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鼻疽的危害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对该病的控制建议
2015-02-22鲁金波陈杰王晓钧
鲁金波,陈杰,王晓钧
(1.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3.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马鼻疽的危害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对该病的控制建议
鲁金波1,陈杰2,3,王晓钧2
(1.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3.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系统病变,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
1 马鼻疽的介绍及其危害
1.1 病原学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所引起,该菌归属于伯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伯氏菌属(Burkholderia)。鼻疽杆菌为微弯棒状杆菌,大小不一,长为2~5μm,宽0.5~1.0μm,多孤立,有时可成对排列,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染色阴性。本菌为微需氧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上能产生一层淡黄色蜂蜜样菌苔,以后逐渐变为棕红色。该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
1.2 流行病学
感染病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马、骡、驴等单蹄马属动物对本病易感,马匹通常是慢性感染,骡、驴感染后常呈急性经过。康复的动物一般持续带菌。骆驼、狗、猫等家畜有感染本病的报道。野生或动物园内的猫科动物如虎、狮及狼、山羊和绵羊等动物也可感染,肉食动物可能采食了感染的动物而感染,牛和猪对本菌有一定的抵抗力。
该病在中东、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非洲部分国家和蒙古等国家一直存在。英国于1928年,美国于19世纪40年代消灭了马鼻疽。
本病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或经消化道、呼吸道而传播。本病无季节性,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初发地区,多呈急性、暴发性流行;在常发地区多呈慢性经过。
1.3 临床症状
根据马鼻疽的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4种形式:鼻腔型、皮肤型、肺脏型、无症状携带者。
(1)鼻腔型鼻腔型马鼻疽主要症状是鼻黏膜潮红,鼻炎,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上呼吸道出现结节或溃疡。溃疡通常出现在鼻甲骨的下端,鼻中隔软骨之上,溃疡数量不一,散在或成群,边缘不整,中央象喷火口,底面不平呈颗粒状。鼻疽斑痕的特征是呈星芒状。
(2)皮肤型皮肤型马鼻疽主要发生于四肢、胸侧及腹下,以后肢较多见,初期表现为沿皮肤淋巴管形成硬固的念珠状结节,然后破溃,形成深陷的坑状溃疡,边缘不整,底面覆有坏死性物质或呈颗粒状肉芽组织。
(3)肺脏型肺脏型马鼻疽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鼻疽结节大小如黄豆大,常发生在肺膜面下层,呈半球状散布在肺深部组织,有的隆起于表面,也有的密布于全肺,呈暗灰白色、红色或干酪样。
(4)无症状的携带者(隐性感染)病畜在马鼻疽发展几个月后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出现。感染的马从外观上看,完全健康,但是持续带菌,但鼻疽菌素试验为阳性,无可见的明显皮肤损伤和结节出现。
1.4 马鼻疽的危害
马鼻疽是人畜共患病,目前已造成全球多地区广泛播散。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必须高度警惕马鼻疽的威胁。本病不仅能引起大量马科动物的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菌对人也有感染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控马鼻疽。
2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对该病的控制建议
2.1 OIE对是否为马鼻疽的认定
马属动物具有以下情况可认定为马鼻疽:马鼻疽伯氏菌分离阳性,或是在有鼻疽样临床症状或与鼻疽病例在流行病学上相关,或是怀疑之前接触过B.mallei的马的样本,鉴定有B.mallei抗原或遗传物质,或者确定有马鼻疽伯氏菌B.mallei抗体。
2.2 OIE对于马鼻疽无疫区的认定和马贸易中控制本病的建议
OIE将至少在过去3年里,一直定期申报疫病情况,并且经过检验没有疫病发生的地区认定为无疫区。而且对于马贸易中本病的控制做了如下建议:从无马鼻疽国家或地区进口马属动物要在出生后或出口前6个月一直在出口国,装运当天没有临床症状。从受B.mallei感染国家或地区进口的马科动物装运当天没有临床症状,并在装运之前规定时间12个月内饲养在没有马鼻疽的区域,并且要进行隔离和测试,测试结果为阴性。
10.3969/J.ISSN.1671-6027.2015.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