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体会
2015-02-23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作者单位: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李先慧,黄 涛,刘德贵,王晓娟,张彦标,薛 刚
高原地区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体会
作者单位: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李先慧,黄涛,刘德贵,王晓娟,张彦标,薛刚
[摘要]目的总结在高原偏远地区利用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的经验,为今后类似伤员的空运医疗后送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对2010年12月5日道孚草原火灾中因救火受伤的3例伤员(其中1位为特重度烧伤,2例为轻伤),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直升机在休克期内完成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经过积极的准备和组织,在后送全程的各项保障下,全部伤员安全后送至目的地。结论准确的评估病情、周密的保障预案和精细的途中监护,是在高原地区开展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重度烧伤;休克期;空运;后送;高原
2010年12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发生草原大火,造成当地群众及参与救火的解放军官兵重大伤亡,我院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出色地完成了尚处于休克期的重度烧伤伤员的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笔者对此经验总结如下。
1基本情况
伤员共3例,受伤时间大约为2010年12月5日15时,均为男性,其中2例为轻伤,1例为特重度烧伤。重伤员年龄20岁,烧伤面积达55%,其中Ⅲ度烧伤面积达45%,主要位于头面部、背部及双下肢,伴有严重的吸入性损伤。伤员在受伤后2 h被送往当地医院,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在经过清创包扎等简单处理后继续后送,于12月6日凌晨2时30分后送至甘孜州人民医院。与此同时,本院救护人员于12月5日17时左右接到任务出发,经陆路前接伤员,经过约8 h车程,于12月6日凌晨1时30分时先于伤员到达甘孜州人民医院,并积极做好相关救治准备工作。在伤员送达后,立即对特重度烧伤伤员行气管切开术、积极补液抗休克治疗。但该伤员病情严重,已经出现血红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当地医疗机构不具备进一步救治能力,因此在向上级申请空中医疗后送并得到批准后,于2010年12月6日12时(伤后21 h)登机,经过1 h空中飞行和30 min地面行程,于13时30分左右顺利到达本院。
2后送的组织与实施
2.1后送前准备
2.1.1伤员病情评估该伤员处于休克期,且出现血红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受当地医疗条件的限制,如果选择继续等待度过休克期后再后送,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延误治疗时机,极大地影响预后。同时由于高原地区地形复杂,陆路交通不便,后送伤员行程过长,且不可控因素较多(如堵车、机械故障等),十分不利于陆路后送。因此经过现场医疗专家讨论评估后,认为空运后送是唯一利大于弊的选择,可以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2.1.2物资及人员准备本次空运医疗小组成员共3人,由2名医疗专家(我院急诊科、烧伤科主任)和1名护士(烧伤科护士长)组成,携带物资包括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手动吸引器、氧气枕及各项抢救药品和器材。
2.1.3后送预案的制定后送预案包括运输方案和治疗方案,本次空运医疗后送运输方案由军区直接下达命令,某部实施执行。治疗方案经现场全体医护人员讨论,并进行纸上模拟推演后,根据推演结果制定,确保后送过程安全。
2.1.4伤员的准备后送前伤员的一切准备以保证后送途中的呼吸、循环稳定为目的。对该重伤员着重检查了气管套管是否固定通畅,以防导管在后送过程中脱落或移位;给予了留置导尿及深静脉置管,确保后送过程中观察尿量方便,并保证静脉通道的通畅。
2.2后送途中医疗救护
2.2.1后送途中的治疗由于担负后送任务的直升机为非专业医疗救护直升机,空间较为狭小,医疗装备缺乏,在空中能实施的治疗措施十分有限。因此,尽量携带便携式的救护药材,途中重视各项监护指标,必要时予以简单对症处理。本次后送过程中1例轻伤员出现短暂心慌症状,经吸氧、口服葡萄糖等处理后好转;重伤员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生命体征一直较为稳定,按计划补液抗休克治疗,未作其他特殊处置。
2.2.2后送途中的护理首先妥善固定好伤员、担架及各种物资,重伤员采取平卧位,头部略微抬高,2例轻伤员采取坐位。途中特别注重输液管道及呼吸道的护理,由于飞行过程中大气压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液体滴速,因此仔细观察液体滴速,根据伤员尿量、心率等随时调节输液速度,保证抗休克治疗的效果。同时间断性在气管内滴入湿化液,防止气管内黏液结痂,定时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
3结果
飞机经过约1 h空中飞行后顺利到达机场,整个过程中3例伤员生命体征均较为平稳,随后立即由待命的救护车送至我院,在烧伤监护病房内进一步抢救治疗。两例轻伤员经烧伤治疗2 w后均痊愈出院;重伤员经过多次手术治疗后也已痊愈,目前正在进行后期整形及康复治疗。
4讨论
