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当代诗词“文化诗人群体”创作特征初探
2015-02-25刘坎龙
新疆当代诗词“文化诗人群体”创作特征初探
刘坎龙
摘要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中的文化诗人群体,无论是抒怀、写景、赠答、咏物、还是描写时事等,都喜欢借用典故来抒情。这一现象的出现,从表层看是因为这一群体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娴熟的创作技巧,而深层则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统文人心态的追慕。在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中,文化诗人群体以其题材的扩大、对仗的工整、用典技巧的娴熟,以及浓郁的文人色彩,屹立于当代诗坛。他们与将军诗人群体的宏大叙事、激昂情怀以及直白、质朴的语言,共同为新时期新疆当代诗词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疆当代诗词文化诗人群体创作特征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I2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
作者简介:(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王震将军的一曲“凯歌进新疆”,拉开了新疆当代诗词创作的序幕。而后陶歭岳、张仲翰、左齐、任晨等,都有佳作传世。将军诗人往往无意为诗,只是兴到随口而吟,故而其诗歌题材集中在征战与屯垦戍边,而抒发的则是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爱国爱疆的激昂情怀,在艺术上体现着通俗质朴的风格特征。
与将军诗人时代大体相同,还活跃着一批“文化诗人”。以刘萧无、欧阳克嶷、王子钝、王孟扬、李般木、陶天白、孙钢等为代表。这些诗人或任文化部门领导,或任文史馆员、学校教师,都从事着与文化相关的事业。其诗歌创作,也与将军诗人形成了不同的风貌,而最突出的是带有浓郁的文人气质——无论是题材选择、情感抒发,还是诗词创作技巧的运用,都典型地体现出文人特征。笔者依据外在的职业特点和内在的诗歌风貌,将其定名为“文化诗人群体”。下面仅从题材、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对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做些阐释,以求教于方家。
一、诗歌题材多样,情感丰富多彩
“文化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既有屯垦戍边、新疆巨变的吟咏,也有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描写,还有大量的咏物、赠答以及题画诗。就情怀抒发而言,既有激昂奔放的进取精神,也有闲适心态、恬淡情怀和亲情友情的表达。
1.描写社会现实,歌颂新疆巨变。
文化诗人群体仍然描写着与将军诗人相似的题材,在咏叹建设边疆豪情壮志的同时,歌颂着新疆社会经济的巨变。如刘萧无《为兵团史志题》其一:
上将麾兵遣虎符,万夫束甲又荷锄。
天埋红柳燃金燧,石破银河落玉珠。
苦碛春犁期沃壤,盈眸秋稔尽流酥。
雪山南北长蛇阵,谁绘绵延锦绣图?
诗歌形象鲜明,大气磅礴。在追述兵团历史、描绘现实景象中,高度赞扬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士们拓荒屯垦、荷枪戍边的光辉业绩,具有很强的认识与激励价值。再如李般木《南疆铁路通车》:
彩虹高跨雪峰巅,震耳笛声云里边。
牧马扬蹄惊欲走,铁龙穿洞下天山。
