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5-02-23邬欢欢吴刚
邬欢欢,吴刚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阿拉尔 843300)
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邬欢欢,吴刚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阿拉尔843300)
0 引言
随着新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推进加速,社会对高技能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大增,但学生就业困难与企业招聘不到可用人才的两难窘境却更加凸显,可见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此类差距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尤其严重。
根据统计,少数民族学生毕业以后找到的工作主要是文员类,部分男生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或者网络的维护工作。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会简单的文字图片编辑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竞争力已经减弱[1]。现在不管是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是既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当水平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小少数民族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找准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的问题,主动构建符合区域性特色的培养方式,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 民族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同时担任计算机专业民族班级的班主任,通过对同年级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的上课听讲,课后练习、考试等情况进行对比,平时与民族学生进行交流,与同行教师进行研讨等方法,总结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弱,学习自觉性不够。
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域差距,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偏弱等问题,特别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方面偏弱。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去理解程序运行、编写的方法和思路,运用数学或物理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些内容往往需要反复讲解几遍,学生才能听懂[2]。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学习,对于计算机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原理及技术不愿深究理解,只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强记硬背,考试就寄希望于任课教师划范围、圈重点,及格就算完成任务。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力度不足。
当前我校计算机专业和其他多数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相似,课程体系主要效仿研究型大学来设置。尽管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但还是存在趋同性,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型课程较多,应用型课程较少。在实践教学方面,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目标,也并未得到真正充分的落实[3]。例如,在学生大一大二的阶段,着重于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学习,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实践性教学。到了大三,涉及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又存在实践课过于集中的问题,要求在2周内同时开设2-3门课程设计,结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勉强进行实践活动也是走过场,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此外,学校教师大多毕业于研究型高校,其自身专业能力与面向实际工程的实训目标有明显差异,从而也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3)民族学生学习交流范围窄,职业规划不清晰。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使得他们在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同学中,可交流对象相对较少,因此社会交际面窄,信息相对缺乏。而汉族学生则可以凭借自身的语言优势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团体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汉族学生与外界信息交换的渠道很多,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也要优于民族学生[4]。少数民族学生可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匮乏,从而也降低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职业或学习生涯有所规划。部分民族学生认为已学到的一些专业知识“没有用”,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理论课程,学了以后对后继的学业和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学习生活较迷茫,甚至消极,这将对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2 符合区域特色的教学改革实践
民族地区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合适自己实际情况的培养目标,同时凸显自己的特色,才能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根据教育部2012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要求,我们确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民本)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数学和其他专业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综合运用、实施与服务等基本能力;满足新疆特别是南疆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在IT、通信等行业,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1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计算机专业已开设了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三个专业方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审美感和直观思维较好等特点,其人才培养应结合已有课程教学方面的优势,突出专业方向特色,以便面向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以我们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对民族学生的课程设置调整如下:
(1)基础教育阶段。该阶段的优化方式是压缩或合并计算机基础课程,加大实验课时在课程中的比例。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 (整合原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与外围电路 (整合原有的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结构与算法(整合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增加Linux实验操作内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以及新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此外,一些学科基础课程除了有课内实验,还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专业教育阶段。该阶段强化了网络应用与多媒体技术特色的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主要包括: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布线与系统集成、信息安全导论、网络管理与维护、Web应用系统开发、Web前端开发、面向对象技术(Java)、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等等,以及AutoCAD、Flash、3DMax等软件选修课程。
(3)综合实践阶段。该阶段加强了对交叉课程实践教学的融合,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把以前各专业课程开设的课程设计进行合并,整合为综合型、项目式的实训课程,即开设网络工程综合实训(第5学期)、软件项目综合实训(第6学期)两门实践课程,由教师团队进行指导,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完成实训任务。
2.2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根据课程设置安排,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一方面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另一方面又存在畏难心理。他们总是想让教师手把手地告诉自己每一步该怎么做,这样的方式显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实践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想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保障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即逐步完成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应用型实验(项目实训)、创新型(设计)实验,构建连续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应充分对民族学生上机实验加以指导,如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5],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然后在课程设计(实训)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具有民族背景特色的课题,同时加强对实践过程的指导,跟踪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完成进度,对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给出参考性的意见,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到毕业实习环节,采用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学院经过多年建设,相继与乌鲁木齐、西安等地的多家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公司实际运作的项目中,了解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规划的具体认识和客观评价。考虑民族学生实习兼顾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民汉学生搭配的方式,实行双向选择、双导师制,且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60%)和学院(40%)两方面决定。
2.3增强专业引导教育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会对所学的专业认知不清,尤其是民族学生,局限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更加模糊。因此,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引导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必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使其从专业发展、应用和就业领域等多个方面了解专业培养要求,尽早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做法还应将专业引导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大一大二阶段,可以通过班会、座谈等方式,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鼓励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讲解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到大三以后,利用专业教师和校外工程师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毕业实习;在大四阶段,则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去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看法及要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及个人能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激发专业自信心,增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
3 结语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通过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引导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正确认识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在实践过程中还会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学科竞赛等。我们将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握好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为新疆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张亚军,贺琛琛,王宏.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22:39-41.
[2]王胜,张邦华,刘宇.少数民族本科学员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A1):270-271.
[3]陈涛,胡成松.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4,31:25-28.
[4]李玉芳,刘洪光,曾小云.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8:44-45.
[5]吐松江·卡日,李风婷,范艳芳.新疆少数民族工科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2):91-9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combines teach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prac-tice,and builds the project-oriented,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which includes teaching,learning and doing.The mode uses the specific projects as the main line,and is driven by a series of tasks which are decomposed by the project.The mode puts the teaching content into the tasks,and guides students exploring independently,learning and cooperating,which trains students’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project.
Keywords:
Project-Oriented;Task-Driven;Computer Hardware;Teaching Mode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Minority Talents in Computer Major
WU Huan-huan,WU G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arim University,Alar 843300)
Talents Training;Teaching Practice;Computer Major;Minority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ject-Oriented,Task-Driven in Computer Hardware Course
HAN Yue-xia,XIE Fang-fang,CHEN Jin,XIE Zhi-y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3)
1007-1423(2015)28-0020-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5.28.005
邬欢欢(1982-),男,新疆阿拉尔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2015-08-04
2015-09-20
分析计算机专业民族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专业引导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和应对措施,对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计算机专业;少数民族
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o.TDGJ1537)
吴刚(1978-),男,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for minority students,combines with specific training objectives,and by re-searching on the curriculum,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etc.,puts forward reformation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Carries on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o the specializ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with Xinjiang local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