空运医疗后送在救治特重度烧伤伤员中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据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报道,他们每年收治的烧伤伤员中,有2/3通过空中后送[1]。而在我国通过空中后送的重度烧伤伤员比例极小。空运医疗后送具有平稳舒适、速度快、不受道路限制等优点。西南高原地区,由于受地形限制较大,陆路交通不便,耗时长,固定翼飞行器往往难以到达事发地点,因此,通过直升机后送重伤员几乎成为了唯一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途径。通过本次直升机后送伤员的实践,有如下经验和体会。
4.1情况允许时应尽早后送对于重度烧伤伤员后送,以往的经验倾向于休克期过后生命体征较平稳时实施[1-2],但随着对烧伤救治研究的深入,发现延迟复苏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是造成大面积烧伤伤员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的机制之一,后者更是导致烧伤伤员死亡的首要原因[3]。因此,通过空中后送,可大幅度缩短后送时间,只要病情允许,无论是否在休克期,均应尽早后送,甚至有时需冒一定的风险及时后送。通过本次医疗后送可以看出,特重度烧伤伤员虽然处于休克期,且已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前兆,但生命体征经过前期救治暂时平稳,在此情况下及时选择空运医疗后送,为伤员的及时复苏和后续治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事实证明,伤员后送至我院后,也确实出现了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及ARDS症状,但经过及时的肺灌洗、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CRT等处理后均好转,而这些技术在当地均无法开展。因此,如果当时没有选择果断后送,而是相对保守的等待度过休克期后再后送,伤员很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和肾功能的不可逆损害,造成严重后果。
4.2空运医疗后送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空运医疗后送往往涉及军地多个部门,需要密切的协同配合,完善后送计划方案,做到全程无缝对接,才能够确保整个后送顺利实施。近年来国内多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经验也证实,区域性空中救护体系的建立是提升国家和军队急救医学水平的必由之路[4]。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空中救护体系,缺乏专业的运输工具和合格的空中救护力量,这也要求在以后的卫勤训练及军地联合演习中,逐渐将空中医疗救护及后送训练常态化,同时可以向有着成功经验的美国等学习,建立空中救护指挥中心,完善医务人员和机组人员的培养体系,改装专用的卫生飞机等[5],这些都是我国亟待建设发展的问题。
4.3空运后送前准备远比途中救治重要空运后送的唯一宗旨是缩短后送时间,因此,空中运输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加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后送途中能实施的治疗措施有限,所以空运前各项准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空运后送过程中会经历大气压力的急速变化、剧烈颠簸、噪音以及氧分压降低等[6],所以必须全面评估伤员病情,权衡利弊,决定是否空运后送。简易呼吸器及吸引器是必须携带的设备,保证后送途中的呼吸道通畅,如有条件,最好配置心脏除颤仪。此类重要的抢救物资、器材和药品往往不容易遗漏,反而是一些细节较容易忽视。由于每次后送的实际情况均不尽相同,需要准备的物资也不一样,但目的都是确保伤员空运途中生命体征维护及急救。在我国缺乏专业救护飞行器的现状下,制式的抢救物资可能会包含过多不必要的物资,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在本次后送前,我们采用了纸上推演的方式进行各项准备,能够更好贴近实际,逐步核对,有条不紊,以基本抢救物资为基础,查漏补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兆明.烧伤患者空运中的注意事项[J].中华烧伤杂志,2000,16(6):378-379.
[2]尚咏.评价伤员能否空运后送的标准[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5,21(3):167.
[3]马明,张诚.烧伤延迟复苏后氧化应激反应与肠道细胞凋亡[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8,20(7):446-448.
[4]谭映军,罗皓,王魁英,等.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66-667.
[5]Hisashi Matsumoto,Tomokazu Motomura,Yoshiaki Hara,et al.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aeromedical disaster[J].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2013,28:1-4.
[6]陶军,邓明德,黄河,等.“5·12”地震伤员空运后送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64-465.
(收稿日期:2014-03-03)
文章编号1004-0188(2015)01-0066-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25
中图分类号R 594.3/64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