诗歌画面境界阔大,写景状物视听结合,动感极强,在昂扬奔放的描绘中,形象地再现了南疆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巨变和作者的欣喜之情。而其《参观克拉玛依油田一号井》,则热情洋溢地赞颂了石油工人的贡献。至于描写农业生产、百姓生活,也有许多佳篇,如刘萧无的《伊犁草原漫游口占·尼勒克》、王子钝的《惠远城即景》等,都充满了对农村巨变的赞美之情。但从整体上看,文化诗人群体的诗词创作,更多的是写景、咏物以及友朋赠答。
2.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再现。
文化诗人群体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鉴赏力,而新疆美丽、独特的自然景物,往往使他们“兴发感动”,在触景生情之际,写下了大量的吟咏自然风物的作品。如王孟扬《自哈密遥观天山积雪》:
银顶群峰竞出头,绿杨白雪映新秋。
一般季节两般景,谁遣伏冬共入眸。
诗歌从“观”落笔,形象地描绘出山顶白雪、山下绿野,迥然有别于江南秀色的新疆景观,正是这种大自然的雄奇,令人产生了难以分辨季节的感受。王子钝在《库尔勒道中》中则描绘出绿洲田园的优美与宁静:
塞上江南地,家家起圃林。
屋红花染色,门绿柳垂阴。
摩诘难为画,少陵惜未吟。
徘徊欣有托,处处响珍禽。
诗中艳丽的色彩,工整的对仗,以动衬静的写法,让人想到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孙钢《库尔勒即目》:“孔雀飞来一水斜,白云万朵间红霞。春风三月巴城路,十里香飘处处花。”再现了库尔勒郊外的明媚春光。欧阳克嶷的《青格达湖即事》也是写景的名篇:
白云碧水共悠悠,坐对东山翠欲流。
赤鲤不来天过午,蜻蜓飞上钓竿头。
诗写青格达湖垂钓,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清新活泼,富有情趣,颇有南宋诗人杨万里“诚斋体”的诗歌境界。如李般木的《游云栖》:“竹林石径绕云烟,古树盘空欲插天。更向清溪深处去,茶亭小坐听山泉。”在写景中透出游览的闲适与惬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文人情趣。
除描写自然之景外,诗人笔下的新疆风土人情也十分动人。如刘萧无的《伊犁草原漫游口占·采药》:“松下巉岩贝母开,家家结伴进山来。荒山莫道无声息,检点闲花入药材。”诗歌运用白描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描绘出农民进山采药的生活画面。再如王子钝《竹枝词》:“姑娘追是追姑娘,两两三三驰骋狂。为恨来时调笑语,打郎回马却差郎”,描写哈萨克族青年恋爱求婚的“姑娘追”习俗,生动活泼。而陶天白《林区小草》其二,描写哈萨克族小孩冬天里骑羊嬉戏的情景,形象尤为逼真:
三九天里小哈萨,赤脚披裘雪地爬。
拽着绵羊当坐骑,一跤跌倒笑哈哈。
新疆哈萨克族擅长骑马,被称作马背上的民族。此诗写牧区哈萨克族小孩因年幼还不能单独骑马,但却模仿大人行为,在冬天里骑羊嬉戏,不仅画面生动,而且在幽默诙谐中,描绘出哈萨克族孩童的活泼可爱。可以说,这类作品犹如一幅幅优美动人的风俗人情画,展现着新鲜独特的新疆风情。
3.托物言志,咏物寓理。
历代文人都喜欢托物言志,借物说理,故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咏物诗的创作蔚成大观。新疆当代文化诗人群体也有许多咏物诗词,闪烁着奇光异彩。如王子钝的五律《天山颂》:
西域有一人,嶙峋持大节。
昂首出青云,当胸堆白雪。
儿孙喜交游,九州广罗列。
借问寿几何?苍茫无岁月。
诗歌以拟人手法描绘天山,亦人亦物,物我交融,在雄伟的气势中,颂扬了新疆人的坚贞气节与博大胸襟。至于其《金黄菊》“碎花还作碎金香”地描写,《雪莲》“亭亭玉立呈瑶质,凛凛银装仰锦标”的感叹等,都在状物的同时,寄寓着新疆人刚强坚韧的情操。
刘萧无的《八声甘州·沙枣》,则在托物言志中,进一步融入了个人的生活经历:
莽风尘、策马度春寒,天涯暗香传。
趁朝暾乍暖,寂无人处,开向沙边。
笑煞千花万蕊,宛转遣人怜。
玉砌嫌湫隘,自有河山。
征旅年年长路,便无风无雨,也够阑珊。
问身临境者,何事最为难?
