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老城区复兴中的“3D”改造模式研究

2015-02-22刘丽荣邱二龙

关键词:汕头老城区设施

刘丽荣,邱二龙

(1.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0;2.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汕头老城区复兴中的“3D”改造模式研究

刘丽荣1,邱二龙2

(1.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0;2.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在汕头老城区改造的城市设计项目中,通过研究分析AOD、POD、SOD等具体的内涵之后,认为将AOD、POD和SOD统一的“3D”模式较单一模式更适用于该项目。笔者致力于探讨“3D”模式的基本概念,内涵与应用形式,尝试将“3D”模式相结合,为汕头老城区改造复兴提供具体的应用策略。

老城区改造;3D模式;复兴策略;汕头

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与复兴是关系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英国《牛津词典》对于“旧城复兴”的解释为旨在为一个地区带来新的活力,发展新的组织。随着我国旧城改造的快速推进,城市规划关注的不仅是建筑与历史的保护问题,更多的研究历史保护区改造的更新模式和实施路径。目前,改造模式中比较普遍的是以开发商为主导的模式,但却造成了城市更新改造趋于雷同的局面。美国著名建筑师简·雅各布斯认为:“大规模改造并不能解决城市中现存的问题,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1]。因此,如何破解旧城改造复兴的单一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1 旧城改造的基本模式概述

当前以大规模和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为基础,学者们研究创新了其他旧城改造模式,其中三种主要的模式是SOD模式、AOD模式、POD模式[2]。

1.1 AOD模式(Anticip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AOD模式即规划理性预期引导,这是一种“城市规划—城市经营”的整合概念,是一种城市经营的新手段[3]。在“杭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中”,政府在试图将此地区打造成CBD前,率先引入AOD的概念,即在未来CBD核心区,政府以低廉的价格进行土地征收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未来的规划信息,以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公众心理预期,从而引导开发商在CBD周边进行相应的开发建设,促使尽快形成相应的配套环境和氛围。通过前期的准备和开发工作,待地块建设时机与项目开发成熟时,政府再开始对CBD核心区重点开发,由此预测,政府不但可获得高额的资金回报,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1.2 POD模式(Public-Oriented Development)

POD模式即公众预期引导模式,通过广泛、深入的大众参与,以促进公众对未来的规划发展形成一种预期[3]。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必将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政府科学有效地运用POD模式也可尽快的形成相应的市场需求,并通过后期的社会公开、公平监督,保证规划目标得以实现,从而避免来自社会各方不合理的干扰。

1.3 SOD模式(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

SOD模式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即政府利用自身优势,利用行政手段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进而获得空间配置的最优化[4]。例如,数年前青岛通过出让老城区用地,率先进入新区,从而实现老城区城市功能转移、空间疏解与优化、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多重目标。此外,SOD尤其是通过以政府为核心的行政中心转移,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示范效应和心理预期效应,是无法衡量的,也就是所谓的“SOD模式效应”。

事实上,不论是AOD、SOD,还是POD模式,都是基于政府主导城市规划的信息,控制投资资金,甚至掌握了城市开发投资组织权的条件,以操纵城市地区土地的增值,它们也可看成城市经营思想的体现[5]。

2 汕头老城区改造中的“3D”模式策略

2.1 项目简介

汕头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6]。

汕头老城核心区以西方星形城市规划思想进行建设,城市形态和格局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特征[7]。小公园位于汕头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国内罕见的星型放射性的空间特征,目前保留了完好的街道格局,以中山亭为中心,由五条向外辐射的道路与外环相接,形成放射环状的路网格局。但目前地块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部分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混杂,绿地与广场用地较少,缺乏公共空间;(2)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缺乏文化、体育等必要的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数量较多,标准较低;(3)主要道路交通较为混乱,街道景观较差,与沿街建筑立面风貌不相协调,道路宽度以7~15 m为主;(4)具有价值的建筑主要集中在规划区中部片区,并具备一定规模,但周边现代建筑的风貌与其不相协调;(5)建筑以质量较差的三类建筑为主,建筑高度大致呈现“东高西低,中部低四周高”的格局,规划范围中部存在部分高层建筑片区,如图1所示。

图1 汕头老城区现状塑模

本次规划紧紧围绕“老城区城市升级如何提升文物价值,彰显文化品牌”这一核心问题,采用“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复兴活力”的设计原则,将规划区定位为“中国开埠文化与海洋文化大博物馆、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家园”,打造一个集文化博览、休闲观光、购物餐饮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具有典型汕头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公众休闲片区,如图2所示。

