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的栽培技术

2015-02-24杨小艳梁艺馨石晓峰

现代农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蛴螬病斑牡丹

杨小艳 梁艺馨 石晓峰

1.偃师市林业局; 2.洛阳市林业局

牡丹又名木芍药,洛阳花。 毛茛科,落叶小灌木,为我国特产名花。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自古被尊为花中之王,有富贵花之称。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将牡丹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而广为栽培。

一、生态习性

原产于我国西北部,虽能在全国栽培,但以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北京栽培较多。 牡丹喜温凉气候,性较耐寒,不耐湿热,有“春开花、夏打盹、秋发根、冬休眠”之说。牡丹喜光,也较耐阴,如稍作遮阳,避去太阳中午直射或西晒,对其生长开花有利,也有利于花色娇艳和延长观赏时间。 牡丹喜疏松肥沃、通气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洼积水之地。 土壤从微酸性、中性到微碱性均可,但以中性土为宜。牡丹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的习性,植株生长缓慢,每年新稍枯萎,还有退枝的现象。 故有“牡丹长一尺,退八寸”之说。

二、繁殖方法

牡丹繁殖可以采用播种、分株、嫁接等多种方法,其中以分株和嫁接两种最为常用。

1.分株法

通常在秋季进行, 黄河流域多在9 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结合栽植进行分株,在栽植前一星期,将3 年生以上准备分株繁殖的牡丹整株挖出, 去掉泥土,剪去叶片,放在阴凉处晾2~3 天,待根系变软后,顺其根系的自然情况,用手掰开。必要时用剪刀剪开,不要用手硬掰,以免伤枝条或根系,分后每株应带有2~3 个枝条,3~5 条根。然后剪去老根、病根和伤根、死根。用500~700 倍的甲基托布津和800~1000 倍的甲基乙硫磷混合液整株浸蘸30 秒,进行栽植即可。

2.嫁接法

剪取大株牡丹发出的土芽或一年生的短枝将其基部2~3 厘米削成楔形, 嵌接于15~20 厘米长的芍药根或牡丹根上,用麻皮缠紧,抹上泥巴或液体石蜡进行栽植即可。 嫁接时间为9 月上旬至10 月上旬。

三、追肥

牡丹花大叶茂,生长过程要消耗大量养分,适时追肥非常重要。 通常每年三次。 第一次每年解冻后于花前要追施一次花前肥,目的是补充越冬植株体内营养,满足枝叶生长,特别是花蕾发育和开花的大量养分需要,花前肥以饼肥、鸡粪为宜。第二次在花后5 月份要追芽肥,由于开花结实,体内养分消耗甚多,同时花后即进入花芽分化阶段,急需补充营养,追肥目的是恢复植株生长势,促进花芽分化。 芽肥以复合肥为宜。第三次冬季11 月份要追冬肥,目的是补充土壤养分,利于安全越冬,并为翌春的萌芽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冬肥以厩肥,人粪尿为宜。追肥方法可以结合深中耕撒施,也可穴施。注意穴施应距牡丹30 厘米以上为宜,不可过近。

四、浇水和排涝

牡丹喜燥恶湿,洛阳地区每年浇水4~5 次即可。2 月份浇一次萌动水,3、4 月份各浇一次花前水,5 月份浇一次花后水, 夏季炎热多雨可不浇水或少浇水,如遇干旱年份要及时浇水。秋季少浇水,以免秋发,冬季11 月份后浇一次封冻水。 注意如遇暴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起死亡。

五、中耕锄草

中耕一般结合施肥浇水进行, 每浇一次水后,在适耕期进行中耕、松土保墒。 锄草应视田间杂草量及时清除,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六、整形修剪

牡丹的整枝方式通常是顺其自然生长,整剪成多丛枝自然圆头形。

1. 牡丹定植后, 头1~2 年首先要根据枝条的长势,自基部选留5~8 个向四周均匀分部的枝条作为主枝,以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在主枝上逐年选留合适的侧枝, 选留侧枝时注意侧枝之间不能相互重叠,更不能交叉。