有多少羁愁未隐,更教谁长日慰征鞍。
香渐远,任他引入,又一重峦。
词中描写了作者在“莽风尘、策马度春寒”的征程中,难免产生羁旅之愁。但看到那“开向沙边”的沙枣,却在茫茫戈壁里迎风斗沙,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洋溢着一种甘于寂寞而又坚韧不拔、依然故我的精神,使自己心胸豁然开朗。这种沙枣精神,不仅慰藉着行走于大漠的孤独,而且鼓舞着作者走向远方。全词将咏物与抒怀融为一体,浑然天成,韵味深厚。
文化诗人群体的咏物诗,除了选取西域特有的天山、沙枣、红柳,来寄托刚毅坚贞之志外,还往往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予以吟咏,在意象描摹中感悟到一种哲理,表现出善于思考的文人诗歌的色彩。如欧阳克嶷的《咏窗上冰花》:“冰花幅幅透玲珑,百怪千奇景不同。枉费心机夸巧笔,看来大巧是天公。”窗上冰花,在新疆极为平常,人人皆见,而诗人却从中悟出一种道理。而《雾》也是咏物的名篇,诗云:
对景俱成幻,看花总失真。
百年空论世,都似雾中人。
诗歌语言明白如话,而又富于情趣,在写景议论中,给人以哲理启迪。再如王延龄的《题菟丝子》:“无根无骨又无华,凭借柔丝往上爬。强吮禾苗精与液,育肥自己损人家。”菟丝子是依附于其他植物才能生长的植物,其特点是“凭借柔丝往上爬”“育肥自己损人家”,自然会让读者联想到社会上的某些人。而其《风筝怨》:“生不逢辰命太娇,可怜身系碧丝绦。一朝挣脱他人手,敢与苍鹰试比高。”诗的第一二句写风筝的不幸遭遇,但诗的第三四句一转一合,便在郁勃中显出刚健之气,带给人许多遐想和感悟。这些咏物之作,可以说是典型的理趣诗。
4.题画、酬唱与恬淡情怀。
由于文化诗人群体有着较深的国学功底,大多诗、书、画兼擅,故而有不少的题画诗。比如王子钝有《题清代王云青绿山水册》《为友人画葡萄图感题》等,而其《题邢鸿获先生百雁图》三绝句中的“切切似闻群雁语”、“我爱先生无墨处,惊寒雁阵唳苍穹”、“一幅图成群雁起,通灵不觉太虚宽”等,都在鉴赏中传达出画外之意。李般木有《题门成烈鱼乐图》《题画梅》《题门成烈百鱼长卷》《题画山水》等,也是既描画中景,又传画外音,诗画合璧,相得益彰。而孙钢的《题画》:“凤竹夜萧萧,诗心共寂寥。檐间孤月堕,倚槛自吹箫”,则通过对画面的联想,把读者带入到一种寂寥孤独而又自我慰藉的情境之中,韵味深长。
文人们都喜欢交往、聚会,谈文论艺,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酬唱题赠诗。文化诗人群体几乎每人都写有此类作品。如刘萧无有《步原韵祝严赓老九十寿辰》《赠任晨》《寿李般老》,李般木有《和萧老游园绝句》《赠冯其庸先生》《子钝老一粟诗选读后》《步韵和克嶷先生元日偶书》,王子钝有《酬刘公萧无》,王孟扬有《奉和王子钝诗翁见赠七律二首》《奉和竹夫国庆新诗七律一首》,孙增礼有《恭和严庚雪教授八十抒怀》,马千希有《谢欧阳公赠〈焚馀草〉》,欧阳克嶷有《谢李般木先生惠赠山水立轴》,严赓雪有《题欧阳克嶷先生〈焚馀草〉二首》《谢陈雅初兄赐赠墨兰及篆书》,孙钢有《题姚文忠先生〈太平吟诗集〉》《西园感事呈般萧诸老》《赠延龄先生》等等。这类作品既表现了朋友之间谈文论艺的深厚友谊,也在回忆过去中伴随着美好的祝愿。在凸显诗歌实用功能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出文人诗的特点。
文化诗人群体主要以日常的游览、雅集、世俗生活的精神感受为创作题材,也就形成了以平常心来写平常事的特点。再加上“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毛诗序》)的社会环境,便使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世俗生活的情趣,彰显出一种闲适心态和恬淡情怀。这种特点,进一步加重了这一群体诗词创作的文人色彩。我们看一下欧阳克嶷的几首小诗:
《庚午小暑》
小暑宜高卧,心闲枕簟清。
薰风时一拂,吹送卖瓜声。
《闻蝈蝈鸣》
疏雨谈残暑,微凉夜气清。
隔窗虫唧唧,倚枕听秋声。
《山村消夏》
长夏山村世事稀,纸窗梦醒听莺啼。
起身缓步柴门外,柳岸泉声日欲西。
