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规律研究
2015-02-22潘建科杨济源郭达洪坤豪杨伟毅卢家劲指导刘军
潘建科,杨济源,郭达,洪坤豪,杨伟毅,卢家劲 指导:刘军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3.香港东华三院针灸科,香港
◆文献研究论著◆
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规律研究
潘建科1,杨济源1,郭达2,洪坤豪1,杨伟毅2,卢家劲3指导:刘军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3.香港东华三院针灸科,香港
神经根型颈椎病;关联规则;聚类算法;刘军
刘军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骨伤科学术带头人[1]。从医20余载,在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上应用方药配合针灸、手法及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验甚众。本研究首先收集、整理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进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2~3],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4~5],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经验,以期为阐明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思想提供参考。
1 方法
1.1处方收集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3年4月刘军教授门诊治疗颈椎病的医案为来源进行筛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和《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7]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共筛选神经根型颈椎病处方500首。
1.2处方录入将上述筛选后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3数据分析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8],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按指定中药“神经根型颈椎病”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500首。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分析(包括聚类分析、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等)、新方发现。统计分析方法为该软件自带的挖掘算法,包括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9~10]。
2 结果
2.1用药频次见表1。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500首方剂中172个药物的频次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8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甘草、川芎、桃仁。
2.2用药四气分析见图1。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500首方剂中运用的172味中药总计出现频次为6459次,对其出现的频次进行“四气分析”,可见刘军教授治疗颈椎病用药以温药为主,其次为平、凉之品,少佐寒性药物。
2.3用药五味分析见图2。对刘军教授治疗颈椎病的500首方剂中所用中药用药频次进行“五味分析”,可见刘军教授治疗颈椎病用药以苦、辛、甘药为主,其次为酸、咸、淡、涩。
2.4用药归经分析见图3。对刘军教授治疗颈椎病的500首方剂中所用中药用药频次进行“归经分析”,可见刘军教授治疗所用的药物归肝、脾、心、肾经为主,其次为归胃、肺经。
2.5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见表2。依据方剂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9,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两两药物间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0.1以上的药对列表。
2.6药物核心组合见表3、图4。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用药核心组合的分析,按照相关度与惩罚度的约束,得出500首方剂中所运用的14个核心药物组合,列表中“0”条目下面的为基本的核心药物组合,“1”条目下面的核心药物组合是在“0”条目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进一步分析得到的,即核心药物组合神经网络。挖掘原来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为新方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2.7新方组合见表4、图5。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7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新处方。
3 讨论
由药物频次分析可得出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主要由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组成,体现了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活血化瘀、祛风湿、扶正补虚为主的治法。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素向·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治疗为祛风湿散寒,而刘军教授应用的祛风湿药中含有较多的祛风湿散寒药和部分祛风湿清热药,这与广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岭南地区的气候属于夏热冬暖类型,又属于湿热气候范围,其主要气候特征可用“湿、热、风、雨”4个字概括,故患者多夹杂湿热的症状[11]。此外,刘军教授还喜运用岭南中药,如五爪龙、黑老虎等,五爪龙又称“南芪”,与“北芪”——黄芪相对应,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在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多有应用,而五爪龙性甘、寒,归入肝、肺、肾、膀胱四经,五爪龙的主要功效为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和祛瘀消肿,可用于代替黄芪用于气虚而有湿热的患者。
由四气分析结果可见,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温药为主,其次为平、凉之品,少佐寒性药物。刘军教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总体病机当为“本虚标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瘀滞为标。由于岭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受到岭南地区特殊的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岭南地区的湿热、脾虚体质人群较多的特点,刘军教授认为岭南地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其次为湿热瘀阻,年长患者多夹杂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用药四气的分布情况与刘军教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思路以及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也是相互一致的。
活血化瘀药物味多辛苦,祛风湿药味多辛香走散,补虚药味多甘、微苦。从五味的分布中,可以看到药物的五味分析结果与药物频次分析的结果是相互一致的。中医学理论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故此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这三个脏腑功能失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活血化瘀药主归肝、心二经,入血分,从刘军教授的用药归经频率分布中也可以看到其临床用药的思路和经验与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理论契合。
从7个新处方的药物组成中,可以看到处方1的功效主要为补肾活血化瘀,适用于肾虚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处方2的功效主要为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血瘀阻络型颈椎病患者;处方3的功效主要为清热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瘀阻型颈椎病患者;处方4的功效与颈椎病治疗的相关性较小,体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局限性;处方5的功效主要为补肾活血兼清湿热,这与岭南颈椎病老年患者的最常见证型相符合,适用于老年肾虚血瘀兼有湿热的患者;处方6的功效主要为活血化瘀兼健脾,适用于血瘀型患者兼有脾虚症状者,这也与岭南颈椎病患者多有脾虚症状情况相契合;处方7的功效主要为健脾清热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热型颈椎病患者,同样与岭南地区颈椎病的临床处方运用情况相一致。
数据挖掘技术可有效地辅助进行中医处方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12],对于挖掘名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经数据挖掘发现的一些知识有时并不一定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研究者依据中医药理论和根据临床实际进行分析、判别。如新方发现得到的处方4,其功效与颈椎病治疗的相关性较小,体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局限性。此外,新方发现研究得到的处方,由于未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也只能给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果要应用新方发现研究得到的处方,需根据临床患者的实际进行辨证加减。
[1]刘军.锁骨骨折的外固定治疗[J].中医正骨,2013,25 (10):3-5.
[2]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54-257.
[3]潘碧琦,潘建科,刘军,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痛风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40-2043.
[4]Liu J,Pan J,Wang Y,et al.Component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dvancesin fuming-washing therapy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via unsupervised data miningmethods[J].Journal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33(5):686-691.
[5]Yang HJ,Shen D,Xu HY,et al.A new strategy in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method and techniques[J].Chin J Integr Med,2012,18(11):803-806.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8]申丹,唐仕欢,卢朋,等.含人参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2027-2032.
[9]唐仕欢,卢朋,李健,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14):1230-1233.
[10]唐仕欢,杨洪军.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进展述评[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359-363.
[11]潘碧琦,潘建科,刘军,等.痛风辨证分型与痛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2013,45(7):33-36.
[12]潘建科,何於,刘军,等.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方法的膝骨关节炎熏洗处方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677-1681.
(责任编辑:骆欢欢)
R681.5+5
A
0256-7415(2015)03-0244-04
10.13457/j.cnki.jncm.2015.03.117
2014-10-0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61700036);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资助项目(YK2013B2N19)
潘建科(1988-),男,博士研究生(卓越班),研究方向:骨关节退行性病变。
卢家劲,E-mail:kingsky88888@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