图2 汕头老城区改造规划总平面图

2.2 “3D”改造开发模式实施策略

2.2.1 AOD策略——公布规划消息,营造先期环境

改造进行前,政府可采用AOD模式,通过各种传媒途径大力的发布相关的规划消息,既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又可以为规划的后期实施奠定基础。如规划的整体定位、开发策略和近远期目标等等信息公布于众,以此吸引后期居民回迁、招商引资,从而促使当地尽快形成与规划目标相一致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

2.2.1.1 规划以文化为依托

潮汕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海内外潮汕人的根之所系。汕头老城区作为潮汕文化与开埠文化的结合点和发生地,是古今文化交融的纽带。因此,如能在改造中充分依托本地文化,不仅重塑老城区的“形”,还能找回其文化的“魂”,打造心灵与物质的“双家园”,可以想见,无论是迁走的原居民,还是落叶归根的海外潮人,必将回归于此,形成汕头复兴的人力基础。

具体措施可以通过挖掘当地文脉,创造多元文化空间:(1)打造潮人精神家园。依托现有的建筑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性要素,集中打造一处核心文化腹地,途经各种优秀历史建筑群和开放空间,通过连续的步行交通系统使游客尽揽“百载商埠”的前世今生。(2)分片区保护历史街区。对历史步行街区实行分片保护,强化其环形放射状的路网形式和建筑布局,修缮连续的骑楼街道立面,恢复汕头鼎盛时期的整体风貌[8]。(3)建设城市博物馆群。合理利用片区内现有的博物馆资源,加以整合,适当新建或利用历史遗存改造成博物馆,打造一座“坐落在博物馆中的城市”。(4)合理利用当地宗教资源。修缮片区内现有的宗教建筑和祭祀场所,在保持原有风貌、尊重其原有的宗教祭祀功能的基础上,将其功能进行延伸,如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品牌宣传,以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休闲产业。

基于以上策略,独具文化特色的汕头老城区必将“形神兼备”,成为潮汕精神家园、海外潮人寻根问祖的目的地和广大游客体验文化之旅的必经之地。

2.2.1.2 规划以商机为吸引

老城区内的商业多为零售型,主要分布于建筑首层,经营类型较为单一。可以对原有商业进行重组,形成以休闲商业为主体,集展览、住宿、演艺、商务会议、宗教、旅游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发展模式。

在实际建设开始前,政府即可及时对外公布店面改造及铺位招租等消息,积极招商引资,为商业街的复兴带来人气。休闲商业应利用建筑首层商铺,加以整合,协调经营,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连续型商业街。利用原有潮汕会馆旧址,打造精品会所、主题会所、名人故居会馆和茶道馆等,以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精致的服务吸引游客;此外利用原有潮汕民宿打造主题客栈,以原真建筑和居住体验吸引游客参与,集聚当地人气。

同时,为弥补拆迁补偿带来的巨大财政负担和均衡地区发展,可考虑合理选址修建城市综合体。政府可事先公布城市综合体的选址、规划意图等信息,以期形成强大的社会心理预期和舆论效应。待其周围的开发环境和项目储备成熟后,政府再正式动工建设。如此不仅可以降低开发成本,还可利用城市综合体高额的土地租金回报弥补政府在老城区改造中的巨大投入[3]。

2.2.1.3 规划以宜居为基础

规划后的老城区不仅是文化的、经济的,更是宜居的。通过保留当地有价值的传统民居,改造后组织原住民回迁,保留传统的居住形式;延续传统的里巷式街道生活,以宜商宜居的复合模式为街道带来持续活力。而至于基地内缺少公共空间,可以新建公园和广场,为居民提供交流和集会的场所。另外,通过对分散的街巷空间进行整合,开辟若干城市广场,为市民提供日常交际与节庆集会的场所[9]。同时还需加强老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

2.2.2 POD策略——推进公众参与,打造和谐汕头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是当地的居民。只有原住民的积极参与,理解和支持,进而主动加入到改造的过程中,老城区才能复兴[10]。

为全面了解当地居民对老城区改造的预期,明确不同群体对于地区环境改造方法的差异性,并建立一套反映多元主体对该地块的环境改善意见,确认其中最具共识性的想法。项目组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基于POD模式的问卷调查。同时,还对若干设计师进行了相同内容的调查,以期获得两种不同群体之间对于改造的差异性看法,并综合各方结果,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造道路。