诗歌描写日常生活的瞬间感受,短小精炼,语言通俗而又清新自然,景物描写的以动衬静、视听结合,更使文人的闲适心态和恬淡情怀跃然纸上,颇具古典诗词的艺术韵味。孙钢的《遣兴》:“廿四番风次第过,可怜花事已无多。梦随款款蜻蜓去,浅碧池边看小荷”,也带有浓郁的文人情趣。这种特点的形成,显然与文化诗人群体的气质、学养、职业经历密切相关。但由于他们往往取材于充满蓬勃生机的大自然,再加上清新活泼的语言,便使得他们的诗歌虽多文人味,但没有呆板的书卷气。
二、艺术上对仗工稳、擅长用典
与将军诗人相比,文化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作,不仅题材内容有了较大拓展,而且在艺术上也形成鲜明的特色。其最突出的是追求对仗工稳、擅长使用典故,下面分别叙述。
1.对仗工稳,构词巧妙。
文化诗人群体追求诗艺的提升,而于近体诗的对仗尤其讲究,因为律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偶句来体现的。这不仅在于律诗中间两联在篇幅上占了整首诗的一半,使之成为全诗的“主干”,而且还在于它凝聚着全诗的精华。所以律诗对仗的好坏,往往成为诗篇成功与否的关键。古往今来流传的众多警句名言,很多出自于律诗的对偶,就充分说明里这一点。
新疆当代诗词文化诗人群体在律诗创作中,往往凭借其才学,殚思竭虑,反复推敲、锤炼,追求对仗的工整、妥帖。如欧阳克嶷的七律《谢李般木先生惠赠山水立轴》中间两联云:“绝巘松涛闲啸月,危崖塔影静观云。一篙破绿随渔父,三径通幽访隐君。”诗句对仗工整稳重,自然妥帖,而且画面生动,“闲啸月”、“静观云”的描摹,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随渔父”、“访隐君”的襟怀再现,令人脱俗。其五律《黄叶》中间两联云:“孤城红日暮,远岫白云深。倦鸟归何急,渊鱼察已沉。”诗中形象,两相对照,色彩对比鲜明,鸟归、鱼沉又与上联构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形成优美的意境。其五律《题于钟珩先生〈墨梅图〉》颔联云:“雪压香愈烈,霜欺韵更高”,不仅对仗工稳,而且境界极佳,在突出梅花内在神韵的同时,蕴含着一种愈挫愈刚强、越压越坚韧的生活哲理。其他如五律《孤云》“檐花分野趣,雁翼助乡愁。守拙身能健,劳生志未酬”,七律《野望》“胡杨耸翠撑天长,沙枣飘香扑鼻来。雪岭远通回雁嶂,青湖新筑钓鱼台”等对仗工稳的诗句,在其诗集中可谓比比皆是。
再如王子钝的五律《库尔勒道中》,其颔联“屋红花染色,门绿柳垂阴”,在鲜明的色彩对比中,展现出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令人神往。这种自然新奇的艺术境界的营造,显然得力于对仗的工巧。五律《塞上秋日》中间两联:“天山横朔气,瀚海不生潮。雁阵衡峰远,驼鸣绝域遥”的描写,也是凭借精彩的对仗,展现出塞上秋日之景辽阔高远的境界。孙传松《那拉提草原》中间两联云:“峰自天边起,云向绝处飞。心因诗放浪,身被画包围”,不仅视野开阔,画面鲜明,而且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其《赴赛里木湖途中》中间两联:“鸦噪回声重,凫嬉踏浪轻。云吞山半黑,雨过草全青”,也是对仗工稳、状物写景的佳作。其他如刘萧无《书怀》颔联:“有限文章无限泪,一床明月半床书”,运用自相重叠的对法,以“有限”叠“无限”,以“一床”叠“半床”,不仅工巧流畅,而且感情浓郁,动人心扉。马千希五律《将军湖》颔联“绿树重重玉,飞泉串串珠”,运用叠字对法,形象的再现出将军湖的优美景色。李般木《雪后北庭雅集》颈联:“欲赋小诗讴盛世,拈来险韵索枯肠”,运用上下句互相响应的对法,不仅在工稳中透着流畅,还充溢着幽默诙谐的情趣。
律诗追求句式整齐、结构精美、声调和谐的“对仗”,本来是诗歌创作的难点, 但在文化诗人群体的笔下, 竟成了大放异彩的地方。尤其是诗人们对律诗中对仗的经营,已经由单纯的“技巧”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 也就是说借助诗歌“对仗”,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从而使诗歌不仅悦耳动听,而且蕴含深厚,富有艺术张力,使读者在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形式美和声韵美中,感受到古体诗歌的动人魅力。此外,多用典故也充分显示出这一诗人群体的文人特征。
