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共祝寿活动的政治功能表达

2015-02-23焦金波

关键词:祝寿解放日报延安

焦金波

(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祝寿作为国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图景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关联,承载了人们对祝寿对象的强烈尊崇,寄托了人们希冀祝寿对象家族延续绵长、兴旺发达的美好祝福,是重要的民间仪式。近代以来,社会生活被纳入民族——国家建构的视域下和框架内而日趋政治化。“民间仪式被国家或国家部门及其代表所征用,主要取决于它们潜在的政治意义、经济价值。”[1](P326-327)在中国人的文化价值和习俗观念里,祝寿是对受贺者社会地位和影响的确认和彰显,是受贺者一生的重大纪念活动。祝寿这一特定活动,汇聚着受贺者的同事幕僚、亲朋好友、门生故吏,往往是高朋满座,宾客如云,成为大众化的重要场景。正因为如此,延安时期作为民间仪式的祝寿活动,进入中共政治视野。大量的祝寿活动,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表达,成为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场景,推动革命事业发展。

一、借助祝寿活动诠释革命事业

延安时期,祝寿对象多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其革命生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的缩影和真实写照,他们本人则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杰出代表和活化石,具有标本意义。因此,回顾受贺者的革命生涯,高度评价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成为祝寿的重要内容。在朱德60岁诞辰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及各中央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领导人都纷纷题词、撰文、致电,表示祝贺。中共中央贺词高度评价说:“人民庆祝你的六十年生活,因为你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2]毛泽东为朱德60寿辰题词:“人民的光荣”。刘少奇称赞说,你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优秀的结晶,给予党和人民极大的光荣。”[3]周恩来在贺词中表示:“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你是中华民族的救星,劳动群众的先驱,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4]彭德怀则撰文详细回顾人民军队在朱德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5]。叶剑英称颂道,您的历史“是一页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史诗。”[6]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祝词指出:您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中国人民的光荣,是全党同志的模范。”[7]在吴玉章60寿辰大会上,中共中央致贺词说:“你的生活和斗争,是近几十年里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8](P244-245)1944年元旦中共中央电贺董必武60大寿:你的奋斗“为中华民族解放写下了光荣的史迹。”“你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老战士,你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领导者之一。”[9]朱德在刘伯承50寿辰时表示,民国初期至今,“是中华民族历尽艰辛追求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时期,也是伯承同志尽瘁革命、奋进不息的三十年。”[10]

祝寿活动回顾受贺者的革命生涯并给予高度评价,意味着从三个层面对革命事业进行诠释:一是,扩大民众对革命的认同。从一定意义上说,祝寿活动就是一种政治仪式与政治象征。由于仪式与象征既可以表达权威也可以创造和再造权威[1](P342),因此,祝寿活动本身就是对受贺者进行的权威的肯定,是对受贺者及其职业和工作的推崇,是对受贺者献身革命事业的褒奖。通过祝寿活动在民众中确立了受贺者的地位与影响,强化了民众对受贺者及其职业和工作的价值认同。由于受贺者多为中共领导者,因而有利于民众对中共事业的认同。二是,建构中共对自身历史的集体记忆。回顾受贺者的人生经历并进行高度评价,实际上是中共在引导解放区军民回望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唤醒和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集体记忆,并在记忆深处塑造和建构中共的历史,认同中共的事业。三是,彰显中共领导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回顾诸位受贺者的历史,凸显受贺者在不同历史阶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曲折坎坷性和最终归宿上的殊途同归性,从而折射和彰显中共领导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个人祝寿活动由此成为对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的诠释。

二、借助祝寿活动表达现实诉求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防止个人崇拜保持高度警惕,因而反对为自己祝寿。当党内外要给毛泽东50寿辰祝寿时,他明确表示:“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11](P15)然而,延安时期,中共先后为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朱德举办过隆重热烈的祝寿活动。何以至此?这是因为中共需要通过祝寿,表达出弘扬先进学习先进、打破封锁扩大影响的政治愿景和现实诉求。

