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相关性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第三语言教学的启示

2015-02-24杨学宝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三语二语少数民族

杨学宝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相关性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第三语言教学的启示

杨学宝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以二语和三语习得有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学习者二语(汉语)能力与三语(英语)习得相关性,探究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第三语言教学的启示。通过对374名佤族中学生中学学业水平考试二语和三语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对象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皮尔森相关性R=0.730, 呈高度正相关趋势。研究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必要实施区别于二语为英语的第三语(英语)教学政策,实施第三语教学应以充分考虑二能力基础为前提。

少数民族学生;二语能力;三语习得;相关性;教学启示

三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源于二语习得,并已逐步成为新的独立研究领域。曾丽和李力(2010)通过比较分析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的差异指出三语习得是一种独特现象并可作为独立研究领域。[1]跨地区、跨民族乃至跨国际的多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三语习得及其研究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在诸如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三语或多语国际交流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内而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第二语言汉语(L2)与第三语言英语(L3)教学是国家战略性教育政策。这使得我国二语环境下的三语习得研究成为新课题,对推进L3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沧源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佤族的主要聚居地,学习者已习得的母语佤语(L1)和L2,加之现行L3教学的实施使其具备了三语研究环境。本文旨在认识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差异的基础上,探讨学习者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相关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第三语言教学的启示,以期对少数民族L3教学提供参考。

一 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

应用语言学领域对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的界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虽然部分学者(例如:Ellis,1994;Larsen-Freeman&Long,2000;Sharwood-Smith,1994)习惯将二语习得这一术语用于描述除一语之外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习得[2][3][4],但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学者们(例如:Cenoz,Hufeison&Jessner 2001;Jorda,2005)已注意到三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重要差异[5][6]。三语习得是一个不同于二语习得,受不同因素和不同条件综合影响的复杂过程(Cenoz,2001)。[7]为区别于二语习得,Jorda (2005)将三语界定为三语是一个总体概念,并不确指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数目,而是指除了学习者母语和已经掌握(可能是不完善的)第二门语言之外的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6]虽然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的界定仍然存在分歧,但更多的学者们对二语环境下三语习得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已成为新的趋势。

二 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

虽然三语习得研究已呈独立于二语习得研究的趋势,但其与二语的关系却密不可分。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的关系也是三语习得研究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外绝大部分的研究(例如:Cenoz et al.,2001;Hammarberg,2001;蔡凤珍,杨忠,2010;曾丽,2012;朱效惠,2008)主要关注二语对三语的顺势或三语对二语的逆向迁移影响[5][8][9][10][11]。相对而言,只有少数研究直接或间接关注三语习得过程中二语能力的有关问题。Tremblay(2006)通过对二语能力和渗透对三语习得的跨语言影响研究发现,L2能力倾向于影响三语交际时二语介入的频率。[12]史冬梅(2009)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二语能力对三语习得中词汇迁移的影响,认为二语能力较高者比二语能力较低者在三语词汇习得中的迁移要多,而且基于词汇意义的迁移也比二语能力较低者多。[13]这些研究虽然未直接探讨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的关系问题,但都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反映了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以

下实证分析探究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相关性,尝试回答“1.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是否相关,若相关,呈何种相关关系?2.相关性研究对第三语言教学有何启示?”。

三 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相关性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为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受试对象选择为沧源汉族同化较弱的勐省中学、班老中学和团结中学(以下分别简称A、B、C校)的佤族学生。经筛选,374名佤族学生符合受试条件,其中175人来自A校,105人来自B校,94人来自C校。所有受试以佤语为母语,汉语为二语,英语为第三语。在语言能力测量上,McNamara(2000)认为与注重参考过去教学情形的成绩测试相比,能力(水平)测试主要关注语言使用未来的情形。[14]因此在测量受试对象语言能力时,本研究选择使用的是由地方教育部门提供的受试者2014年中学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成绩。成绩数据通过Excel 2010软件筛选收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A、B、C三校进行个别与整合相关性分析。

(二)结果和分析

1.数据描述统计

为进一步呈现相关性结果分析,表1首先对A、B、C三校L2与L3成绩数据做了均值比较统计。A、B、C三校受试样本量(N)分别为175,105,94;L2均值(Mean)分别约为59.45,67.61,69.87;L3均值分别约为43.34,48.33,51.51;三校L2与L3成绩平均方差(Std.Deviation)分别约为16.04和17.06。数据完整,可进行进一步内部结构分析。

?

