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湖州丝绸复兴的路径
2015-02-22刘孝斌
刘孝斌
(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 313000)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 世纪海上之路,“新丝绸之路”战略诞生。作为丝绸的重要发源地,湖州在这场以丝绸命名的战略大戏中责无旁贷。新丝绸之路战略既是联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一座桥梁,也是吹响丝绸文化复兴、丝绸产业转型升级的号角。湖州以丝绸元老的身份在新丝绸之路战略中负有的使命是:重塑丝绸文化;振兴丝绸产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1 思想突围
1.1 湖州丝绸的历史与现实定位
实现湖州丝绸的复兴首先要从思想突围,打碎对丝绸的固有成见和思维模式,为丝绸文化和丝绸产业的发展奠定方向基调。在思想突围的过程中,第一步即认清湖州丝绸的历史与现实定位,准确把握湖州丝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湖州丝绸的历史定位为:湖州是丝绸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丝绸文化及丝绸产业的深厚底蕴。湖州丝绸的历史定位为湖州丝绸文化及丝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根基,这是湖州丝绸实现复兴的巨大动力来源,也是湖州丝绸复兴目标的潜在参照系。湖州丝绸的现实定位是:将丝绸打造成湖州的城市名片,把丝绸文化塑造为湖州集体人格的纵坐标,同时实现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解读为两个层次:一是丝绸产品功能的持续开发;二是丝绸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进。
1.2 正确评估湖州丝绸的社会贡献
仅以产业贡献率来衡量丝绸产业的所有贡献有失偏颇。在产业贡献率之外,我们应该关注丝绸给湖州带来的资产以及文化人格,这一切我们归之为丝绸的社会贡献。无疑,丝绸产业较之其他产业对湖州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丝绸搭建了湖州整个城市的历史框架,孕育了湖州的风土人情,一部丝绸的历史既是湖州从蛮荒到文明的演化史,也是湖州人寻找精神归属的心灵旅程。其他产业只是阶段性地存在于湖州历史,丝绸产业则伴随湖州从起源延续至今,丝绸产业对湖州的社会贡献超越其他产业太多。以社会贡献为考量,湖州不能失去丝绸产业,更不能失去丝绸文化,建议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扶持丝绸产业的发展,以弥补我们对丝绸产业、丝绸文化的亏欠。
1.3 丝绸文化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的主流形态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另一种形态即将登台——知识经济。丝绸文化在农业经济时代走向辉煌,在工业经济时代尽显颓势,但是可以预期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将邂逅巨大的机遇。知识经济时代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极大彰显,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给予文化史无前例的超然性地位。以此为逻辑轨迹,湖州未来的竞争力将倚重以丝绸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根底。时代的转换和交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转换是必然的趋势,然而谁会在转换的过程中崛起或没落是一种偶然。遵循必然的趋势,以长期性、战略性的眼光观照丝绸文化、丝绸产业,那么湖州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换的过程中实现崛起又何尝不可?