为民的立场,坚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努力的奋进,果敢的担当,使得延安时期祝寿对象成为革命队伍学习的楷模。发扬光大先进的高尚风范,成为祝寿活动的重要目的。朱德60岁诞辰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在贺词中明确表示:“你对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无限忠诚,你的不怕艰难危险,不求个人名利的牺牲精神”,“正在鼓舞着全党全军为独立和平民主而奋斗到底。”[2]周恩来称赞说:“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二。”“对人民,你是那样亲切关怀;对敌人,你又是那样憎恶仇恨,这更是你的伟大”[4]。彭德怀则指出:“你毫不犹疑的同人民站在一起,勇敢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5]中共中央在徐特立70寿辰贺词中说:“你对于民族和人民的事业抱有无限忠诚,在敌人面前,你坚持着不妥协不动摇的大无畏精神。”“把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任务。”[12]朱德在刘伯承50寿辰时高度评价说:刘伯承同志“对民族、对革命、对党和阶级具有无限忠诚。”“虽已弹痕遍体,须发斑白,但仍不知疲倦,刻苦奋发,任重致远。”[10]

除了弘扬祝寿对象所共有的优秀品质外,祝寿活动还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需要,突出受贺者特有的品质。初到延安,中共需要在力量削弱的情况下继续进取去应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徐特立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无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替徐老祝寿,“不是无原因的。”[13](P261)1937年1月30日《新中华报》在第1版刊发《做寿》一文指出,在困难战争中一切“有模范作用的例子”“都值得提出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奖励之。”“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替徐同志祝寿演剧、会餐,来表示我们的快乐,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积极精神。”毛泽东更是强调指出,徐老在大革命失败时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14](P477-478)庆祝徐老60寿辰,就是倡导其不服老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鼓舞全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勇于担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渐走入困境的延安需要弘扬革命的坚定性。因此,为吴玉章60寿辰祝寿,重点就是要弘扬其坚持革命的精神。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学习吴老各方面的好处,“但特别要学习他对于革命的坚持性。”“庆祝他的六十生日,我想主要的意义是在这里。”[15]

抗战后期,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中共的政治封锁更加变本加厉。中共决定以给董必武做寿为突破口,打破封锁,更加广泛地结交各界友好,扩大自己的影响。对此,董老后来曾回忆说:“1944年1月在重庆,友好为我六十生日称觞,多赐诗祝寿。当时重庆政治空气恶劣,友好晤面不易。借祝寿集会为避禁网之一法。”[16](P28)董必武60寿辰之际,一些民主人士如沈钧儒、陶行知、张申府、邓初民都以饱含感情的诗词向董老祝寿。率先寄送祝寿诗的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人黄炎培在诗后附语说:“吾人理想,大致相同,欲从国家民族达于全人类,平其不平,乐其乐而利其利,意兄亦谓然也。”“逐寇难,寇去而有以善其后,则尤难,兄教何以教我。”[17]通过祝寿,中共不仅打破了封锁,加强了对外联系,而且以祝寿契机与民主人士共商国事,同赴国难,克难攻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政治同盟关系得到强化。

三、借助祝寿活动进行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就是运用政权或政党力量激发和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所有的公共仪式都具有将个人带入一种与他人有意义的关系内,即使人们进入一种集体的情感之中,从而显示出社会之一致性的功能”[18](P8)。因而,公共仪式成为政治动员时所不可或缺的。

延安时期,进入政治视域的祝寿活动,其仪式的公共程度,远远超出作为生活仪式的祝寿活动。在祝寿过程中,多种庆贺形式融于一体,具有集中、强烈的表达力量。通过召开庆典大会、发表贺词、发贺电(信)、撰写纪念文章、出版贺寿特刊专辑等多种形式进行庆贺,形成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引发民众广泛关注,使不同群体在思想认识与情感上实现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受贺者多为中共领导人,对其祝寿有利于增进民众对中共事业的认同。最终,祝寿活动成为对解放区军民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契机、重要手段和重要场景。

为朱德60寿辰祝寿,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在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之际,向边区军民发出的反击侵犯、争取中国光明前途的战前总动员。中共中央在朱德60寿辰祝词中明确表示:“你的寿辰正是战斗的号召,胜利的号召!”“全解放区军民,一定要用胜利的自卫战打退和粉碎反动派的进攻,作为替你祝寿的纪念品!”[2]刘少奇号召边区军民:“以粉碎蒋介石对于解放区和延安的进攻来庆贺总司令的寿诞!”[3]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军民纷纷表示要团结一致奋起保卫边区,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政府等单位机构的寿辰贺信说:“你的寿是全国人民的寿,是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寿。”“边区军民已全面地紧张地动员起来”,一定能全面而彻底地粉碎进攻,“并将永远跟着你的胜利旗帜奋斗,把你给予他们的独立、民主、富裕、愉快的生活普及到全中国去。”[19]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吴满有代表边区农民表示:“我们加紧准备自卫战争,来向你祝寿。”“咱们一定要和毛主席一起,和你一起,保卫边区,保卫好光景,保卫毛主席和你。”“全解放区的自卫战争是一定可以胜利的。”[20]而“加紧备战生产,就是最好寿礼”的贺寿导向,更是道出了解放区全体军民的心声。解放区军民坚强不屈的意志、慷慨激昂的斗志被空前动员起来,并以加紧生产,搞好备战,打败国民党军队进犯的实际行动来作为为朱德祝寿的礼物。祝寿达到了政治动员的目的。

