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民俗体育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2015-02-23陆航
陆航
苏南地区民俗体育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陆航
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是名闻天下的“鱼米之乡”,更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南京秦淮灯会、苏州端午习俗都是此地域民俗体育文化的杰出代表,该地的民俗体育继承吴地水乡特色以及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在分析苏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当前的发展现状,对其传承与保护进行了积极探讨。
苏南;民俗体育;文化保护
所谓的民俗体育,即指具有风俗习惯、地方风情等文化特色,也可能是当地居民在生活发展中进行民俗祭典而逐渐形成的体育表演行为或对应活动,苏南地区囊括地域大,指江苏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加之后续发展中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传承,使得此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鱼米之乡”人民的淳朴情怀,为此地民俗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苏南地区民俗体育项目分析
综合来看,苏南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以无锡、苏州及常州最具代表,其中,无锡北靠长江、毗邻太湖,拥有众多的水道,基于此,无锡文化中水文化绝对位居重要的地位,正是围绕水,此地域的人民创造出了很多的民俗体育项目,如最为著名的赛龙舟,以及渔舟剑桨、花船舞等等,无不展现着美丽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究其特点看来,有以娱乐为主的民俗体育,像马灯舞、茶花担舞、男欢女嬉等,还有些民俗体育项目很多与军事相关,像其中的马叉舞、九连环、大刀舞以及盾牌舞等,相比于苏州民俗体育项目,无锡的民俗体育更具多样性。具体说来,其大多具有地域的独特性,大多与水、船、鱼相关,像摇快船、摇大槽、南船拳以及荡湖船等等,其中的摇快船是一种岁时节日比赛,源自苏州周庄等地,举行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及三月廿八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凝聚成了该地喜庆丰收、良辰佳节等保留节目,群众也是喜闻乐见。比赛时农民自备船只、锣鼓以及道具、服装等,在赛场上自娱自乐,趣味十足,使得该地的风土民情得到了有效的展示。此外,此地的体育民俗项目还涉及到了龙舟会、打连厢以及花鼓等众多方面,使得其颇具娱乐性、艺术性以及竞技性,组成了此地丰富的娱乐生活[1-2]。
在常州的民俗体育项目方面,基于其山区平原兼有,地形复杂,使得其文化并不像苏锡等地那样突出。此地的民俗体育项目与水相关不大,像前述提到的龙舟等,在苏南地区流行的其他民俗体育项目,此地或多或少会有,其种类较为复杂,如跳五猖、跳蟠神等宗教仪式类项目也比较多,属于摊舞系列,其功能涉及驱鬼逐疫、祭祀等方面。还有地域杂技类项目,像高跷、金坛抬阁等,特别是后者,更是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源起于戚继光在金坛打败倭寇后,金坛百姓欢庆胜利的表演在金坛金城镇及周边地区较为流行,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杂技娱乐表演及戏剧造型艺术的综合形式,增添了其独特的韵味。
二、苏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
(一)富含生活娱乐气息
在苏南地区的发展中,因为其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汇聚了很多于茶业、渔业相关的生活文化,其对应的活动涉及了打鱼、捉虾、采茶、等众多活动,构成了对苏南地区真实劳动生活的写照,使得其形成的民俗体育文化与其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像其中的“男欢女嬉”及“渔篮虾鼓舞”等等,体现这地域的文化特色,其中的“跳板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昆山市千灯镇,其运用的时间为婚礼,一般情况下是向新人、亲戚敬茶所要用到的礼仪,具体说来,一般是一青年男子两手托两茶盘,其上置有茶杯,借助于对转、举、托等动作的运用,使得茶杯纹丝不动,而舞姿优美惊险,令人叹服不已,此外,此地域的民俗体育项目也颇具滑稽特色,这一点在苏州的摇大槽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借助于各个角色之间的相互逗趣形式,使得丰富的表情和默契的配合为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行进中逢店必唱,并结合其店铺的不同去编制不同唱词,体现了苏南人们的生活情趣,并具有诙谐幽默的风味[3]。
(二)宗教信仰色彩浓厚
在当前的发展中,民俗体育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行为的存在,这也是其本质的体现,其内部常常存在着约定俗成的因素,并在不断地传播继承汇总中形成了其特色,使其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意。在传统社会里,基于人民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使得当时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天灾人祸不断,所以,最早的民俗体育往往包含了驱邪纳福等宗教信仰,敬畏并虔诚信仰神灵,这一现象在苏南的民俗体育文化里也得到了有效显示,如“跳五猖”“冻煞案”等最具代表。常州的“跳五猖”始于西周,这种民间舞蹈演变自祭祀神灵,其中的五猖,也称五方帝君为五行对应的神灵,在表演的过程中,村民身着古装,按照各自的扛旗、敲锣等,加之周围的气氛,形成了一派鞭炮齐鸣的欢腾景象,综合来看,寄托才是信仰的行为和意义寄托,使人们的秩序和价值取向得到积极影响,经仪式的庄严及节日的欢腾,将对生活的追求、念想等表达出来,当前发展中,此类祭祀神灵及驱邪纳福的体育项目已逐渐成为了此地域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4]。
(三)鲜明的吴地水乡特色
综合苏南文化不难看出,水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并演化和推进了该地域的文化发展,所以,水的属性是苏南吴地文化的特质。即便是发端于内陆地区的武术,也因为水的存在,使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拳种,也就是广泛流传于本地的船拳,这种武术因为在船头演练而闻名,颇具苏南水乡特色,由此不难看出,对于苏南人民而言,水赋予了其灵性,人们所进行的劳动及对应场所,因为水元素的存在,而得到了提炼和升华,使得水与该地的娱乐项目得到了结合,成为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苏南地区民俗体育的传承机制
(一)节日传承
在苏南地区,对于民族体育文化最原始最基本的传承,当属节日传承这一形式,以往的一些节日会因带有某种功能而存在,在近年的发展中,不断有新的节日加入,这使得以往的岁时节日发展成为了节日的综合体,囊括了很多的活动,究其本质而言,其依旧是以苏南民间的岁时节日为主要载体,像无锡江阴的茶花担舞,在该地的每年三月三日都可以看到,又像常三地会在端午节、清明节举行龙舟会,常州的冻煞案、跳祠山,岁时节日促进了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娱乐性的丰富化发展。
(二)向竞技比赛的转变
