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某开发项目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2015-02-23聂龙敏郭金山
聂龙敏,郭金山,李 倩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330000)
1 概述
铜鼓县大塅镇项目区,东侧与大广高速相连,南侧与昌铜高速相接。场地及周边主要为构造侵蚀中低山,高程一般在180~750 m,相对高差150~560 m,地势较陡,谷地多呈“V”字形峡谷,坡度15°~35°,植被发育良好。地层岩性以第四系冲洪积层、蓟县系浅变质岩和雪峰期岩浆岩为主,残坡积层厚度1~3 m,强风化厚度约1~10 m。地质构造以铜鼓-罗溪(武宁)大断裂为主,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场地建设活动对区内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有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1]。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1]
场区内具典型森林小气候性,夏季相对凉爽,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场所。年均气温16.2℃,一月均温4.5℃,七月均温 27.0℃。年均日照1 496.8 h,年均降水量1 732.8 mm,年均无霜期265 d。
区内水系发育,顺山势呈南北流向,在北部低洼处形成了小范围的湖泊洼地。由于山丘森林植被茂盛,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好,水资源丰富,湖水清澈,无污染。
2.2 地形、地貌
依据区内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将区内地貌类型划分为构造侵蚀中低山和河谷堆积地形。
构造侵蚀中低山:分布于区内北中部,由蓟县系修水组砂砾岩、粗砂岩、板岩、含炭质板岩和安乐林组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炭质板岩、粉砂岩,及雪峰期九岭岩体组成。山脉延伸方向明显受地质构造影响,呈北东向展布,山顶标高一般在200~750 m,相对高差最高100~550 m,自然坡角15°~35°,地势较陡,谷地多呈“V”字形峡谷,植被发育良好。地表风化残坡积层厚度不均匀,山麓处可达10 m左右。
河谷堆积地形:呈条带状分布于场地南侧,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联圩组,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砂砾石层。地势平缓,南侧相对低,标高180~200 m。
2.3 地层岩性
场地内出露地层相对简单,有第四系、蓟县系,其地层岩性、分布情况、野外特征见表1。
表1 场地内地层一览表
2.4 岩浆岩
评估区内有雪峰期九岭岩体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南侧,呈岩基产出,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层厚度一般 2.5 ~8.5 m。
2.5 地质构造条件
场地在区域构造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构造行迹主要为脆性断裂,走向近北东向,其规模一般较大,延伸十几至几十公里。破碎带宽数米至几百米,结构面多平直光滑。场地内有铜鼓-罗溪(武宁)大断裂穿过,附近有靖安-九江大断裂。
铜鼓-罗溪(武宁)大断裂:出露在场地中部,大致呈北东向延伸,北部略向东偏转,区域上大致展布于九岭隆起带及其两侧。断裂延伸稳定,迹线平直,一般向南东倾斜,倾角60°~70°,局部40°左右。沿线硅化破碎发育,局部宽达150~200 m。早期可能属剪切平移断层,后期强烈活动过程中转化为压剪性斜冲断层。断裂带内有温泉分布。
经野外调查,铜鼓-罗溪(武宁)大断裂在场地内特征明显:首先,地层岩石破碎,构造裂隙发育,局部地层产状零乱;其次,场地近中心位置有温泉出露,显示断裂构造的活动性;最后,地震资料显示,近年来该断裂带附近区域发生过明显的破坏性地震活动。由此可知,铜鼓-罗溪(武宁)大断裂为活动断裂,并穿越场区,对场地内工程建设有直接影响。
2.6 地震条件
根据《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稳定性一般,工程具有遭受地震危害的可能性。近年来场地周边有震感的主要地震有:2005年11月26日,九江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3.9 km。2010年11月16日,宜春市奉新县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9 km。2011年9月10日瑞昌市与黄石市阳新县交界地区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7 km。
2.7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条件,将岩性组合相同、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相似及产生诱发地质灾害类型、易发程度相近的岩土体归并成同一种岩土类型。根据野外调查和勘查资料,将区内岩土体类型分为三种,各岩土体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分布位置详见表 2[2]。
2.8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特征与条件,将评估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特征如下: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贮存于全新统砂砾石、亚砂土含水岩组内。含水层厚度约2.5 m,透水性好,水位埋深约3~5 m,单井涌水量194.23~332.59 t/d。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和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近源排泄[2]。
基岩裂隙水根据裂隙成因、分布特征和地下水储存条件,可分为两个亚类:
风化网状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场地南侧九岭岩体的表部风化裂隙中,地下水储存条件差,水量贫乏,泉点少,流量小。
构造裂隙水:主要贮存于蓟县系双桥山群浅变质岩中,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降水渗入条件及裂隙储水条件一般,水量贫乏。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5~20 m,地下水位埋深20~30 m。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但常因上部裂隙带受充填物所阻,渗水条件变差。
表2 评估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表
2.9 人类工程活动
区内山高林密,居住人群少,人类工程活动较弱。目前,区内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该场地建设所需的修路切坡、房屋建设、取土、填方等。
3 结语
由于场区内植被覆盖率高,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地质环境条件破坏程度轻微,目前尚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综合场区地质环境条件初步分析,区内地势较陡,岩石裂隙发育,残坡积风化层厚度不均匀,构造活动较强烈,自然条件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工程建设过程中或投入运行后,由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剧烈改变,区内存在诱发不同程度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场地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彭齐胜,张彪.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J].科协论坛.10(10).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修水幅)[Z].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