2.擅长用典,技巧娴熟。
典故承载着历史传统与人文情怀的丰厚信息,因而在诗词创作中,诗人们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援引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者化用前人诗文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绪与情怀。文化诗人群体由于读书多,再加上特有的人文情趣,所以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在古为今用的创作实践中,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同时也增添了诗歌语言的典雅风味。刘萧无、王子钝、欧阳克嶷、马千希、孙钢等都是善于用典的当代诗人。
如刘萧无的《感事一首用唐昭防先生韵并答》:
寄迹西陲托塞沙,三间庐屋喜为家。
身无长物羞弹铗,座有良朋共品茶。
一枕诗思常祭獭,半池水墨乱涂鸦。
搔头尤爱线丝雪,春雨春风满鬓华。
诗中描写作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中间两联用了四个典故,在彰显文人情趣的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厚重感。颔联出句“身无长物”,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诗中借此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简朴,显得典雅而含蓄。“弹铗”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叙述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不满意自己的待遇而弹剑放歌的故事。诗中作者以“羞弹铗”,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羞于干谒的情怀。颈联中出句的“祭獭”,是“獭祭”的倒文,典出《礼记·月令》。獭是一种两栖动物,食鱼前习惯于将捕到的鱼排列在岸上,很象祭祀陈列的供品。这种现象含有堆砌之意,故而人们常用来比喻文章中堆砌辞藻或罗列典故。刘萧无借此表明自己作诗喜欢用典,带有自嘲的意味。颈联中对句的“涂鸦”,典出唐人卢仝《示添丁》。刘萧无诗借此形容自己绘画、写作的随意、拙劣,带有戏谑、自谦的意味,增添了诗歌的风趣美。再如其《闻王子钝诗集出版喜赋长句》,诗歌首联、颔联连用《后汉书·班超传》《汉书·王吉传》《战国策·秦策五》《韩非子·说难》中的四个典故,描写王子钝前半生的坎坷遭遇,把难以明说的事情,让读者通过典故去意会,从而委婉含蓄地道出了王子钝由于性情刚直,故而仕途蹉跎的原因。
刘萧无一些描写时事的作品也往往借用典故来抒情。如《书怀》:
悲歌燕市岂无屠,燕颔而飞亦丈夫。
有限文章无限泪,一床明月半床书。
沙场九死头颅在,瀚海余生意气舒。
吐孜沟中晨月落,青山是处足容予。
此诗于“吐孜沟”句有作者自注:“吐孜沟,吐孜阿克内沟之简称,亦曰小西湖。在克拉玛依市北部,为石油工人墓葬之地。”在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时期,诗人曾在油田任职,吐孜沟墓地安葬着自己的战友。全诗显然是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意在抒发自我怀抱以及对战友的深切思念。首联“燕市悲歌”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叙述的是荆轲与高渐离饮于燕市、相乐相泣的故事。这里用来借指朋友间的友谊。“燕颔”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叙述一相面人说班超:“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来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诗中运用“燕市悲歌”以及班超立功西域的典故,在表现思念战友的同时,也赞扬了转战戈壁、顶风冒雪,甚至不惜献出生命而为新疆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石油工人。