四、借助祝寿活动强化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是指一定阶级或政党基于一定政治理念的指导,联合其他具有共同利益的社会政治力量,形成合力,从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过程或结果。延安时期的祝寿活动具有协调中共与国内外其他政治力量关系,凝聚人心,整合各派力量,进行统战活动之功效。

延安五老和朱德的祝寿活动,是中共影响国内其他进步政治力量的重要载体。中共举办的徐老60寿辰影响到当时国统区和日伪统治区知识界的爱国人士。上海的谢冰莹寄来自己在敌占区写成的诗歌,爱国人士陈子展等人将徐特立早年办学经历写成传记辗转寄往延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延安就先后收到全国各地寄来送来贺寿礼物等2 000多件(幅)。为延安五老祝寿,是中国教育文化界的盛事,有效地团结和凝聚了教育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朱德则作为这支军队的总司令,为其做寿,有利于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扩大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的政治影响。朱德60寿辰之际,在上海,文化界、新闻界的很多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出席了中共驻上海办事处为朱德祝寿而举行的座谈会;在香港,何香凝、彭泽民、陈铭枢等60多人以及外宾侯利嘉副主教、路透社记者威尔逊也赴会参加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举办的祝贺宴会,并在最后由何香凝起草祝寿电文。

为国统区民主进步人士祝寿,是中共在国统区进行统战活动的有效载体。抗战期间,著名民主人士马寅初因公开要求政治民主反对独裁而被捕入狱。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代表中共中央驻重庆办事处为其60寿辰送贺联:“桃李增辉,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以鞭挞国民党的残酷迫害,歌颂马老的高尚人格。毛泽东也曾指出:“党外也有很多受青年尊敬的老人,例如马相伯就是一个,他做寿时我们共产党还打了贺电去,因为他主张抗日与民主政治。”[13](P261)在为知名学者梁希所举办的60寿辰会上,周恩来祝酒说:“中国需要科学家,新中国更需要科学家。”“新中国总要到来,到那时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梁希激动地表示:“我无室无家,有了这样一个大家庭,真使我温暖忘年。”[21](P530)中共为民主人士祝寿,有力地团结自己的政治盟友共同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

庆祝斯大林60诞辰,则中共是尊重共产国际的组织领导,维护国际共运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党委、陕甘宁边区政府等联合举行庆祝斯大林60诞辰大会。此前一日,毛泽东还特地在《新中华报》发表《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指出:“庆祝斯大林,这就是说,拥护他,拥护他的事业,拥护社会主义的胜利,拥护他给人类指示的方向,拥护自己的亲切的朋友。”[13](P657)多年后毛泽东曾再次表达了这次祝寿的目的:“把他当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22](P126)。通过包括向斯大林祝寿在内的多种形式,中共表达了对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也使自己得到对方的支持,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获得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借助祝寿活动改良社会习俗

改良社会习俗,是延安时期中共构建全新社会的重要内容。“仪式是一种手段,社会集团可凭借这一手段来表达和加强集团的情感与团结,从而使其成员达到一种情感上的一致性。”“社会可借助仪式以确立某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而大多数仪式的价值也正是社会的共同价值。”[18](P2-3)延安时期,当祝寿由生活仪式演变为政治仪式,致力于服务革命事业时,它就已经被注入崇高和道义的意蕴而发生质的提升,本身就已经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质,对社会习俗改良起到引导作用。

首先,延安时期的祝寿活动,是在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的贺寿习俗。延安时期的祝寿活动全无一般祝寿活动中的繁文缛节、吃喝送请、馈赠请托和阿谀奉承。以徐特立66岁寿辰为例:祝寿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内热烈举行,参加者为全院师生。先由副院长介绍徐老生平,相继由同学们献旗献花和致祝词,接着各位来宾和教授先后讲话庆祝,最后徐老作答词后散会[23]。祝寿基本环节如下:主持人评价生平→献旗献花和致祝词→受贺者答词→结束。祝寿简单而隆重。通过祝词、题词、贺电、贺信、诗词等方式进行庆贺活动,是延安时期开展祝寿活动最普遍、最主要的庆贺方式。早在徐特立60岁寿辰之时,中共就明确指出:“徐同志生日不收一切礼物只收信件和祝词。”[24]祝寿中许多贺信感情真挚丰富、文笔流畅、言简意赅、用典贴切、字字深情,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深情,不失为文坛佳作,历久而弥新,回味无穷。以文祝贺为主要方式,跳出吃喝的旧窠臼,受贺者摆脱了迎送招待宾客之累,祝贺者免去了购置寿礼薪资之扰,不失为文雅之举。延安时期的祝寿活动在承继中国传统礼节的欢快喜庆之时,更给其带来了清新文明的空气。

