨大的。但是逆差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2003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引进比例为1:15.4,到了2011年已经下降为1:2.5这显示了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据新闻出版产业分析2010年的报告显示,我的2010图书版权输出到19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贸易结构继续改善,更广泛的,高品质的输出。
三.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存在的困境
1.语言障碍。毋庸置疑,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国。然而,在世界上中国是不是大多数语言中,只有中国和新加坡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在世界其他地方是难以阅读中国书籍。王耀在他的文章“我们的图书版权“走出去“思考”的提出在我国的翻译问题是制约图书版权贸易成功的首要条件。[2]如果我们想要增加的图书版权输出数量,有必要对中文书籍翻译成能让外国读者接受度和满意度的外文图书。
2.专业人才匮乏。目前,中国的由出版社自己组织版权贸易,势单独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更难以建立品牌和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显著影响版权交易的成功率。
四.发展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对策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启动以来,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不过在业界看来,要扭转贸易逆差,还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出版企业自己的努力。
1.政府方面。图书版权贸易体现着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出台并完善版权立法和相关政策,做到真正的政企互动。[3]在出版社自己不断努力的情况下,政府的支持可以锦上添花。张洪波,貌晓星在其文章《多管齐下,力推“中国出版走出去”》提出可以仿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一些扶持机制,保证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健康快速的发展。
2.出版企业与版权代理机构方面。对目标市场做好充分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要想在国际图书版权市场上站稳就必须做好市场调查。
3.加强版权贸易人才的培养。任用专门的人才对于版权贸易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版权管理者应该有“三个意识”,是基于对国家机构的发展大局,社会意识的发展战略,市场经营者和创新意识,也有“3特质”,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的外语素质和版权,以及“10” ,规划能力、谈判技巧、公共关系市场生存能力、营销能力的交际能力。各国应建立版权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以提高版权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4.具体对策
建立版权贸易平台。虽然目前各地的版权贸易平台不少,但是大多数平台所拥有的资源有限。建议集中全国图书等版权资源,为权利人搭建展示信息、增进了解、现场和网上交易乃至结算和后续服务的平台。
整合国际营销资源,提升国际营销能力,创新销路。政府应该在帮助权利人,以及新闻出版企业宣传、推动版权资源的国际营销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服务。出版单位应该更多地主动寻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争取如驻外使领馆、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海外汉学家、驻外记者等资源。
从文化方面入手,提升本身内容的品质、设计表现力、品牌强度,从而促进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输出量。因为图书版权贸易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贸易,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载体,其最大价值在于其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