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质背景及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分析
2015-02-23蔡洪广霍红
■蔡洪广 霍红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内蒙古地质背景及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分析
■蔡洪广 霍红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的开采量也越来越大。我国是煤炭需求量大国,为了更好的寻找煤炭,需要掌握煤炭的地质背景及沉积环境。我国煤炭大省内蒙古在我国煤炭供应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诺门罕煤田为典型事例阐述了当地地质背景和煤炭沉积环境。先后通过诺门罕盆地的成煤地质背景,煤层的分布,地质结构分析了该盆地的沉积环境,继而得出该地区的聚煤规律。本文的写作希望对同行业人员有所帮助。
内蒙古煤炭地质环境成煤规律沉积
1 内蒙古地区地质背景
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大省。在内蒙古地区存在众多的盆地,诺门罕盆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据资料显示,诺门罕盆地之所以含有较多的煤矿主要是由于其出去海拉尔盆地的含煤地区。从地质走向上看,诺门罕盆地的基本取向为内蒙-兴安古生代地槽褶皱系具体在海拉尔坳陷和呼和湖断陷的东南部边缘。诺门罕盆地东部受到哈克-巴日图断裂制约,西部受到额尔古纳大断裂的制约,他是子啊现有盆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最早于早白垩世大幅度坳陷而构成。诺门罕盆地的凸起区可以为上古生界地层,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在同一区域,呈现了北部较浅,南部较深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地理构造有利于煤田的形成,进而北部形成了沼泽湖湘,南部地区为深湖相,南部地区的构造对石油的形成有较大利益。地层的大致倾斜角度<15度。该地区的发育经历了断裂盆地与凹陷盆地两个特殊阶段[1]。
1.1 盆地地层条件简述
新生界地层覆盖诺门罕盆地的地表,测试人员根据该地地质资料以及水文地质勘察图,钻探揭露的岩性组合特征把该盆地的地区分为了白垩系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等。
1.1.1 白垩系下统(K1)
梅勒图组(K1m):由改组的构造,研究人员得知该区域主要是火山岩组成,火山岩的岩性为深灰色的凝聚岩,此外还有紫红色,灰绿色等多种颜色汇聚组合而成。
探测显示该区的最大深度为120m,而经过数理计算得出该区的平均厚度为51m。此外,大磨拐河组的下部主要为灰色组成,灰色的粉质砂砾增强了该区域的强度。
图1 煤层可采煤层分布范围与厚度等值线图
1.1.2 第三系呼查山组(N1h)
研究人员经过探测发现该区主要是由灰色、灰白色的半胶结泥岩构建而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区域与伏伊敏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域的地层厚度大致为0-196.35mm,经过数理统计之后的厚度为85.3mm。
1.2 区域煤层特征分析
其中基于在垂直和该区域煤层从上到下岩性特征诺门罕伊敏煤盆地地层和煤层被分为五组,接缝数26层,19煤层层中,136? 857米缝深度,总煤层厚度1.5?82米,43米的平均厚度;含煤系数9.85%;1.60?7171米,3858米平均厚度煤层厚度;可收回包含9.3%的煤系数,含煤更好。大磨拐河组煤系地层厚度为5.58?633.10米,144.45米的平均厚度。发展煤炭集团,煤炭包括,煤层总厚度0.35? 3.35米,平均1.42米的两层;1.35-12.36米,2.48米的平均厚度煤层厚度,这个区域只有三个点见煤,含煤差。
2 区域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分析及总结
2.1 区域沉积环境分析
海拉尔地区经过板块的运动形成了很多断陷盆地,这些盆地的沉淀为研究海拉尔地区的沉淀环境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同时这些下陷盆地能够很好的反映该区域的沉淀环境。其中诺门罕下白垩统系统梅勒图组,大磨拐河组,其主要灌装益民形成,大磨拐河组,伊敏含煤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盆地。在灌装经验/裂痕,填平补齐,覆盖淤泥和其他浅沼泽的三个阶段的扩张[3]。地图组属于盆地形成产物/早期裂谷阶段。主要凝灰岩石是暗灰色,紫色,灰绿色和白色晶屑凝灰岩,因盆地基底不公起到了推动作用填平补齐。
2.2 区域聚煤规律分析
本地区由于经常的火山喷发,该区域流域初步经过地理的作用就形成了以山高谷深的古地理景观。一组组集积累为主图梅勒火山碎屑岩。由于盆地不均匀基底起到了作用填平补齐,因为它们没有一个煤泥炭的沼泽地环境,接缝作用在此不明显。盆地的演化形成了大湖型古地理景观,由初期填平补齐盆地形成的,它已被淘二级洼地,互联,在湖中的生物如虾蟹,鱼类等水生生物和藓苔的植被,由于此时以覆盖其特性深水沉积环境中,短道存在仅部分河流,泥炭沼仅在盆地零星发展的盆地,没有接缝的工业价值。当盆地演化之后,这个时候更多的植物生长茂盛利润率,更多的无数种,当湖逐渐干涸,形成沼泽植物快速推进到湖边,对煤层厚形成的泥炭层沉积提供了物质基础。沉积益民含煤地层:这一次持续时间更长,成为大型浅水湖泊的深水湖泊为未来大规模的沼泽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的基础上浅浅的淤泥,它已形成了五大煤业集团,所以益民形成浅湖相。煤的形成,是否沿走向趋势更稳定,分布面积占大部分流域面积,近盆地边缘一般较薄煤层,而盆地中央可能会出现厚煤层,如324缝。形成这个领域的煤层,条件同组形成的所有大陆海拉尔盆地煤系地层,主要是受古建筑,古地理,古气候的影响和控制植物,从而起到古建筑决定性的作用[4]。
[1]刘宝珺.沉积岩石学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2]莽东鸿,杨丙中.中国煤盆地构造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3]韩德馨.中国煤岩学 [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4]毛节华,讲惠龙,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 [M].科学出版社,1999.
X752[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