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鸭浆膜炎临床特点及科学防治

2015-02-23曾树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雏鸭浆膜纤维素

曾树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畜牧兽医站,广东 广州 511447)

雏鸭浆膜炎临床特点及科学防治

曾树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畜牧兽医站,广东 广州 511447)

在近年规模化养鸭生产实践中,雏鸭鸭浆膜炎成为一种高危害性、多发病种之一,使低龄雏鸭养殖面临高发病、高死亡率的威胁。深入研究本病临床特点,探索发现时下最高效、实用的科学防治方法,在以强化预防措施为主的前提下,优化了本病的药物防治方案,全面提高临床综合防治效果,对自繁自养的规模养鸭场极富指导意义,有利于养殖者规避本病发病风险、提升当前养殖效益。

雏鸭;鸭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临床症状;诊断;综合防治

鸭浆膜炎全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简写RA)”。本病是低龄雏鸭(易感群)的一种高危害性疾病,重点危害10~50日龄以内雏鸭,具有传染性强、发病严重、发病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1 病原学特点

本病病原菌为“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该菌对些抗生素敏感,但长期、大量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某些中草药有效成分也能有效抑杀该病原菌,且对动物免疫脏器负荷较轻、损害程度较轻微,是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防治方法。

2 流行病学特点

现代规模化、密集型养殖条件下,本病呈常年发病趋势,一般以初春、秋冬交之际,在阴冷、潮湿、换气不畅、密度过大、营养调节不均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最易发病;重点易感群是1~50日龄以内雏鸭,尤以14~20日龄雏鸭最易感,50日龄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鸭感染本病多为隐性病征,本身带菌但极少发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或受损皮肤、黏膜侵入创口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病鸭是和其它携带病原的成鸭、家禽、野禽等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包括带菌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养殖环境,特别是对饮食源、空气等构成污染,就会经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构成循环再传染。

3 临床症状特点

本病潜伏期约为1~7d,易感对象日龄越小发病及死亡率越高,多呈急性发病;若存在多种不良应激因素,会加剧发病雏鸭死亡率,经常未见明显临床症状即倒地猝死。病程较长者表现为饮食欲不良,消瘦脱水及贫血,精神萎顿,离群呆立或缩颈昏睡。多数病雏表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眼、鼻流出分泌物,眼部常粘结干固分泌物,肢体虚弱无力,运动失调,甚至出现间歇性痉挛、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此类病雏一般极少存活,半数以上经1~3d衰竭死亡;30日龄以上雏鸭病死率相对较低,多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经过,视具体的饲养管理水平,条件较好、管理到位的养殖场发病禽死亡率相对较小,约为10%~30%,反之可高达50%以上。

解剖本病致死病例,急性病例表现为机体脱水严重,肝脾不同程度肿大;病程稍长者,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常伴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膜亦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病变明显,肿胀、点状出血、异常色变(土黄色、灰褐色、暗紫色不等),质地变脆、易裂,肝表附着一层纤维素性膜,容易剥脱,或伴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腹部气囊后部见干酪样渗透出物,输卵管和关节出现轻重不一的炎性病变。

4 诊断要点

根据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和剖解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采集病料向实验室送检,采取细菌培养和镜检等实验室手段,在细菌分离培养条件下,采用血液培养基培养再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加以鉴定,再结合镜检见特征性菌体,即可确诊之。

5 综合防治

5.1预防

主要是消灭传染源,自繁自养场应果断淘汰带菌种鸭,避免造成垂直传染;购进雏鸭养殖必须加强检疫检验,防止引入发病(带菌)个体;落实养殖环境卫生治理及防疫消毒,抑杀环境中多量病原微生物,降低本病外源性感染几率,同时针对性给高危易感群投喂敏感抗生素(首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其次为磺胺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按药物标签说要使用,1~2剂/d,连续投喂5~7d,即可净化体内疫病原;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控制好鸭舍良性通风、环境保洁及干燥,勤抓清洁卫生,经常性实施环境、用具消毒,发病舍宜作带鸭消毒1~3次;有条件的规模场可采用相关疫苗进行接种,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活苗2种,常用福尔马林灭活苗给1周龄雏鸭作2次皮下免疫接种,其保护率可达80%以上,预防效果效果较好;建议养殖期末务必采取“全进全出”制,全出后实施到位消毒及坚持足够休养期,是降低下一批次雏鸭养殖历史病复发风险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5.2治疗

本病治疗的主线是合理应用敏感抗菌素,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宜先以少数发病雏作药敏试验,优选其中最敏感制剂进行冲击给药,维持足量、持续的有效药物浓度,争取短期控制病情。鉴于雏鸭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建立健全,笔者认为雏鸭用药必须考虑减轻肝肾负荷,尽量少用磺胺类、土霉素等代谢时间长、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推荐采用优势组方为: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协同增效),拌料或混饮,1~2剂/d,连续投喂3~5d;同时混饮高纯黄芪多糖(免疫机能增强剂)+复方电解多维(含动物必需的多种矿微、维生素、能量剂等)+糖水(葡萄糖、红糖、白糖、蜂蜜均可,加速利尿排毒,补充体能)。本处方经实践验证,综合治愈率达90%以上,对病雏鸭免疫脏器、消化系统的保护性较好,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7.088

猜你喜欢

雏鸭浆膜纤维素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纳米纤维素自愈合材料的研制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苎麻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Cd含量快速测定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