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2015-02-24于执国王玲
于执国 王玲
即墨市农业局
即墨市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于执国 王玲
即墨市农业局
都市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利用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田园景观,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物质产品的一种农业形态。
一、即墨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即墨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毗邻青岛市区,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即墨市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努力使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共投入公共财政资金1.5亿元,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设施种植集中分布在西部沿大沽河、流浩河、五沽河流域和东部沿莲阴河两岸的两大集中种植带。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8.23万亩,其中智能温室15万平方米,日光温室1万亩,大拱棚2.6万亩,中小拱棚4.4万亩。全市农业园区建设虽然有一定规模和档次,但这只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雏形,真正实现都市农业“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发展蔬菜、果茶、食用菌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注册“华日锦禾”“金口玉芽”和“鳌海湾”等知名农业品牌180余个,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6个,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3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3.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
一是全市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集聚区,其中,蔬菜产业集聚以移风店、刘家庄、段泊岚、店集、金口为主;茶产业集聚以鳌山卫、温泉、丰城、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效应的带动,扩大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规模,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东颐锦禾”黄瓜、“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钱谷山绿茶”“大任河粉条”“田横香饽饽”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相继推出,培育出七级食用菌、段泊岚香菜和华山甜宝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4.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有10余处,其中,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1家,“农家乐”饭店200多家。
二、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没有真正做到服务大城市,融入大城市,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即墨市虽然已开发培育出“金口芹菜”“鳌福茶叶”等农业品牌,但是相比之下整体品牌档次不高,叫得不响。缺乏像胶州市的“胶白”、平度市的“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这样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
2.园区档次不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
显示屏主要的工呢过是针对存储的各项信息进行显示,并且提供实时的信息动态,比如车辆的运行状态、车辆遇到的故障类型以及处理状况。显示屏还要针对一些数据开展存储,司机进行车辆的状态了解就是利用显示屏进行的。1型和2型的模拟输入输出机箱又被称为RIOM箱,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内部的板卡配置,同类型的板卡硬件是相同的。
缺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产业,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在深加工、精加工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附加值不高,还没有形成满足城市多种需求的能力。
3.休闲农业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
休闲农业还停留在单纯依靠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挖掘出与之相匹配的景观、历史、文化,缺少让市民在休闲观光过程增进对以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没有将高效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为一体。
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很不完善
一是传统农业比重大。目前仍以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特色种植、果茶花卉等产业发育不够充分,缺少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二是农业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多为鲜活上市,时间集中,产品趋同,不能满足居民优质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加工链条短,制约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全市大部分农民仍是以“单打独斗”的方式生产经营,难以适应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土地指标缺少。有的园区想扩大规模,多层次发展,满足人们需求,但建设用地无法解决,使具有规模效益的都市农业难以在竞争中形成。
5.资金投入不足,影响都市农业发展
三、发展即墨市都市农业的建议
发展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我市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协调发展,做到都市农业发展与蓝色硅谷建设、中心城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相结合,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即墨市地域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异,按照“东果茶、西蔬菜、”的空间布局,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全面规划,分步推进,选准重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渐丰富都市农业内容,带动都市农业整体突破。建议在东部山岭区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优质果茶业,积极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大力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颇具规模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如可发展农业采摘园、花卉观赏园、教育教学及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观光与体验型农业类型,不仅可提供优质鲜活农产品,而且打造出绿色环境、优美风光。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水平的特色品牌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率先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2.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建议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生产大户等为主体,成立全市农业产业化促进会,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及行业规程,引导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良性机制。强化区域观念,借助优势资源,锤炼整合一批区域农产品品牌。二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三是加强品牌营销。加大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四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开始关注农产品营养与文化内涵。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深度挖掘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园区建设引领,促进设施农业智能化、高端化
一是都市农业园区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着眼未来,准确定位,结合即墨市整体发展规划,突出主题特色,体现差异,实施错位发展,依托资源、科技、文化等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将园区建设推上新的高度。二是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
4.创新休闲农业,开拓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
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乡土文化内涵。都市农业应保持和强化其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扬长避短,表现和突出自己的乡村特色,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本地民俗特色、人文历史等资源,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农业采摘、收获等体验式旅游、休闲观光、温泉养生度假等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民俗历史及风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培育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首先要展示农艺农技特色。针对都市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例如可种植多形多色土豆、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掀起都市农业“新、奇、特”风潮。其次要创造巧用农业景观。设计建设景观农业带,将农业元素突破田间界限。例如探索将农业生产应用于道路绿化,在新建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成片种植柿子、樱桃、向日葵等,建设具有一定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既可形成美丽景观,又增加了农业收和技术经验积累,使农业应用领域拓展,道路绿化形式创新和道路绿化成本用节省等多重效益。三要创新特色,把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及观光结合在一起。如日本的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冰淇淋、葡萄大餐等)以及同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摄影、体验、竞赛与庆典活动融为一体。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增加滴灌微灌用水设施,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环境,逐步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5.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借鉴其他市区发展经验,选择一批重点农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从即墨市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经验,实施“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标准化模式,以科技带动、订单拉动,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三是抱团发展闯市场。把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闯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走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超市直销,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让周边群众得实惠,提高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出台相关政策,建设功能齐全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信息网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6.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发展保障
一是加强政策的引导,整合惠农政策,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全市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以园区、龙头企业为平台,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使设施农业向工厂化方向迈进。三是完善科技投入,构筑都市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完善适用都市农业要求的农技推广体系,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