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0例疗效观察
2015-02-22徐武威
徐武威
三门县沙柳镇卫生院骨伤科,浙江 三门 3171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0例疗效观察
徐武威
三门县沙柳镇卫生院骨伤科,浙江 三门 3171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医组予六味地黄丸加味,西医组予阿法骨化醇片以及钙尔奇D片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同时应用中医组及西医组的治疗方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第2、3、4腰椎以及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BMD)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率、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86.7%、96.7%,中医组分别为66.7%、76.7%,西医组分别为63.3%、73.3%;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中医组、西医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第2、3、4腰椎及股骨颈BM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医组、西医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骨质疏松症;老年性;中西医结合疗法;六味地黄丸加味;阿法骨化醇片;钙尔奇D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的问题也不断加重,与之伴随的是一系列快速增长的老年性疾病和慢性疾病。老年性骨质疏松就是众多慢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其主要表现在患者骨量降低、骨脆性升高、骨微结构发生改变,临床表现多为患者变矮、腰酸背痛,容易发生骨折(生理性和病理性骨折)以及相关的全身骨骼性疾病[1]。目前,临床治疗药物也多为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形成两类[2]。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联合阿法骨化醇片、钙尔奇D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共90例。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55~70岁;病程0.5~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且经骨密度(BMD)仪检查确诊,所有患者的骨矿含量低于正常标准,腰椎X线检查发现,患者骨质存在明显的BMD降低,尤以骨盆、脊柱、腰椎等部位为重。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以及西医组各30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中医组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处方:熟地黄30 g,山药20 g,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 g。加减:遗精、体虚不堪患者,加莲须5 g,龙骨15 g,芡实10 g,鱼鳔胶15 g;阴盛阳虚、虚汗、骨痛患者,加淫羊藿、骨碎补各10 g,补骨脂15 g;更年期妇女可加龟板胶15 g。每天1剂,水煎,去渣留液,分2次服。
2.2西医组予阿法骨化醇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天1片,空腹口服;钙尔奇D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片,空腹口服。
2.3中西医结合组同时采用中医组及西医组治疗方案。
3组疗程均为6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腰部及股骨颈等部位BMD值的变化,并评价比较临床疗效。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BMD恢复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得以改善,BMD略微增加或保持原状;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BMD有继续降低趋势。
4.2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后显效率、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86.7%、96.7%,中医组分别为66.7%、76.7%,西医组分别为63.3%、73.3%。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中医组、西医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3组治疗前后BMD变化比较见表2。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第2、3、4腰椎及股骨颈BM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医组、西医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BMD变化比较±s) mg/cm3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中医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n中西医结合组30中医组30西医组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第2腰椎0.76±0.19 0.97±0.31①②③0.74±0.39 0.77±0.31 0.76±0.09 0.85±0.23 第3腰椎0.77±0.23 0.97±0.21①②③0.76±0.29 0.78±0.49 0.77±0.12 0.78±0.21 第4腰椎0.76±0.11 1.11±0.19①②③0.74±0.11 0.81±0.29 0.78±0.43 0.87±0.33股骨颈0.65±0.33 0.94±0.21①②③0.67±0.19 0.69±0.14 0.66±0.19 0.69±0.21
5 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病机以“肾虚缺精、脉阻血瘀”为主,其中肾虚为病之本,血瘀脉阻为标;因而临床治疗多以补肾壮精,活血化瘀止痛为主,达到强肾壮骨,肾生精,精主骨,骨生髓之目的。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壮肾补骨之效,能有效治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等症。临床治疗针对患者临床证候不同,加减用药不同,进而达到标本兼治之效。纯西医治疗仅通过补充人体所需钙质,虽然能促进人体钙吸收,降低磷水平,对促进患者BMD上升有积极的意义,但临床不良反应较多,且长期服用疗效欠佳。
本次临床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随访期间发现,患者在接受此种方法治疗时,对主治医师有明显的信赖感,对自己病情的恢复也有很大的信心;而只采用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的患者,则主观对病情恢复的信心不强,甚者存在多方疑虑。在对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比较方面,虽然两者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从显效率上来看,中医治疗优于西医治疗,而在BMD的增值方面,则西医较好,故在今后的临床诊疗中,可根据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结合患者自身的病情,进行辨证给药,从而提高疗效。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孟迅吾,王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10):1081-1087.
[2]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1,2(10):3-6.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10.
(责任编辑:冯天保)
R589.5
A
0256-7415(2015)03-0129-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062
2014-10-19
徐武威(1970-),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