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野生香樟调查研究与保护利用
2015-02-25郑郁
郑 郁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 ,福建尤溪365100)
福建省尤溪县野生香樟调查研究与保护利用
郑 郁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 ,福建尤溪365100)
香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常绿乔木,适应性强,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具有较高的冶金、化工、香料及军工等方面用材和绿化观赏、生态防护价值。通过对福建省尤溪县野生香樟分布区实地调查和访谈,并结合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和目前有关科研成果,论述了香樟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培育技术,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香樟这一珍贵树种提供参考。
福建尤溪;野生香樟;调查研究;保护利用
香樟是樟科(Lauracae)樟属(Cinnamomum)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inn.) Presl]中的一种,别名木樟、乌樟、芳樟,是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香樟是亚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适应性强,生长较慢,寿命较长,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其纹理细致,柔韧致密,光滑美观,硬度中等,容易加工,含挥发油和特殊芳香、祛虫、变形小、保存期长,为贵重的家具、建筑、雕刻、造船良材,是特用的经济树种。香樟也是一种珍贵的冶金、化工、香料及军工等方面用材,其根、枝、叶、木材均可提取樟脑、樟油;种子可榨油供制皂用,樟脑和樟油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另外,香樟还是护林防火、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一年多来我们通过对尤溪县野生香樟生境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分析整理如下,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香樟这一珍贵树种并制定保护管理措施和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环境概况
尤溪县林业用地面积28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1%,其中有林地面积25.3万hm2,森林覆盖率73.8%,活立木蓄积量2040万m3,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县、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尤溪县属闽赣低山丘陵,因戴云山、玳瑁山造山运动抬升和水流浸蚀的影响,境内高峰耸立,丘陵起伏,盆谷错落,地形相对破碎复杂,土层较厚,肥力中等。亚热带大陆和海洋性兼有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水热条件优越。据统计,年均温为18.9℃,最热月7月平均温为27.9℃,最冷月1月平均为8.9℃,极端最低温为-7.6℃;≥10℃的积温为4482.7~5974.6℃,年总积温在5783.1~7161.1℃;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764.6 h;年太阳辐射总量为95~102kcol/cm2;年无霜期299~332d;年平均降雨量1595 mm;由于东南季风气候的影响,高温与多雨同期出现,使之境内溪流众多,流域面积达9440 km2,常年相对湿度在83%左右,对林木生长极为有利。
2 调查方法
采用对野生香樟的实地查勘、标本采集与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主要结合野生香樟的生境和植被的具体情况,对全县有野生香樟分布9个乡镇的地点进行重点调查,调查基本上能覆盖野生香樟主要生境和大部分地区。在室内对照有关参考资料,对尤溪县境内的野生香樟进行系统分析,为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香樟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3 调查结果福建省尤溪县野生香樟分布地点、株数、胸径、生境及分布海拔一览表
续表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尤溪县境内共有野生香樟1831棵,目前生长状况良好,并有小面积人工栽培,面积68亩。香樟喜光,稍耐荫,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和盐碱土;深根性,主根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有很强的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香樟适应能力较强,生长速度较慢,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尤溪县城的沈郎樟公园内的两棵香樟据记载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父亲朱松手植,已经千年风雨,至今仍枝繁叶茂,树形巨大如伞,为人们遮阴避凉。此外香樟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适宜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和香化。
4 保护与开发利用
4.1 加大宣传教育保护力度
由于香樟具有很高的园艺、药用以及工业价值,一些村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砍伐大树、贩卖树根,使野生香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野生香樟资源保护对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群众自觉地了解野生香樟资源,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同时,针对野生香樟资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措施,制止人们上山滥采乱挖野生香樟资源行为的发生。
4.2 加大人工培育技术指导
4.2.1 合理密植。香樟每亩一般种植600~700棵。通过试验:香樟亩栽植800~950棵,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繁殖量,做到以密压草,每亩减少除草成本60~80元。通过合理密植,能加大群体之间光照调节;要经常修枝整形,以除弱枝,留粗壮枝,培育新枝,促进顶端生长,确保株形挺拔。
4.2.2 科学管理。香樟既怕旱,但更怕涝,在长期积水的条件下,易造成烂根甚至死亡。主要表现叶子发黄不舒展,枝皮无光泽,所以雨后要疏沟防渍,旱年要开沟洇灌。同时要做到薄肥勤施,一般每年施肥1~2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尿素各50kg。但秋后应控制氮肥供应,以抑制秋梢生长,防止冻害发生。
4.2.3 防病治虫。香樟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黑斑病、樟叶蜂、樟梢卷叶蛾、樟天牛等,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防病治虫一般1年2次,第一次在7月上旬,第二次在9月中下旬。用药方法:用敌百虫精0.5kg/亩大水喷雾。冬季还可结合修枝整形去除虫包、病株,确保来年正常生长。
4.3 加大园林绿化推广应用
香樟萌芽力强,叶色浓绿光泽,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可美化、净化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许多乡村还做为“风水林”给予特殊保护,所以要加大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加以推广。
4.4 加大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香樟是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其茎干、枝、叶、根均可提取樟脑、樟油。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耐腐、抗虫害、耐水湿、有香气,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用。所以要加大对香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做到物尽其用,变资源优势为商品和经济优势,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5 小结
香樟为亚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香樟还可提炼樟脑,樟脑具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到户外活动时可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学研究证明,香樟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和抗癌功效。香樟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可以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是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随着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香樟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6.
[2]刘树明.刘剑秋.福建省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6(4):35-41.
[3]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王火根.香樟种植与加工工艺技术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13(8).
[5]秦霞.香樟的功用及主要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1(3).18.
A Survey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Use of WildCinnamomumcamphorain You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Zheng Yu
(Youxi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ureau, Youxi , Fujian 365100)
Cinnamomumcamphorais a plant under the state protection of category ii, evergreen trees with a strong adaptability, slow growing and a long span of life. It is a high valuable material on metallurgical, chemical, spices and military industry so on and green ornament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value of use and cultivating technology of the wildCinnamomumcamphorathrough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 to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at species in You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nd offer a reference to the better protection, cultivating and use of this precious species.
Youxi Fujian;WildCinnamomumcamphora;Investigation;Use of protection
2015-03-09
郑郁(1973-),女,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林业基金管理工作,E-mail:Lsj0598@126.com。
S792.23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