调查分析基于AHP法,分为三个层级[11]。第一层级为目标决策层——“汕头老城区改造预期”;第二层级为准则层,将上层目标转化为“改善交通与步行环境”、“加强街区景观美化”、“提高公共空间使用性”、“强化历史保护区环境特色”、“加强社区凝聚意识”和“加强地区形象设计与行销”六项准则,使被调查者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并通过统计方法得出各项综合贡献率高低;第三层级为方案层,即对第二层级的每项因素进行二次分化,如“改善交通与步行环境”分为“限制车辆进入”、“停车空间整治”、“人行空间改善”、“低碳交通方式的使用”4项;“加强街区景观美化”分为“栽植、美化并与地区特色相配合”、“铺地改善及整体规划”、“街巷设施整体规划”、“街巷招牌整体设计与管制”4项等。通过将第二层级的6项准则分化为24项具体实施手段,可通过统计运算得出其贡献率大小,进而得出改造的具体实施建议。

按照上述方法将调查信息进行第二层级的统计运算,所得结果如图3和4所示。

通过分析可得出,在当地居民层面,“改善交通与步行环境”和“加强地区形象设计与行销”的权重极高,说明居民更倾向于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改造。而在设计师层面,“强化老城区环境特色”和“提高公共空间使用性”权重最高,“改善交通与步行环境”和“加强地区形象设计与行销”次之,说明比起居民,设计师倾向于通过改造硬件环境来实现老城区的复兴。双方在“改善交通与步行环境”、“加强地区形象设计与行销”、“加强社区凝聚意识”三个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一致性,这说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交通、公共空间和社区性三个方面[12]。

图3 当地居民及设计师的改造意向比较

图4 居民与设计师综合后权重

双方的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强化历史街区环境特色”和“提高公共空间使用性”两个因素上,反应了当地居民更注重对环境和空间的软件改造而非硬件改造。这一点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在规划中更应着重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诉求,注重其改造后的实际生活感受,而不是只做表面工程。

为全面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现将调查信息进行第三层级的运算,可得到当地居民和设计师视角下24项实施手段对规划完善的贡献率(权重)大小,如表1。其中在当地居民视角下,贡献率大于35%的因素有“街巷设施整体规划”、“地标性历史建筑的保存维护”、“建立与邻近街区的伙伴关系”和“加强历史街巷空间的环境改善”4项,可作为规划改造实施手段的重要参考;贡献率在25%~30%之间的因素有“建立历史街区形象识别系统”、“人行空间改善”、“管制公共空间的私人占据使用”、“建立社区冲突管理机制”、“社区活动的多元主体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公共空间的营造”、“选择适当的街巷活动主题”和“限制车辆进入”8项,作为规划实施手段同样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而其他因素的贡献率则低于25%,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予以施行。

因此,在老城区的改造过程中,合理的采用POD策略以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对涉及自身居住区域的改造规划方案以及未来规划的实施方法建言献策,势必会对未来汕头老城区的复兴起到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2.2.3 SOD策略——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通过对基地内现状公共设施调研得知,首先,目前公共设施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为主,有少量的医疗、商业、娱乐及公用设施。规划区缺乏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商业、娱乐及公用设施等服务设施占总体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的比例过低[13]。如表2。其次,整个规划区内的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分布过于集中,分布不均,如图5。现通过居住人口规模测算和居住配套设施规划来实现规划区内的配套设施的完善,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1)居住人口规模测算。规划区的居住人口主要分布于居住用地和混合用地内。通过居住用地和混合用地的住宅建筑量对规划区的居住人口进行测算,判断出该地区约能容纳居住户数1.88万户、居住人口数6.0万人。

图5 规划区内用地现状图

(2)居住配套设施规划。根据人口测算,规划区可分为5个居住社区,每个居住社区人口1~1.5万人,分社区配置各项居住配套设施。考虑到规划区同时也作为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医疗、公共安全等服务设施同时需要为游客提供相关服务。规划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情况如下(图6)。

表1 当地居民和设计师视角下24项规划实施手段的贡献率(权重)

表2 地块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统计表

图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2.2.3.1 教育设施

根据《汕头市城镇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保护条例》(2006年12月1日施行),每千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学生数分别为70人、70人、36人。按规划居住人口6.0万人计,则规划区须安排的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就学人数最大值分别为4 200人、4 200人、2 160人。中学按50人/班计,须配套84班。小学按45人/班计,须配套90班,幼儿园按30班人/班计,须配套72班。

通过调研,目前规划区内现有中学5所、小学9所、幼儿园8所。根据《居住区设计规范》中“中学服务半径1 000 m、小学服务半径500 m、幼儿园服务半径300 m”的标准进行服务半径分析,如图7,得出结论:规划区内中学及小学数量较多,可适当减少或合并以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西南面幼儿园的数量过少,应适当增加。因此,建议拆除用地规模小、扩建难度大的中小学校,对保留的学校采取“原址扩建”。再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重新合理规划布置,目前区域内共规划中学(初中和高中)2所,小学3所,幼儿园6所,如图8。

