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羊鼻蝇蛆病的诊治
2015-02-24梅强
梅强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辽宁大连 116600)
一例羊鼻蝇蛆病的诊治
梅强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辽宁大连 116600)
2014年的11月2日,我们动物防疫监督所接到辖区内养羊户张某电话求诊,自家羊群近期出现了异常,饲养了269只羊,发病较重的有32只,已死亡了18只(成羊8只、育成羊7只、羔羊3只),羊群中还有陆续发病现象,现将往诊情况报告如下。
1 相关情况介绍
1.1 羊场地址、布局此羊场坐落在七顶山镇某村大山的脚下,远离交通要道和居民区,羊场占地面积为30亩,周边空心砖墙围堵,内设4栋圈舍,圈舍周围用木栅栏围堵的运动场,白天放牧,晚间归舍,生活区和饲养区严格分开,饲养管理条件均可。
1.2 饲养品种、数量张某2011 年8月从瓦房店市永宁镇某村购入育成奶山羊46只,经过3年自繁自养扩群后,现已存栏269只,其中能繁母羊96只,育成羊79只,当年生羔羊94只。
1.3 发病情况(主诉)羊群从今年的9月份就有发病的症状,近段时间发病比较集中,并出现多只羊死亡,开始表现症状是打喷嚏,以后表现流清鼻汁和黄鼻汁,食欲下降,消瘦,摇头、歪脖子,通过治疗(认为是肺炎),不见好转,羊群中还有多只羊有陆续发病的迹象,羊群已经做过疫苗免疫。
2 临床症状
兽医技术人员对发病死亡后余下的251只羊进行全面临床检查,发现有27只羊发病,并且有临床症状,病羊体温为41.2℃左右,严重消瘦、戗毛,可视粘膜苍白,食欲严重下降,从鼻腔中流出多量浆液性或脓性鼻汁,有的流出的鼻汁混有暗红色的血液,有的鼻汁干枯形成硬痂阻塞鼻孔,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病羊都有打喷嚏、摩鼻、摇头、眼脸浮肿、流泪现象,病重的羊除有上述症状外还表现转圈、斜颈、运动失调、前冲、后退、一侧或四肢麻痹等神经症状。
3 剖检变化
兽医技术人员对3只死亡羊只进行现场剖检,情况如下:打开鼻腔,发现鼻腔内有大量的脓性鼻汁,鼻腔内粘膜潮红、充血、肿胀、溃烂瘢。打开鼻窦、额窦、颅腔共发现14个扁平、长椭圆形、褐色的0.6~1cm×1.2~1.5cm大小的羊鼻蝇幼虫。
4 诊断结果
此批羊群患有羊鼻蝇蛆病。
5 治疗
5.1 全群羊不论是否发病,伊维菌素驱虫,按0.02mL/kg·bw皮下注射,隔周重复1次。
5.2 全群羊用3%敌百虫溶液鼻腔滴入,每侧鼻孔各8mL,3d后重复1次。
5.3 全群羊只肌肉注射头孢拉定、地塞米松、VB1和VB12。(剂量按药物说明书使用,1次/d,连用5d)
5.4 为解除酸中毒,全群羊只用3%的小苏打水自饮。
通过以上用药后,至11月18日,除个别原有出现神经症状相对减轻外(治疗前活虫体对脑神经造成的损伤或治疗后虫体死亡,死亡的虫体压迫或虫体异物刺激脑神经——有时其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或需要慢慢恢复),其它羊只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疫病得到了控制。
6 防控措施
此病好诊断、易治疗,但若发现晚或误诊治很易造成全群羊暴发,导致全群羊只死亡或没有任何生产能力,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养羊户来说是巨大的,为此平时做好防范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为防此病必须了解羊鼻蝇蛆的生活史,羊鼻蝇的发育需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是幼虫、蛹、成虫。成虫每年的5~9月份出现,雌雄交配后,雄虫短时间内死亡,雌虫飞向羊鼻,将幼虫产在羊鼻孔或鼻孔周围,雌虫数天后也死亡,。产出的第一期幼虫爬入鼻腔后其口前钩固着在鼻粘膜上,并逐渐向鼻腔深部移动,运行到鼻窦、额窦或颅腔,在此经过2次蜕化发育为三期幼虫,幼虫在以上部位寄生9个月左右,到第二年春天发育成成熟的第三期幼虫,由鼻腔深部向浅部移动,当患病羊打喷嚏时,将其喷出鼻孔,在土壤或羊粪内变蛹,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虫,年复一年繁殖下一代(南方地区有可能每年繁殖两代)。只有了解羊鼻蝇的生活史,才能知道预防驱虫的最佳环节。
6.1 饲养环境清污、清除松软陈土,尤其是圈舍、运动场堆积厚实松软的羊粪最适合羊鼻蝇第三期幼虫的羽化过程,最好的办法把羊的粪便堆积起来,生物发酵热处理,消灭其三期幼虫。
6.2每年的7月、11月份定期用伊维菌素驱虫,每次驱虫要隔周重复一次。
6.3 观察羊只行为表现,每年5月后观察羊只是否有摩鼻、打喷嚏、流鼻汁、摇头的行为(被感染的前期症状),若有,首先考虑此病,第一时间给予治疗,以防幼虫爬入鼻窦、额窦和颅腔,造成更大的伤害。
通过以上措施即可避免羊鼻蝇对羊群的侵袭机会。
10.3969/J.ISSN.1671-6027.2015.1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