结合以往的苏南地区民俗体育不难看出,与现代体育的竞争及规则性相比,其更具随意性和娱乐性,传统的苏南民俗体育项目大多不存在严格的规则,偏重于娱乐性,但是在表演时显然会缺乏竞争性,此类现状的存在,使得其与现代体育需求产生了一些隔阂,这也使得对其的传承、推广与普及变得较为困难,综合其发展现状来看,该地的人们一直在寻求民俗体育的转向之道,这其中的代表当属苏州的龙舟会,其逐渐完成了与国际上赛事的接轨,发展成为了一项大型的运动项目,如在金鸡湖设置的赛道,宽为9 m,长为400 m,使用的小龙舟也达到了12 m长,并按照相关的国际准则设置了比赛的流程及设施等等,苏州端午节龙舟赛已颇具规模,成为了该市的节日主题活动项目,这种发展显然促进了对其的传承[5]。
(三)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于传统社会的发展这一基础,促进了苏南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要与现代文化进行冲突、融合,这样才能促进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有些会消失,有些会被继承与创新,正如苏南一代渔民逐渐老去,机动船则逐渐取代了帆棚船,这一现状带来的效应便是摇大槽也逐渐被遗忘。另外,苏州的摇滚灯等也面临艰难的发展现状,有的地区已经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了重点保护对象,江苏省已经评选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其具体的名录看来,已有14项民俗体育项目进入此名录,这对苏南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发展意义重大,且相关的文化遗产网站的建立,促进了其对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与社会传播,保障了民俗体育的完善发展[6]。
四、苏南地区民俗体育的保护策略
(一)纳入社会与学校体育中
新时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当还民俗体育于大众,具体说来,应当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渗透进苏南民俗体育项目,借此形式达到对该地民俗体育的保护。综合苏南地区近年来的发展可看出,该地政府也可以借助对全民健身推广的契机,将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渗透性推广,使得全民健身这一活动更具本土性。在该地学校教育的实施中,也可以借助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民俗体育进行推广,结合各个民俗体育活动的特征,在学校体育的开展中进行选择性引入,突出项目的娱乐性及健身性,促进学生对民俗体育活动的了解和继承,就宜宾而言,可在本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入男欢女嬉这一民间传统舞蹈,并逐渐组建起学校自己的舞蹈团队,进行相应的推广等,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其中来,使得民俗体育项目在现代化校园中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扬。
(二)促进对应保护向制度化发展
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制度化发展,旨在形成一种长久的保护机制,这也是民俗体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继而防止保护工作的短期性、形式性的情况发生,是促进保护制度化发展的必须。具体实施中,首先应结合苏南地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情,来建立起保护责任机制,并注意要将民俗体育的保护纳入后续的长期规划中,有效地联系起市、县、镇、村四级行政组成,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其的制度化保护;其次,结合苏南地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实情,有效建立对应的保护监督评价机制,对于苏南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定期监督与评估,借助这种方式,确保相应的保护资金运用到实处;最后,应当制定对应的保护规章制度,以此为基础,及时出台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针对性保护民俗体育项目,促进其传承与保护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发展。
(三)营造其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当前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其生存的文化圈的重要性,正如某种植物在脱离了其生长环境就很难生存下来一样,一旦缺乏传统文化的土壤,苏南的相关民俗体育项目的很难保护和继承下来,因此,营造其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当发挥当地舆论引导的作用,借助这种方式,去宣传苏南民俗体育项目相关的内容,在报刊、电视及网络等的联合作用下,使得苏南民俗体育的作用得到展示,提升公众对其的认知度,这对于打造民俗体育项目发展的大环境意义重大;其次,结合该地的民俗体育文化实情,认清其活动传承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苏南民俗体育项目“生态文化保护县”等等,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这方面有着成功的先例,像竹马等常州漂阳的民俗体育项目等等,均已取得了良好的保护,并逐渐设置为文化保护区,促进了地域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7-8]。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苏南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对于该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苏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入手,从促进对应保护向制度化发展、纳入社会与学校体育中等对其传承及保护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能为新时期的民俗体育文化保护及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1]连远斌.民俗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2).
[2]李晓明.淅江畲族民俗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 (12).
[3]刘红建.苏南民俗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8).
[4]刘杨洋.“鄂西圈”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3.
[5]张家林.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6]汤玉龙.苏南城镇居民休闲方式变迁与民俗体育传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7]王俊奇.江西客家民俗体育历史源流及其文化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
[8]任远金,陈双,卢玉.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与民间遗存[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2).
(编辑:张齐)
G85
A
1673-1999(2015)09-0134-03
陆航(1983-),男,硕士,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11)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及训练。
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