其次,延安时期的祝寿活动,是在确认和强化平等团结友爱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延安时期有为党内德高望重者举行的祝寿,也有为普通革命者的祝寿,更有为领导者和普通革命者共同举行的集体祝寿。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就曾为三位老炊事员祝寿,党的领导人林伯渠和谢觉哉亲自主持祝拜仪式,受贺者则在主席位上入座[25](P41)。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为杨家岭56位50岁以上的同志集体祝寿,受贺者既包括毛泽东、朱德、徐特立、董必武、刘伯承等中共领导人,也包括劳动英雄,还有普通的伙夫、马夫。这样的祝寿诚如当时在会上致辞的刘少奇所说的:“这说明我们党对伙夫马夫与中央委员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是民主的,他们都是一个目的,为人民大众服务,只有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才配得上受人民大众的尊敬。”[26]当普通革命者自身,甚至和党的领导者一起成为祝寿对象时,祝寿就成为对革命队伍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的一种确认、体现和强化。受贺者因平等和受人尊重而产生自豪感,这就确立和强化了受贺者对集体的归属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使得大家在革命的凄风苦雨中能够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受贺者纷纷表示“努力工作,我是自动的”[27]。

最后,延安时期的祝寿活动,是在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劳动光荣的新型价值理念。1945年元宵节毛泽东邀请枣园乡24位60多岁的老年人一起吃寿饭,亲自为寿星祝酒并赠送日常生活用品作为礼物[28]。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给普通农民祝寿,这既是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承继,更展示了新型政权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昭示了新政权所倡导劳动光荣的新的价值趋向。劳动者受尊敬,成为社会的新主人,这是对几千年来“劳动者卑贱”等级观的彻底颠覆,展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新观念和新风尚。

总之,延安时期作为民间仪式的祝寿活动,进入中共的政治视野。这一时期举办的大量祝寿活动,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表达,成为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场景,极大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1]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N].解放日报,1946-11-27(1).

[3]昨日各界热烈祝寿[N].解放日报,1946-12-1(1).

[4]周恩来同志祝词[N].解放日报,1946-11-30(1).

[5]彭德怀.你创造的人民军队已成为保卫人民利益的坚强力量[N].解放日报,1946-11-30(1).

[6]叶剑英.千万人民同声歌颂你的英雄事业[N].解放日报,1946-11-30(1).

[7]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华民族的光荣[N].解放日报,1946-11-30(1).

[8]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刘文耀,杨世元主编.吴玉章年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董必武同志六旬大寿,中共中央特电庆贺[N].解放日报,1944-01-03(1).

[10]朱德.祝刘师长五十寿辰[N].解放日报,1942-12-16(1).

[1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2]中共中央庆祝徐特立同志七十大寿的贺信[N].解放日报,1947-01-10(3).

[1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毛泽东.吴玉章寿辰祝词[N].新中华报,1940-01-24(3).

[16]董必武.董必武诗稿[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17]孟东.延安时期不寻常的祝寿活动[N].人民政协报,2012-06-07(5).

[18]吴晓群.古希腊仪式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19]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政府等函贺朱总司令寿诞[N].解放日报,1946-12-01(1).

[20]加紧备战生产,就是最好寿礼[N].解放日报,1946-12-01(1).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1898—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3]庆祝徐老六十六寿辰[N].解放日报,1942-02-06(4).

[24]恭祝徐教育部长特立同志六十寿辰[N].新中华报,1937-01-30.

[25]陈俊岐.延安轶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6]中央办公厅行政处举行集体祝寿[N].解放日报,1944-12-18(1).

[27]警一旅为五老祝寿[N].解放日报,1944-12-16(2).

[28]李根萍.宝塔山下的沉思[N].解放军报,2013-09-02(11).

猜你喜欢

祝寿解放日报延安
群仙祝寿图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外婆的祝寿野餐会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走进延安
千万不要给我祝寿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