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制药工程原理”双语教学的几点探讨——以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为例
2015-02-23孙初峰
李 佳,乌 兰,孙初峰
(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双语教学改革随着中国参与科技竞争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培养专业素质高,熟悉有关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战略要点,因此,强化英语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调整的重心之一[1].
“制药工程原理”是本校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化工制药类专业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起到承前启后、由基础理论向工程实践过渡的作用.制药工程原理的双语教学改革既受前期相关课程教学质量与方式的制约,又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效果,具有典型性,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对“制药工程原理”采用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深化双语教育研究,加强校园双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重点之一.
与其他地方高校相比,民族院校推行双语教学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特殊问题.首先,对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讲,其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这必然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其次,民族院校师资力量有限,能熟练用英语上专业课的教师很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双语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最后,目前还没有适合民族院校使用的制药工程原理双语教学教材[2].其他高校大多使用国外著名教材《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但这套教材专业性较强,文字和语句对民族院校学生而言偏难.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民族学生工程理念和工科思维,满足髙素质、创新型民族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认为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高等学校中,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①全外型:即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②混合型:即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互讲授.③半外型: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初级形式,即采用中文或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关键知识点及章节英语讲授或标注[3].民族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在师资力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术水平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从师资力量、学生的英语水平等方面考虑,不片面追求全外型双语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应采用混合型或半外型的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并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可根据前述对学生的测试结果实行循序渐进的三步走方式:第一步以中文授课,配以英语章节名称专业词汇和术语;第二步以中文授课为主,对部分章节采用中英文教学并重的方式;第三步逐步加大英语比例,基本实现双语教学.
2 双语教材的探索
教学改革之所以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除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外,另一个更重要的环节是一些原版教材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实施中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普遍使用的教材没有重大改革,缺乏对原版教材进行必要改编和创新.
由 MaCabe,Warren L,Julian C Smith和Peter Harriott(美国)主编的《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是一本在化学工程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名著,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影响力,被誉为是迄今最好的一本化工原理的英文教科书[4]..尽管《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有其突出的优点和特色,但由于国内外在国情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原版英文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教学要求、讲述方式及总体架构上与我国制药工程原理教学大纲有明显的区别,使用原版英文教材进行《制药工程原理》双语教学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①原版内容较多、取材丰富、不受学时限制,教材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90个学时才能讲授完毕.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较突出,按照正常教学进度,教师一般只能讲授教材中1/3至1/2的内容.同时,篇幅长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学时把握不住重点.②原版中各章节的例题和习题多采用英制单位,不符合国际化要求,给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计算带来不便.③双语教师多数都会推荐几本中文参考教材以便学生学习,原版内容与中文教材的顺序编排不同,而且语言难度较高,不易理解,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很大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④原版教材价格不菲,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将中外教材相互结合,汲取、借鉴国外教材中的精华和长处,剔除其糟粕,编写出既有科学性、先进性与适用性,又达到国际水平且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质量双语教学教材,以较少的投资、较快的速度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使原版教材本土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也是高校的双语教学试验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意义长远且重大.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英文版的化学教材还很有限,对于当前没有自编双语教材或英文原版教材影印本的化学专业课程,最简单的办法是将英文原版教材改编成讲义.在改编时为减少工作量,对英文原版教材可只做章节顺序的调整和内容的删减,以保持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对所有专业词汇、术语及化合物名称都给出中文注释,并附专业词汇和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方便学生自学和查阅.每章结尾也需要有中文概要,以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
3 双语教学课件的开发
多媒体组合技术在图片、视频、flash动画及仿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弥补双语教学影印版教材黑白图片的缺憾,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5].开发制药工程原理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借鉴传统中文课件中丰富的工程图片、优秀的flash动画和视频片段.学校和学院应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制药工程原理”双语教学多媒体研制更多支持,鼓励主讲老师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根据化工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要求,结合现在已有的中文课件,在编写过程中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的归纳法来组织课件内容,力求保留原中文课件的次序和安排,加入英文教材中最新的学科前沿、丰富的单元过程示例,以及新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合理调整例题、习题的深度、广度及启发性等,争取做到理论阐述简明,精讲多练,中英文对照明确,由简到难,通俗易懂,清晰明了[6].
4 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语课程的开设,首先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为困难的是课堂讲授英文的使用量如何把握,从教师的角度讲,专业课教师不像基础英语教师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课堂上完全用英文表达备课压力会很大,因此,学校应给予特殊政策大力培养双语教学的人才,调动教师投身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双语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给教师提供岗前英语培训,与国外高校进行教学交流的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5 教学课时的增加
高等工程教育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要求使得目前的理论课程学时不断受到压缩以增加实践课学时.本校制药工程原理的理论学时已压缩至90学时.由于制药工程原理课程涵盖了大量工程设备的选型与设计知识,而学生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接触过生产实际,对于这些工程设备的结构及其操作状态没有直观的认识,对设备里面复杂的流体流动状况及其伴随的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很难有直观的了解.而引入双语教学要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再加上学生的思维习惯问题以及英语水平等因素,讲授同样的内容花费的时间比单纯用汉语要多得多.实践证明,在开展制药工程原理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发现课时不足的现象.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对双语教学给予更多的关心.双语教学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所需要的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以鼓励双语教学的教与学双方.
本文结合民族院校的学生特点及专业实际,分别从教学模式构建、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创新、课件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就提高制药工程原理的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开展的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供同行借鉴.笔者深有感触,教师必须立足于专业特色及民族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才能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贾原媛,赵征.化工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广东化工,2013,40(10):174-175.
[2]雒春辉,张玉真.民族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4,42(11):243-245.
[3]张庆印.普通高校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4:195.
[4]袁光辉.地方高校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1,39(7):164-165.
[5]齐济,胡欣,李光浩,杨晓琴.“化工原理”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5):82-84.
[6]李金龙,隋国哲,邓启刚,李英杰,宋波,陈国良,张德庆.地方院校化工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5):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