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
2015-02-24李晓月董德义
李晓月 雷 帅 董德义
辽宁省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我国有辽阔的海域,由于三疣梭子蟹野生资源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需要提供人工蟹苗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一、养殖场的建造
海水进排方便,盐度25‰~35‰,pH 值7.8~8.6,杂鱼贝类资源丰富,远离污染源,水质达到国家水质标准,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
二、场房建造
人工繁育主要在大棚内进行, 棚高2 米以上,棚顶用玻璃钢瓦建造,培育池为水泥池,池形为长方形,体积30 至40 立方米,深1.5 米左右,有完整的进排水、滤水、控温和充气设备。 海水使用前用60 目过滤网过滤,并且必须经过24 小时沉淀,同时将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与水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配制成溶液,全池泼洒以螯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处理好的海水就可以用来培育梭子蟹了。
三、亲蟹的选择与引进
1.选择
在秋末冬初,从正规的养殖场或良种场引进以交配的雌蟹作为亲蟹,蟹脐圆润,表面颜色呈深紫色。亲蟹选择要遵循以下标准:经过抽检不携带例如纤毛虫等特定病原,体大无外伤,腹肢完整,活力良好,体色正常,体表光滑没有污物,全甲宽13 厘米以上或体重250 克以上。
2.运输
用橡皮筋将亲蟹鳌足绑紧固定, 防止亲蟹间打斗。 采用带水充氧的方法运输,将亲蟹装入蟹笼中放入水桶中不断充氧,水温保持在12~21℃之间,盐度在25‰~32‰之间。
3.暂养
亲蟹一般暂养3 天,使他们适宜室内环境,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8 只, 暂养期间基本不用投喂饲料,三天后放入越冬池。
三、越冬池的消毒
池底铺设占总面积三分之二的10~15 厘米厚的60 目细沙,铺设好增氧管后放水,水深60~100 厘米,将一元二氧化氯按说明上的使用方法配成溶液,全池泼洒,对池底细沙、增氧管进行消毒,越冬水温一般控制在10~12℃。
1.饵料投喂
投饵要定时、适量,主要投喂以沙蚕为主的鲜活饵料,投喂前用每立方米水体50 克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才可以投喂。 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3%~5%。
2.水温控制
亲蟹入培育池水温稳定2 天后开始升温,升温幅度开始以每日0.3℃,而且每升高2℃稳定2 天然后继续升温。 到了春季3 月中旬,当水温升至16℃时,就有亲蟹抱卵,抱卵率可达到50%以上,将抱卵蟹消毒后转移至抱卵亲蟹池中继续培育,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 只, 培育池中的水温在10℃稳定2 天后继续升温,每日升温0.5℃,当水温达到20℃时恒温培育,以确定抱卵蟹的成活率。
3.水质调控
水质清新,水中溶氧量5 毫克/升以上,盐度保持在25‰~32‰, 同时未抱卵蟹池每2~3 天换水一次,抱卵亲蟹池应每日换水,换水量为10%,换水在上午或中午进行,温差不超过1℃。
4.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将聚维酮碘按说明书使用方法配制成溶液与水相结合, 药浴消毒10分钟,以后每5~7 天消毒一次,经人工越冬后抱卵蟹达到70%以上。
四、孵化前的准备
经常检查卵的颜色,由浅黄色-橙黄色-茶褐色-褐色-灰黑色过渡,当水温调至20℃恒定时,经过14~21 天精心培育,卵块松软。 取200 万单位的制霉素药片四粒放入300 目网袋中, 在50 升清水中用力揉搓配置成溶液,为了防止亲蟹间打斗,捞出亲蟹用橡皮筋将鳌足绑紧固定, 将包好的亲蟹放入溶液中消毒50 分钟,同时消毒幼体孵化池,水深控制在60~100厘米,水温为21℃,盐度为25‰~32‰。孵化用吊笼方法孵幼,将亲蟹放入网笼内,每笼5 只,封好口垂挂在孵化池中,亲蟹排幼多在0~4 时进行,培育池水温日夜温差不超过1℃, 要经常检查亲蟹孵化的情况,发现水中出现幼体时充气量要小,溶氧量3 毫克/升,当培育池内幼体数量达到每立方米水体3 万~5 万只,也就是每升水30~50 只密度时,应该立即提前吊起吊笼继续孵化。 已孵化完的亲蟹要捞出放回原池,每天清晨和傍晚投喂消毒后的鲜活饵料,日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3%~5%, 在经过15~20 天暂养可以第二次排幼,个体大的雌蟹可以连续排幼3~4 次,个别排幼5次,总数可达几十万至几百万尾。
五、幼苗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幼体孵化池可以直接用作幼体培育池,可降低成本,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升水30~50 只,幼苗培育期是指蚤状幼体至2 期幼蟹时期,一般需要23 天左右,蚤状幼体每3~5 天蜕皮一次,共4 次,到蚤状幼体4 期后继续脱落。
1.幼苗培育前期的饲养管理
指蚤状幼体1 期至2 期这段时间共6 天,主要投喂褶皱臂尾轮虫, 投喂前饲料每立方米加入50 克高锰酸钾消毒溶液消毒10 分钟, 用水反复冲洗才可投喂,每次的投喂量为每毫升水体不少于10 只的密度,投喂时间为上午8~9 点,中午12 点,下午3~4 点,傍晚6~7 点,凌晨4 点。水温控制需要严格控制,蚤状幼体1 期水温控制在20℃以下, 以后按每天0.5℃的升幅逐步提高育苗池水温。 溶解氧控制在5 毫克/升以上,盐度控制25‰~32‰,PH 为7.8 至8.6,氨氮为≤0.35 毫克/升,这一时期每天添水10 厘米,逐渐添满池为止。
2.幼苗培育中期的饲养管理
蚤状幼体3 期每天投喂4~6 次丰年虫,每天投喂量为每毫升水体1.5~3 只,蚤状幼体4 期后的第三天每尾幼体投喂2 只丰年虫成体。 中期水温控制在24℃左右, 当水温升至26℃后开始进行恒温培育,中期要开始换水, 换水要边排边加, 每日换水量为10%,这一阶段溶氧量增加每升水6~7 毫克。
3.幼苗培育后期的饲养管理
是指大眼幼体至2 期幼蟹时期, 共需10~12 天,这个阶段主要投喂丰年虫成体,大眼幼体平均每天每尾投喂30 只,后期水温保持在26℃,幼蟹出池前1~2天将育苗池水温调至与自然水温或与养殖池中的水温差不大于2℃,这期间要稳定水质,溶氧量要增加每升水8~9 毫克。
六、病害防治
弧菌病、丝状细菌病,在蚤状4 期幼体的第2 至3 天用一元二氧化氯按说明书配制溶液全池泼洒,可有效控制丝状细菌寄生。
七、出池
一般蟹苗全部长成2 期幼蟹后1~2 天幼蟹全部硬壳,全甲宽0.6~0.8 厘米蟹苗就可以出池继续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