2.相关性结果分析

为深入了解L2与L3值相关性,笔者对A、B、C三校的描述统计数据结构分别进行了皮尔森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结果分别呈现于表2、表3和表4中。从表2、表3和表4分别可以看出:A校L2与L3成绩相关性R=0.635,显著性Sig. (2-tailed)=0.000<0.05;B校L2与L3成绩相关性R=0.722,显著性Sig.(2-tailed)=0.000<0.05;C校L2与L3成绩相关性R=0.827,显著性Sig.(2-tailed)=0.000<0.05。根据统计学原理,可得A、B、C三校L2与L3成绩均显著相关,并且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结合表1结果可见,A校L2与L3相关性R=0.635时,其受试的L2与L3均值为59.45和43.34;B校L2与L3相关性R=0.722时,其受试的L2与L3均值为67.61和48.33;C校L2与L3相关性R=0.827时,其受试的L2与L3均值为69.87和51.5。此数据证实了本研究中L2与L3成绩均显著相关,并且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的结果。为了解三校L2与L3的相关性的平均分布,对三校L2与L3相关性做了整合统计分析(图表未提供),得出L2与L3相关性R=0.730,显著性Sig.(2-tailed)= 0.000<0.05,与以上结果一致。

?

四 相关性对少数民族地区第三语言教学的启示

大量研究(例如:Cenoz,2001;Hammarberg,2001;Mohle,1989;Ringbom,2001)表明学习者的母语以及除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都会成为影响新目标语言习得的因素[7][8][15][16]。本研究在实证这些研究结果的同时,发现学习者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呈高度正相关趋势,相关性达R=0.730,可见L2能力对三语习得的预测能力显著。这对诸如本研究对象的少数民族第三语言教学主要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

?

(一)区别实施L2为英语与L3为英语的外语教学政策

本研究中L2能力与三语习得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二语汉语能力对少数民族学生第三语英语学习具有较高的预测力。分析A、B、C三校L3水平发现,受试者L3成绩很低,均未达到基本合格百分比。这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教学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三语习得区别于二语习得但又与二语关系密切已逐渐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共识。但从历年初中或高中外语专业水平考试来看,L3为英语的学习者(主要为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总体比L2为英语的学习者(主要为非少数民族学生)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一贯制外语基础教育政策有很大关系,其对以L2为英语及L3为英语的外语教学区别关注不够的。研究发现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设英语问题上存在误区,那就是担心落后于发达地区,认为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开设外语出现低龄化趋势(曾丽,2011)。[17]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在L2汉语上的投入很大,但其L2能力与同等条件下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汉语能力差距仍然很大。加之L2能力与L3习得相关性显著,少数民族学生L3习得就愈加落后于非少数民族学生。国内学者(例如:桂诗春,1992;束定芳,2004)也对外语学习低龄化持质疑态度,[18][19]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三语言英语教学政策更是具有指导意义。当前,国内不乏对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瓶颈的思考,但教学背后的政策与评价体系的改变似乎才是缩小少民族地区L3教学滞后的关键。

