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与对策——浅谈古田山生态旅游建设
2015-02-24撰文周洁敏
□撰文/周洁敏
机遇、挑战与对策——浅谈古田山生态旅游建设
□撰文/周洁敏
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古田山保护区或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境内,总面积8107.1公顷。197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古田山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资源富集,为开展生态旅游、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如何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开发生态旅游,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深刻认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科学创新的建设性建议,对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重大机遇
国际:世界生态旅游市场强势崛起。200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世界旅游组织(WT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确定了2002年为世界生态旅游年,并联合发表了《2002年世界生态旅游峰会魁北克声明》,该声明旨在从各个角度保障世界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声明的影响下,全球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迅猛。
国家:生态旅游新一轮大发展契机。《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成为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新格局的标志性起点。《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初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战略中发挥更大功能。
浙江省:两大战略剑指浙西山区旅游。《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建设以衢州和丽水为主体的浙西南旅游经济圈;建立浙北和浙西两大旅游通道。这一战略的实施为浙西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森林、观光、运动、休闲、养生、民俗等旅游活动,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衢州市:旅游目的地建设聚焦山区发展。《衢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优化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着力建设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实现“休闲衢州、观光四省”的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功能。《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指出,加强开化钱江源、古田山保护区等的建设管理,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和珍稀树种生长区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提供更多生态产品,增强衢州生态服务功能。
开化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地位迅速提升。开化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与特色文化交相辉映的优势,以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突破口,使开化的自然生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高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增强县域核心竞争力。
重要意义
成为打造美丽中国生力军。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及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进行集中保护的区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田山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将全面提升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使保护区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力军。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意识与观念先行。开展实地的自然保护宣教工作,有利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森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为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助力。
促进保护区周边文化保护与传承。古田山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开发旅游业需要对各类文化、文物资源进行梳理和修整,需要对古村落及其人文资源进行挖掘和保护,从而展现文化、文物资源的潜在价值,有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带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发展。古田山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能有效增加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旅游活动带来的商机和人气,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带动旅游上下游产业发展,并为山区与外部在人员、产品等方面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
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与资金扶持。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提升古田山保护区的知名度,使上级政府、科研单位和国际保护组织深入认识古田山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地位。通过生态旅游,为保护区争取更多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创造良好条件。
面临挑战
可开发用地面积较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内除实验区外,均不可开展旅游活动。古田山保护区实验区面积为4219.1公顷,且有近80%的土地为山地或不适宜开发利用地段。因此,可开发用地面积较小成为限制古田山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古田山保护区是对白颈长尾雉、黑麂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种影响,如:开发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生境的破坏;游客活动对自然生境的直接或间接干扰;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秩序的破坏;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环境(土壤、水质等)的影响等。如何通过健全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和改进技术手段,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也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周边旅游区发展带来的市场竞争。古田山周边有众多旅游区,包括县内的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等,省外相邻地区更有黄山、婺源、三清山等高级别的成熟旅游区和目的地,这对古田山生态旅游区发展定位、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何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可行性建议
根据古田山保护区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限制性因子,建议此区域生态旅游的建设范围一部分为《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1年)》所界定的保护区部分实验区范围,具体地点涉及古田庙(即凌云寺)、保护区旧管理处等,面积约245.4公顷,占保护区实验区面积的5.82%;另一部分为保护区周边涉及的古田、唐头、苏庄、毛坦、溪西、余村、横中7个行政村范围,总面积6360.9公顷。因此开展生态旅游的面积可拓展到6606.3公顷(保护区内为245.4公顷,其余在保护区外)。
本建设范围的划定既有科学性,又具创新性,其划定建议如下。
一是遵循保护优先和环境干扰最小化原则。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实行区内游,区外住。将吃、住、行的旅游基础设施都建在区外,使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降到最小。
二是浙江省开化县政府已经明确保护区及其周边涉及的7个行政村的旅游由古田山保护区管理局统一进行管理,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因此古田山保护区的旅游发展应将其周边7个行政村纳入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当中进行统一规划和发展。
三是古田山保护区周边涉及的7个行政村既是保护区生态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保护区开展生态保护教育与宣传的基地。将其纳入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发展,既有利于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宣传与教育。
四是解决保护区可开发面积小的问题。古田山保护区实验区近80%的面积为山地或不适宜开发利用地段。将保护区涉及的7个行政村纳入旅游范围,能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给保护区造成的生态压力,也便于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很好地解决了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积过小的问题。
五是保护区与社区共建的需要。保护区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经济来源,将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的乡村纳入古田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体系,使村民通过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获得新的收入渠道,找到让其维持生计的有效替代方案,并实现村镇的农业及相关产业提质增效。这是一种保护区带动社区发展的全新模式,随之也产生保护区管理新体制,发展新目标,以保障社区参与的全面性、制度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六是充分发挥保护区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将古田山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作为主打旅游资源,将古田山保护区打造成为一个高端旅游品牌广泛吸引游客,使其成为一种旅游市场招徕手段,受益的是周边的乡村乃至整个开化县、衢州市的旅游业。
浙里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