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棚室黄瓜霜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5-02-24陈迪
陈迪
建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建平县棚室黄瓜霜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陈迪
建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近年来,建平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黄瓜已成为我县棚室蔬菜的主栽品种。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再次侵染频繁、潜育期短、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品质和产量,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黄瓜霜霉病病情来势猛,病害重,传播快。发生程度中等的棚室一般减产20%~30%,控制不及时发生严重的棚室损失达50%~ 60%,甚至绝收。
一、典型症状
黄瓜霜霉病在黄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功能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以老叶发病最重。
幼苗期发病:发病初期在子叶出现褪绿色黄斑,后变黄干枯,湿度大时出现紫黑色霉层。
成株期发病:发病初期初期时叶片出现浅绿色水浸状小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后,形成因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黄褐色,潮湿时背面长出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叶缘卷缩干枯,仅留心叶。发病品种病斑大,易连接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层稀疏或很少。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二、发生规律
1.气候条件
该病的流行条件是温度和湿度,病菌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性很广,霜霉病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15~ 24℃,气温高于30℃或低于15℃,病害很少发生,病害流行的相对湿度需在85%以上,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利于病菌侵入。若相对湿度在60%以下,不利于病害流行。高湿度和叶面被水膜覆盖是黄瓜霜霉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因此保护地管理措施不当如放风不及时或放风量不足,特别是大水漫灌后放风不足或遇阴雨天气,叶面长时间覆盖水膜或露珠,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大棚白天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在病害盛发期尽量少浇水,将湿度降到不利于病菌侵染为宜。
2.品种抗病性
黄瓜不同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抗病性较差。建平县主栽黄瓜品种中荷10号、中荷6M12、冬美8号等抗病性较强。
3.栽培管理
早春保护地栽培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病害加重发生。棚室栽培黄瓜一般昼夜温差较大,如浇水、通风换气等措施管理不当,易造成棚内湿度过高,病害流行。
三、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黄瓜霜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适合建平县的抗黄瓜霜霉病生产中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中荷6M12等。
2.农业防治
建造大棚时要选择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料。苗期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定期叶面喷施0.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水溶液。结瓜后及时打去底部老叶,增加田间通透性;结瓜盛期,叶面喷施0.2%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2~3次。在采摘期要尽量少施药,采取控制温度和湿度来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10~15℃,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下;晴天上午揭苫,下午室温降到15~18℃时盖苫。若棚内局部发病重,但瓜秧较健壮时,可以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将棚室封严,迅速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升高到42~45℃,2小时后多点位通风。
发现病害后及时清除黄瓜病叶及植株底部枯、黄、老叶等。待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棚内黄瓜残余植株、及杂草,以清除病菌的一切寄主,可减轻下茬病害的发生程度。
3.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用药防治,保护地优先采用喷雾法和烟熏法,在干燥晴朗的天气也可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
(1)首选药剂为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银法利)悬浮剂。具体方法为:每喷雾器水(15千克)中加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银法利)悬浮剂25毫升和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5克,均匀喷黄瓜叶片背面和正面。喷药后可从病斑上判断喷药效果:叶片背面病斑呈黄褐色,边缘整齐,干枯,周围叶肉鲜绿色,说明防治效果很好;如果叶背面病斑上有霉层,病斑周围仍呈黄绿色,则病斑未控制住,还会继续发病,可视病情于药后再喷一次药。
其它药剂还可选用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50倍液,或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等药剂喷雾防治。
(2)烟熏法。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棚室用110~180克,分放5~6处,夜间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