(二) 实施L3教学应以L2能力基础为前提

本研究中,分析A、B、C三校L2水平发现,受试者L2成绩较低,分布在基本合格百分比范围内。L2能力对L3习得达0.730的预测能力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三语言教学在探讨L3习得教学方法的同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L2能力的发展状况,方可针对性地实施第三语言教学。毋庸置疑,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L2汉语教学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实现国家民族统一的重要战略,其教学资源与习得环境也是实施作为外语的L3英语教学遥不可及的。因此,当前L3英语让步于L2汉语教学的政策从诸多视角看都是可行的,但同时随着L2教学的实施,也给何时进行L3英语教学提出了疑问。束定芳(2003)认为(汉族)小学生思维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母语还未学好又来学英语,两种语言混淆在一起,结果两个都可能学不好。[20]这种情况对于L2汉语能力亟待发展完善的少数民族L3学习者更是如此。在L2汉语能力未达到一定水平时推行第三语言教学,很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L2汉语和L3英语都学不好。加之诸如云南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并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或三语教学,学习者以未发展完善的L2作为中介语学习L3,势必会导致语言学习信息磨损,从而降低L3学习的效率。此外,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初中时的L2汉语水平是否已达到发达地区汉族小学生的母语水平,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这也可能是衡量少数民族地区学生L2能力现状的一个参照。

关于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关系的研究,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Hu Deying(2007)通过少数民族受试者二语能力自测与英汉互译相关性研究认为学习者二语能力不一定能预测第三语能力。[21]笔者认为其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和L2能力的测量方法不同而导致的,但这并不排斥L2与L3相关的观点。

五 结语

本文在探究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的相关性,并讨论了其对第三语言教学的启示。通过对本研究受试中学学业水平二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的相关性实

证分析发现,研究对象L2汉语能力与三语习得相关性R=0.730,呈高度正相关趋势。结合本研究结果对少数民族地区第三语言教学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必要实施区别于二语为英语的第三语(英语)教学政策,实施第三语教学应以充分考虑二能力基础为前提。三语习得是一个较二语习得复杂,受诸因素影响的发杂过程,此研究有待进一步实践论证。

[1]曾丽,李力.对“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6-9.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Larsen-Freeman,D.&Long,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Sharwood-Smith,M.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oretical foundations[M].London:Longman,1994.

[5]Cenoz,J.,Hufeisen.B.&Jessner.U(Eds.).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1.

[6]Jorda,M.P.S.Third language learners pragmatic production and awareness[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5.

[7]Cenoz,J.The effect of linguistic distance,L2 status and age on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J. Cenoz,B.Hufeisen&U.Jessner(Eds.),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pp.8-20)[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1.

[8]Hammarberg,B.Roles of L1 and L2 in L3 production and acquisition.In J.Cenoz,B.Hufeisen&U.Jessner(Eds.),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pp.21-41)[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1.

[9]蔡凤珍,杨忠.L2(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10-13.

[10]曾丽.三语习得与元语言意识的发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11]朱效惠.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及其对双外语教学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5):109-112.

[12]Tremblay.M.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Role of L2 Proficiency and L2 Exposure[J]. Ottawa Papers in Linguistics,2006(34):109-119.

[13]史冬梅.二语能力对三语习得中词汇迁移的影响[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14]McNamara.T.Language tes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03.

[15]M?hle,D.Multilingual intera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production.In H.W.Dechert&M.Raupach(Eds.),Interlingual processes(pp.179-194)[M].Tübingen:Gunter Narr Verlag,1989.

[16]Ringbom,H..Lexical transfer in L3 production.In J.Cenoz,B.Hufeisen&U.Jessner(Eds.),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pp. 59-68)[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1.

[17]曾丽.儿童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 748-755.

[18]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52-54.

[1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0]束定芳,励哲蔚,张逸岗.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界,2003,(3):54-62.

[21]Hu Deying.Trilingual education of the members from ethnic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Yunnan[M].Kunming:Yunnan U-niversity Press,2007.

[责任编辑自正发]

Correlation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thir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YANG Xue-bao
(Lincang Teachers’College,Yunnan Lincang 677000,China)

Applications in the thir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thic minority areas are mad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grounded on the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found,th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hird language scor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s from 374 students of Wa ethnic minority middle schools,that?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R=0.730,in a highly correlated tren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hird language(English)teaching and learning policies different from that 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and the thir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full consider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Ethnic minority learners;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correlation;applica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G75

A

1008-9128(2015)05-0122-04

2014-10-20

杨学宝(1983-),男(白族),云南临沧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及三语习得。

猜你喜欢

三语二语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哈萨克斯坦“三语政策”及其影响分析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印尼三语学校华文教学考察探析
影响三语写作成绩的学习者可控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