2.每年在萌芽前要进行修剪,首先将枯死枝、病虫枝疏除,同时将内向的冗长枝、交叉枝及并行枝剪去。 然后每个枝条在其饱满芽上方短截,截留长度以2~4 个芽为宜,最后根据枝株的强弱和分枝情况确定留芽量,如果有足够的花枝,则每枝留一芽即可,如果株丛不够整齐,需多留分枝,每枝留2 个芽。如果花枝过密,应将低矮的花枝疏剪掉,使花枝稠稀适度。较弱的枝条,可不让其开花,摘除所有的花芽。

3.牡丹植株茎部每年萌发很多分蘖,通常除留更新枝外,其它应全部除去,萌蘖生长势很强,常会与主枝争夺养分,促使株丛衰老,故除萌要连续进行2 至3 次。

4.开花后要将残花及时剪去,以免结实消耗大量的养分,影响花芽分化和明年开花。

七、病虫害综合防治

1.牡丹病害的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1)灰霉病。 症状: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大斑,病斑褐色,紫褐色至灰褐色,有时具有不规则轮纹,叶片背面的病斑常生有稀疏、直立的灰白色丝状霉层。 多个病斑可相连造成叶片枯焦。

该病一般于盛花期后 (4 月20 日左右) 开始发生,是牡丹生长季节发生最早的一种叶斑病。 因其发生得早, 对牡丹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的影响都很严重。 多雨潮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 条件适宜时,再侵染相当普遍,条件适宜可造成叶片枯焦,一般6 月中旬以前发生的枯焦、落叶多为该病所致。

(2)柱隔孢叶斑病。症状:叶上生近圆形较大的病斑,直径1 厘米左右,褐色,病斑上有黄褐色的宽条轮纹,背面生灰白色绒毛层。 严重时造成叶枯。

该病一般于5 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有多次再侵染,到8 月上旬基本上达到发病高峰。 该病病斑较大,常造成大量叶片枯焦与落叶。

(3)炭疽病。症状:在叶片上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暗褐色至黑褐色,较大,5~35 毫米,边缘淡褐色,病斑上有轮状排列的,初为橘红色,后为褐色的粘质团小点,病斑易破裂。发生重时可造成叶片枯焦,提前落叶。

该病一般于6 月上旬开始发生,但前期病叶率较低,在田间扩展得较慢。到8 月中旬以后,病斑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子实体和分生孢子, 病情扩展速度加快,直到牡丹落叶。9~11 月份叶上的病斑均以此种为主。

(4)牡丹根腐病。 根腐病是危害牡丹生长的一种严重病害。一般4 月初牡丹展叶后即在地上部显出症状,多表现为黄化,生长势衰弱,有时近叶脉或近叶肉发黄, 易被误认为是病毒病或类菌体内引起的病害,病害严重时,可造成植株叶片干枯,甚至部分枝条或整株枯死,田间出现大片枯死现象。

牡丹根腐病原菌经鉴定主要为腐皮镰刀菌,另有其它镰刀菌复合侵染。 病菌属弱寄生菌,多从伤口侵入。植株生长势弱根部伤口多,易感染根腐病。经多点调查证明,凡田间地下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病害发生严重。 地势低洼,夏季常积水的牡丹田,病害发生严重。大田牡丹新茬地轻,重茬地重。移栽时种苗经过药剂处理的病轻,未处理的病重。秋季栽植过迟,或带土丘移栽的病重。 地下虫危害后造成伤残根,是导致根腐病发生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2.牡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

(1)吹绵蚧。 吹绵蚧发生的代数因地区而不同,洛阳地区一年发生2 代, 以雌成虫越冬,4 月下旬开始活动危害,4 月底5 月初若虫即可遍及全株。 初孵若虫在卵囊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分期活动,多定居于叶背主脉两侧,脱皮时更换位置。 2 龄后逐渐移到枝干阴面群集聚会为害。雌成虫成熟固定取食后终生不再移动,后形成卵囊,产卵其中。 每只雌虫可产卵数百粒,多者达2000 粒左右。产卵期长,有一个月左右。雌成虫寿命约60 天。温暖高湿适于吹绵蚧的发生,高湿对其发育不利。

(2)蛴螬。 危害牡丹的地下害虫主要以蛴螬为主,且以华北大黑金龟甲为主要危害类群。该虫在洛阳地区1~2 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