图7 现状中小学服务半径分析图

图8 规划后的中小学服务半径分析图

2.2.3.2 管理服务设施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规划区应配套包括派出所、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菜市场等管理服务设施。但目前的管理设施配置不合理,建议策略为:保留现状3个派出所;保留现状的1个原有社区服务中心,新建4个社区服务中心;拆除沿路设置的市场,保留三处现状较好的市场,同时新建两处社区菜市场,新建菜市场可与其他服务设施合建,以实现管理服务设施的全面覆盖。

2.2.3.3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

规划区现有综合型医院一所,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可不单独设置门诊所。建议在各居住社区设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可与其它非独立占地的社区级公共设施组合设置,位于建筑物一层、通风采光良好的临街位置。如条件有限,选址于建筑物二层及以上时,则在同一楼层设置,并设置电梯或无障碍坡道,方便通行[14]。

2.2.3.4 文化娱乐服务设施

目前,规划区现状缺少供市民消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建议可在各居住社区内设置文化活动室,且与其他服务设施合建,并配置图书阅览、老年人活动和康乐活动等设施,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此外,在各居住社区结合绿地配建各种活动场地,设置成人健身休闲的娱乐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需要。

2.2.3.5 体育运动设施

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划不全面的缘故,现状中体育运动设施配置不合理,建议在各居住社区结合绿地配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置户外健身场地(包括室外器械场地及慢跑道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儿童活动场所等设施,满足各年龄段的居民健身娱乐需要[1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城市老城区改造过程中,AOD、POD、SOD模式不仅适用于汕头历史保护区改造项目,而且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3D”模式为规划提供指导。AOD可以用于政府在前期市场的引导,积极地营造与未来规划区域相协调的外部环境,为后期的建设打下基础;POD可以促使潜在的市场需求尽快形成,融洽政府与市民的关系,保证规划意图得以顺利实现,从而避免来自政府与市场的不合理干扰;SOD可以促使老城区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完善,提高居住质量,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4]。三种模式不仅不相互矛盾,而且能相辅相成、互补不足,为规划实施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通过“3D”模式的结合,可使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居住环境综合发展,全面实现汕头历史保护区的复兴。

参考文献:

[1]贝贝.旧城改造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市江北区旧城改造项目[D].重庆:重庆大学,2009.

[2]赵玉蕊.青岛旧城区改造项目控制体系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0.

[3]顾翠红,魏清泉.城市住区开发区位选择过程中的多方博弈及规划引导[J].热带地理,2008,28(5):428-434.

[4]何雪松.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9,35(36):30-31.

[5]韩学贵.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J].鸡西大学学报,2008,8(5):151-152.

[6]蓝志威.汕头市城市品牌塑造策略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

[7]尹正姝.城市历史核心区景观照明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8]汪浩.历史街区中保护对象及保护方式的研究——以绍兴市新河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7,23(6):90-94.

[9]周成玲.城市旧公园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10]王玉萍.城市旧城改造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11]张恺,周俭.法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以巴黎为例[J].城市规划,2001,25(8):37-41.

[12]梁春杭.城乡统筹下农村居住环境研究——以成都团结镇石堤村居住环境评价因子体系的建立与检测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13]陈敦鹏,李蓓蓓,蔡志敏.转型发展期公共设施规划标准研究[J].规划师,2013,29(6):52-57.

[14]梁容.基于土地经济评价的公共设施配套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15]丛杰.威海市边缘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问题研究[D].青岛:山东建筑大学,2009.

“3D”reconstruction model study in Shantou old town revival

LIU Lirong1,QIU Erlong2
(1.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New Energy and Building Energy saving,Guilin 541000,China;2.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0,China)

Nevertheless,at present these theories are only used in new town planning,and designers carry on their own design,not to mention combining these theories.Fortunately,the author participates in the urban designing program of Shantou old town reconstruc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 of AOD、POD、SOD,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models is more beneficial to the program.The article makes great efforts to discuss the basic concept,connotation and forms of application,attempting to combine“3D”model,in order to provide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y for Shantou old town reconstruction.

Old Town Reconstruction;3D Model;Revival Strategy;Shantou

TU984.2

A

1672-0679(2015)01-0058-07

(责任编辑:卢文君)

2014-1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8007)

刘丽荣(1964-),女,广西桂林人,教授,从事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研究。

猜你喜欢

汕头老城区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诗画汕头
汕头海关查获侵权玩具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