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与实践要求
2015-02-23王瑞兰
王瑞兰
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与实践要求
王瑞兰
人民至上性、民族本土性和实践创造性是中国梦的基本特征。实现中国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坚持关注民生并不断改善民生,坚定“三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四个全面”。
中国梦;基本特征;实践要求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与本质。中国梦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目前,我国正行进在共筑中国梦而推进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梦理论,辩证分析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与实践要求,坚定信心,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探索和持续奋斗。
一、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梦具有人民至上性、民族本土性和实践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一)人民至上性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为了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7。这三项基本规定是有机统一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为人民造福的过程。其次,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14。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再次,中国梦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满足全体人民对“人生出彩”与“梦想成真”的渴望,使全体人民成为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这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特征。
(二)民族本土性
中国梦是中国的国家梦,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显著的本土性,它所彰显的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不可能依靠其他国家支援或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发展自己,也不可能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梦是民族自立自强之梦,其实现主体是中国人民,实现路径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它是一条自主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和谐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成功之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形成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国梦的实现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自然也将在世界文明的新发展中烙下中华民族的印记。
(三)实践创造性
中国梦作为一种梦想、一种理想,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兼顾理想与现实,是理想与实践的统一,具有实践创造性。首先,中国梦承载着社会主义价值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也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创造活动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及已经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梦提出的最坚实的现实基础,它使得当今时代成为最接近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梦不只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目标的主观想象,它必须面对中国现实的基本国情。中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贫富差距、环境恶化、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种现实与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之间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中国梦要变为现实,有赖于人们脚踏实地的实践创造活动。其次,中国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进方向。中国梦的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按照中国梦勾勒的蓝图与指引的方向,不断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功。
二、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提出中国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梦想变为现实。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严格遵循、扎实推进,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当前,中国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腐败问题、公平问题、环境问题、民生问题等制约着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对发展问题的一种清醒认识,是对国人的一种警醒,提醒我们一定要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要被其他因素干扰而偏离方向。对外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实现中国梦的核心要求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发展”这一主旋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不断推进改革,才能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才有可能从宏伟蓝图变为生活现实。
(二)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人类的梦想总是相通的。中国梦也是世界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相连。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梦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与发展。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需要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则离不开发展。和平、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外部条件。中国的发展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任何动荡和战争都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合作与共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同时也有益于世界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在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应始终坚持共同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鼓励其他国家实现各自梦想,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分享,使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70。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打开了中国人的筑梦空间,同时也是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战略纽带。
(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由其人民至上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
实现中国梦,要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中国梦要始终关注民生改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许多影响人民群众生存状态的民生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教育、就业、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事关民生的工作都做好、做到位,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实现中国梦,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中国梦既是人民的民生梦,也是人民的尊严梦。中国梦的实现,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实现人民有尊严地生活的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切实把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民主充分、法治昌明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贯穿始终,使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四)坚定“三个自信”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信。中国梦与“三个自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主体都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体制转型对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的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依赖全体中国人民对“三个自信”形成的集中共识。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年来,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所作的贡献,也充分彰显了中国道路的活力与魅力。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而实践的成功也证明了实施的基本制度与指导实践的理论的成功。我们要对自己选择和创造的道路、制度及理论充满自信,坚信有了道路、制度、理论支撑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五)践行“三个倡导”
实现中国梦,必须践行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它与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首先,中国梦既是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状态的一种抽象描述,又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努力趋近的具体目标[3],而“三个倡导”不仅从国家与社会的宏观层面,而且从公民个人的微观层面,确立了中国梦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将高度抽象的“中国梦”命题具体化了。“三个倡导”是对中国梦核心内涵的具体呈现,它不仅使中国梦有了内在规定而变得可触可感,而且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行动方向,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其次,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构建了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当代中国人共同的价值信仰,体现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诉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统领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六)落实“四个全面”
中国梦的实现,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它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相辅相成,为实现中国梦确立了行动指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4]。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面对错综复杂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必须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利益藩篱,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支撑。只有不断推动法治建设,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国家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使“严”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5],涵盖当前中国治国理政的全部方略,让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梦想的关键节点。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8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用梦想凝聚力量”[6],励精图治、务实创新,正引领中国进入放飞梦想的时代。让我们一起点燃梦想,以实干为基础,以创新为翅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梦想成真。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徐治彬.“中国梦”的八个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
[3]肖国忠.“三个倡导”托举“中国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5).
[4]本报评论员.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02-26(1).
[5]本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2015-02-25(1).
[6]张宿堂,李斌,邬焕庆,等.领航中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述评[N].人民日报,2015-01-04(1).
(编辑:米盛)
D616
A
1673-1999(2015)09-0001-03
王瑞兰(1972-),女,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246003)思政部常务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2015-06-17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性化视阈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研究”(SK2013B293);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2014gxk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