由于牡丹肉质根系发达, 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所以蛴螬多集中在20 厘米深土层中的根部取食危害,很少水平移动,只有当植株严重将近枯死时,才向临近植株转移危害。 冬季地温下降至10℃时,幼虫向纵深处移动,多在30~40 厘米土深处越冬。 春季地温上升,幼虫向上移动,幼虫多取食牡丹根的韧皮部,造成根系伤痕累累,严重时仅剩木质部,部分蛴螬在地表咬食牡丹茎基部的韧皮部,造成环剥状。 蛴螬咬食牡丹根除本身造成的危害外,其形成的伤口为土中根腐镰刀菌提供了侵染门户。 凡蛴螬虫口密度大的田块,根腐病亦很严重,造成根系变黑腐烂,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干,部分枝条甚至整株萎蔫枯死。

成虫每年4 月中旬以后开始出土活动,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为成虫活动高峰,成虫昼伏夜出,晚8~11时活动最盛,取食牡丹叶片,严重时人站在田间能听到沙沙的声音,如同蚕食桑叶一般,牡丹叶片被大量咬食,危害严重的地块植株仅剩叶柄和主脉。

3.综合防治

(1)栽培防治。 应彻底清源,于秋或冬季清除牡丹田内的枯枝落叶及越冬杂草。尤其是牡丹丛下部的枯枝落叶应清理干净。同时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枝等。清理出的杂物一定要及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越冬病虫害。

科学栽培管理:加强土肥水管理,以利植株健康生长,增强植株抗性。

(2)药剂防治。 冬季11 月中旬及早春,牡丹芽萌动之前喷3~5 度的石硫合剂。将有蚧壳虫的枝条上的虫体刮去,用石硫合剂或速扑杀药剂1500 倍涂干,毒杀吹绵蚧悫虫和越冬的病菌及虫卵。

于叶斑病始发期4 月底~5 月底,用速克灵600~800 倍液喷洒一遍以防治灰霉病为主。喷7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2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 倍,2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波尔多液1:1:100 倍液,杀毒矾50%可湿粉剂600~700 倍,经试验证明,7~10 天一次,交替使用可防治炭疽、柱格孢叶枯病、褐斑、灰斑等落叶病。

对牡丹根部病害,发现有叶片黄化,生长势衰弱的情况时,可施入农抗120 的200 倍液,或结合施肥于花后和冬季施饼肥+5406 菌肥。

对芍药白粉病于初发期(5 月中旬),喷20%粉锈宁1500 倍,每月一次连喷3 次可防治。

防治地下害虫:危害牡丹的地下害虫主要为蛴螬和小地老虎,经这二类害虫危害的牡丹根,伤痕累累,极易被真菌侵害,造成根腐病,影响吸收功能,使牡丹植株大片黄化,生长势减弱,甚至枯死。防治该类害虫应于春秋两季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或50%对硫磷等每亩用药0.5~1 千克, 拌干细土15~30 千克,配成药土,撒施于植株周围,施药后应立即浇水。 也可灌上述药剂2000 倍液,挖环形沟灌药液后及时封土。在春天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中旬, 可用敌百虫液500倍,浸泡桐树叶,于傍晚放入牡丹坛,诱杀小地老虎。

对叶部害虫的防治,于夏、秋两季,每隔25 天左右或一个月喷洒70%的氧化乐果1500~1200 倍液,可毒杀吹绵蚧壳虫、红腹灯蛾、苹烟尺蠖等食叶害虫。

蜗牛等软体动物的防治,经调查发现有一种条花蜗牛,在天气多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大量繁殖每株牡丹达80~120 头吞食牡丹芽、嫩叶,锉伤幼叶背面成条状,对牡丹茎叶危害极大。防治方法:(1)可于夏、秋两季将敌百虫粉剂撒于牡丹地面熏杀;(2)人工除虫:随时检查牡丹嫩叶、枝干及叶背面,发现后立即捕杀;(3)喷洒敌百虫100 倍液,连续喷3~4 次。

[1]李嘉珏主编,中国牡丹与芍药,1999 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

[2]赵兰勇主编,中国牡丹栽培与鉴赏,2005 年,金盾出版社,北京.

[3]金志伟等,洛阳牡丹盆花质量标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济南.

[4]陈俊强等,牡丹苗木质量,国家林业局,北京.

猜你喜欢

蛴螬病斑牡丹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三不够”牡丹节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牡丹”情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