2 文化重塑
2.1 提升丝绸文化的心理需求层次
文化的心理需求有四个层次:好奇、喜欢、欣赏、认同。好奇是最低的层次,认同是最高的层次。将湖州的丝绸文化与文化的四个心理需求层次进行比对,发现我们对丝绸文化的心理需求还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湖州对丝绸文化的展示主要依靠丝绸文化遗址、旅游景点等物质展示形式,相对应地湖州人对丝绸文化的需求以参观的形式为主。湖州将丝绸文化理解为稀缺性资源,以此为基础,湖州将丝绸文化的宣传和营销定位在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上。稀缺性资源的排他性阻碍了丝绸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因而无法实现人们对丝绸文化的欣赏和认同。鉴于此,建议打破丝绸文化稀缺性资源的定位,实现丝绸文化的共享和共鸣,提升丝绸文化的心理需求层次。
2.2 整合资源,转化为湖州文化软实力
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成功转化的文化资源。世界上不乏文化资源相对贫乏但是文化软实力雄厚的国家和地区,其间的症结在于整合文化资源的能力。无法否认,湖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丝绸文化即为典型代表,但是湖州的文化软实力难言厚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文化资源的整合方式以提高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应把握统一性和差异化的结合,切忌一刀切的做法。具体而言,既要将湖州三县两区的丝绸文化资源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性符号的体系,同时保留各个区县丝绸文化的鲜明特色,切不可以固定的模式对所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程序化、流水线式改造。
2.3 通过宣传,播撒丝绸文化对湖州的归属感
湖州是丝绸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然而在对丝绸历史的认知过程中,较之苏州、嘉兴、杭州、成都等城市湖州并不具备明显的归属感优势。这与湖州对丝绸文化的宣传、包装、推广有很大关系。世界上因为宣传而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例子不胜枚举,成功的城市文化宣传核心要义是通过感性的表达方式播撒文化的归属感。从过去到现在,湖州对于丝绸文化的宣传差强人意,远不足以凸显丝绸文化对湖州的归属感。建议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提高城市文化宣传的地位,尤其是丝绸文化宣传的地位,通过事前精心的策划、事中多渠道的投放、事后持续性的跟进,最终将丝绸文化打造成湖州的城市名片,实现每一个湖州人的丝绸文化梦。
3 产业振兴
3.1 开发丝绸的新功能,提高有效需求
丝绸产业的振兴以提高丝绸产品的有效需求为首要突破点。丝绸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来自于外生存在的需求与内生创造的需求两重受挫。从目前形势分析,丝绸产品外生存在的需求即丝绸产品的传统需求已然定型,很难再有突破,因此突破点降落在内生创造的需求上。提高丝绸产品内生创造的需求意味着开发丝绸产品的新功能,并予以推广。一项新功能的成熟并得到市场的认可离不开两方面的保障:一是强大的研发团队做技术支撑;二是成熟的营销团队开拓市场。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予以解决,难点是前一个方面。建立强大的研发团队需要研发人才的引进以及研发资金的积聚,这是湖州丝绸产业今后的努力方向。
3.2 打造丝绸创新平台,突破技术瓶颈
湖州丝绸产业技术瓶颈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其中原因之一即为丝绸创新平台的缺乏。丝绸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在于最大化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湖州丝绸产业的整体性孱弱导致人才和资金成为丝绸企业普遍性的难题。在单个企业力量有限的大环境下,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将单个企业有限的资金积聚到一起,从而破除技术创新的资金困境。资金积聚之后,技术创新平台研发的成果可以在参与企业之间共享,如此以技术创新平台为中介一聚一散的过程解决了单个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的难题。技术创新平台的打造有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以行业协会的名义统一建立,也可以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形式建立,还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自由组合的形式建立。
3.3 改造传统模式,提高产业边际贡献率
除少数大规模企业外,目前湖州绝大多数的丝绸企业仍然延续着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丝绸产业边际贡献率的提高。打破行业内以作坊式为主流的生产管理模式,症结在于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因此,建议湖州丝绸产业的龙头企业,诸如丝绸之路、翔顺工贸等率先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治理体系,以垂范行业内其他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盘活人力资本存量,较之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更能激发丝绸企业的活力,更能充分释放丝绸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对于提高丝绸产业的边际贡献率有莫大帮助。
3.4 抓住战略机遇期,争取更多的产业资源
新丝绸之路战略提供给湖州的机遇绝不局限于精神动员的力量,还体现于获得丝绸产业资源的可能性。以丝绸为媒介,湖州有足够的理由参与到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建设梯队中来。湖州靠近海岸和杭州、上海,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规划中具备较大的区位优势。这对于湖州丝绸产业开拓更为广泛的海外市场以及开展更为深入的国际合作是莫大的良机。因此,建议湖州尽快制定对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纲要,并且在规划纲要中凸显湖州丝绸产业的重要性,以此争取中央的政策、资金、人力资本等产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