《为兵团史志题》其一,是赞美兵团将士屯垦戍边业绩,鼓励兵团人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的作品。其颈联云:“前路正如鹏鸟翼,许身仍赖祖生鞭”,即用庄子《逍遥游》鲲鹏展翅奋飞、《晋书·刘琨列传》刘琨胸怀大志、枕戈待旦,常恐祖生先吾著鞭的典故,寄寓了希望兵团人继承前辈传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殷切情怀。
欧阳克嶷的诗歌创作,也喜欢运用典故来抒情,其五言古诗《小园》,先以清新的语言描绘大地回春、小园泛绿的蓬勃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连用七个典故描摹自己随缘、闲适的生活与恬淡宁静的心态:
随缘饱蔬茹,不嗟食无肉。
当窗理盆花,时还拣书读。
哦吟捋短髭,夜阑更秉烛。
昔闻阮嗣宗,途穷仰天哭。
荷锸刘伯伦,醉死即埋谷。
其后陶渊明,东篱采寒菊。
栗里与竹林,借酒逃世俗。
却羡张子房,功成学辟谷。
……略胜原宪贫,安闲颇知足。
“不嗟”句,反用孟尝君食客冯谖因不满于自己的待遇而“倚柱弹剑长歌”的典故,表明自己随遇而安的情怀;“昔闻”句,用阮籍“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典故,“荷锸”句,用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的典故。诗人在典故的反用中,表明自己既不会像阮籍那样内心郁闷、穷途而哭,也不会像刘伶那样放荡不羁、借酒浇愁,显示出一种平和的心态。“其后”句、“栗里”句用陶渊明和“竹林七贤”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也不会像陶渊明、竹林七贤那样纵酒避世。自己羡慕的是像“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那样功成身退,辟谷养生。“略胜”句,用《庄子·杂篇·让王》中原宪的典故,表达自我欣慰、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诗中的七个典故,既有正用,也有反用,在铺排对比中,不仅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而又恬淡平和的心态,也使诗歌染上了浓郁的文化底蕴,使得情怀的表达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其赠答诗也往往借用典故来抒情,如《赠伍乘森》颈联云“抱璞几时惊俗眼,遗珠何日散余霞?”用《韩非子·和氏》中“和氏璧”与《新唐书·狄仁杰传》中“沧海遗珠”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伍乘森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而尾联的“丈夫岂洒临歧泪”,则化用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诗意,表达送别之际对朋友的鼓励。
王子钝也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诗人,其诗用典技巧纯熟,表情达意恰到好处。如《乙未重九登红山》其一:
慕效龙沙眺虎头,不同禊典问初秋。
高山流水知音少,白雪阳春吾道优。
风雨满城邠老句,茱萸此会少陵酬。
凌云骋目超千里,犹似前贤更上楼。
诗歌描写了重阳节友朋相聚、登红山远眺的情景。首句化用唐代权德舆《腊日龙沙会绝句 》中的典故,表明效慕前贤、登高赋诗的雅兴。颔联出句用《列子·汤问》中伯牙鼓琴与钟子期感慨的典故,借此表达缺少知音的情怀;颔联对句用宋玉《对楚王问》中《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典故,表明文人登高赋诗的情景也是曲高和寡,在感慨中透出一种文人的自负。颈联出句用宋代潘大临重阳节前仅赋诗一句而被催税人打断,后人多有续写的典故,颈联对句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意,而“少陵”,即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九日五首》等描写重阳节的诗歌。王子钝在这里拈出古代文人重阳节登高赋诗的一系列故事,意在表明自己追慕前贤的情怀。而短短一首律诗,用了六个典故,其诗歌的文人色彩,也就可见一斑了。王子钝甚至在写景诗中也喜欢用典。如《博格达山八景》之《木笔书天》颔联云:“字成仓圣后,书法右军先。”即用仓颉造字以及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典故,来形容“如书天作字”的小松树,使得自然风景带上了人文色彩。而其《博格达山八景》之《洪流出峡》尾联“仲尼兴逝叹,我喜荡心胸”,用《论语·子罕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典故,也带有同样的特点。
孙钢的用典也往往流畅贯通,恰到好处。如《西园感事呈般萧诸老》,诗歌回忆昆仑诗社成立时群贤西园雅集时的情景。颈联“思凌鲍谢曾题柱,律斗阴何竞缀琚”,连用鲍照、谢灵运、司马相如、何逊、阴铿等五个典故,又以“思凌”关联鲍照、谢朓、司马相如,以“律斗”绾结何逊、阴铿,从而热情洋溢地渲染了昆仑诗社成立时群贤雅集、吟诗作赋、争奇斗艳的情景。再如《赠延龄先生》,诗歌描写“难回逝水惜年华”的情趣,而颈联“人生几历华严劫,世味寻思陆羽茶”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人生苦短、潇洒自适的情怀。其《偶然早起瞥见朝霞》,写晨起倚楼看到霞染博格达峰而诗情满怀的情景。颈联“体物老昀情入妙,高吟小谢韵如流”,用纪昀与谢朓的典故,表达“人生何用伤寥寂,绝域风光笔底收”的情怀,可谓蕴藉含蓄。
其他如马千希“燃藜论道嘲龙悔,扪虱谈经诫鹊欢”(《春怀》),“笔遣苏黄篆金轴,词驱贾马纵豪呻”(《国花选举梅花落选赋感》),胡云梯“酖笑刘伶行荷锸,穷思陶令不弯腰”(《友人邀酌》),王延龄“心仪夸父追红日,身效刑天战绿州”(《偶悟》)等,都借助典故,或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或抒发自己的爱憎好恶,或描写自己的执著追求,从而增添了诗歌意蕴的厚重感。
综上所述,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中的文化诗人群体,无论是抒怀、写景、赠答、咏物、还是描写时事等,都喜欢借用典故来抒情。这一现象的出现,从表层看是因为这一群体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娴熟的创作技巧,而深层则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统文人心态的追慕。至于用法上的明用、正用、暗用、反用兼具,则显示出其用典策略的多样性。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含蓄、厚重,语言更加凝练文雅,也在古色古香中,彰显着这一诗人群体诗词创作的文人特征。在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中,文化诗人群体以其题材的扩大、对仗的工整、用典技巧的娴熟,以及浓郁的文人色彩,屹立于当代诗坛。他们与将军诗人群体的宏大叙事、激昂情怀以及直白、质朴的语言,共同为新时期新疆当代诗词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参考书目:
[1]刘萧无.《刘萧无诗词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2]星汉.《中华诗词文库·新疆诗词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3]邓世广.《当代西域诗词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4]孙钢.《昆仑雅韵》[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郭嘉〕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