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2015-02-22
述评
2014 饲料业大事件及后续影响分析
一、政策和市场“两只手”推动饲料行业转型
2014年7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新修订发布的《饲料标签》正式实施,新版《饲料标签》在旧版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主要技术内容差异多达15项,在适用范围、标示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方面均有修订。
在2014年前11个月,国内猪粮比价均值为5.22∶1,猪粮比价下降速度较快,亏损程度深,持续时间长,为近三年来历史新低。受H7N9及祖代鸡存栏量影响,肉鸡苗及鸡肉产品价格下滑严重,肉鸡前10个月出栏同比减少18.3%。
影响分析:新版《饲料标签》的实施在市场方面将显现三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饲料标签新国标加大了对小饲料企业的考验,大型饲料企业市场容量有望扩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换证截止期,国内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获证企业数量从近9 000家减少到不足6 000家。二是对原料及产品品质控制更严格。新国标中增加了饲料、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等术语的定义,这使得饲料原料种类更加清晰,防止饲料企业混淆饲料原料概念,以次充好,有利于市场优胜劣汰。三是标签内容清晰分明利于传统养殖户选择饲料企业和产品,更有利于在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饲料。
从饲料消费量来看,养猪业对配合饲料的依存度约75%,家禽业对配合饲料的依存度超过90%,2014年畜牧业产能下调直接影响饲料市场需求。根据农业部前10个月监测数据显示,国内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4.4%,其中猪饲料同比下降3.3%,肉禽饲料同比下降5.8%。饲料产量经过近5年的快速增长后,在近年开始进入调整期,饲料行业进入依靠创新寻找新增长点以及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发展时期。
二、原料价格暴涨给饲料生产带来冲击
2014年饲料原料市场波动较大,其中蛋氨酸、鱼粉、玉米分别暴涨250%、68%、15%,在畜禽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而豆粕、棉粕、菜粕在上半年也出现短期上涨,进入下半年后逐步放缓。
影响分析:展望2015年及今后,原料成本压力在未来较长时期仍是饲料企业发展桎梏。
秘鲁超级鱼粉在2014年从9 500元/t上涨至15 800~16 000元/t,原因在于秘鲁关闭捕鱼季,导致供应紧张。从最近消息看,2015年1月份秘鲁鱼粉到货在2.5万吨左右,国内鱼粉供应紧张氛围可能初步有所缓解,但秘鲁新捕鱼季放开有可能在2015年4月,整个上半年进口鱼粉市场可能呈现供应紧张局面,其中高品质鱼粉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蛋氨酸供应缺口在于国内重庆紫光停产和国外几大龙头蛋氨酸企业检修等原因造成,背后也有蛋氨酸厂家、各级贸易商和大饲料企业的推波助澜。观察来看,当前蛋氨酸产能仍集中在少数寡头企业手中,全球蛋氨酸供应趋紧,但布局在向亚洲转移,赢创工业集团于新加坡新建的蛋氨酸一体化工厂已于2014年11月4日正式投产,另外,如果国产紫光在2015年复产,新加坡德固赛新产能在二季度末投放市场的话,对蛋氨酸市场供应可能有所缓解。
另外,玉米市场后期需注意霉变问题,2014年由于天气原因,造成东北三省玉米霉变率较高,引起行业高度关注,霉变现已造成玉米价格在品质上的差异。
三、MIR转基因玉米重获进口资格,可能推动2015年DDGS进口量再次提升
国家质检总局在2014年6月30日对外公布,截止到2014年6月16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在125.2万吨进口美国玉米及其制品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这些转基因玉米被全部退运。伴随中美商贸联委会召开,转机出现在12月22日,跨国种业公司先正达在这一天对外宣布,其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品种MIR162已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安全证书,可以正式对中国出口。
影响分析:退运美国MIR162转基因玉米的原因是该品种的转基因作物未获得农业部的审批,由此引发了MIR162转基因玉米、DDGS退运大潮。近年来,由于豆粕、棉粕、菜粕等蛋白原料价格走高,DDGS在饲料原料中的替代优势逐步凸显,国内饲料市场对进口DDGS需求较大,进口利润有保证。2013年,国内对DDGS进口量达到400万吨,相比2012年增长了68%。目前饲料原料市场上流通的DDGS中,更多来自于进口,其中90%以上均来自于美国。
此次进口窗口打开,与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召开的背后推动不无关系,中美双方会谈技术合作内容中就包括生物技术。按照往年进口形势研判,国内2015年DDGS进口量将逐渐恢复,并会重新加快,预计2014/15年度进口DDGS可能达到近600万吨的高水平。
四、盐业体制改革为“添加剂氯化钠监管之争”带来解决曙光
2014年,国内一些省份饲料生产企业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氯化钠被当地盐业管理部门查扣,继而引发了一场关于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监管争论。年末,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初步通过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方案出台在即,这给解决当下添加剂氯化钠的监管乱象带来了曙光。
影响分析: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监管争论矛盾根源在于,两部法规、两套国家标准对“盐还是氯化钠”的模糊判定。国务院颁布的两部行政法规《食盐专营管理办法》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部分地方盐业部门将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纳入食盐专营范围,从而出现了地方盐务局和地方农业部门监管法定主体争论,这将夹缝中的饲料企业推到一个尴尬境地。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核心内容是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方案实行,这意味着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监管权之争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由于专营在2016年才废止,从目前来看,在盐业改革正式实施之前还有较长时间,一些地方盐业管理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考量,还在干扰饲料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故饲料企业还是要先取得当地饲料主管部门支持,同时,建议饲料管理部门应积极出面协调,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行业正常生产发展。
五、预混料电商模式“试水”,发展有待观望
2014年,网络和移动互联营销在饲料业预混料环节开始试水,这些探索者大多是一些具备一定质量、物流优势的中小企业,如东立科技、江苏远方中汇、北京传是饲料等。直至在国内饲料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辽宁禾丰牧业在2014年也踏入电商领域,引发了业内较多关注,据了解,辽宁禾丰推出的线上预混料品牌为“维尔好”,该预混料产品仅通过网络PC端和移动互联网等线上工具进行销售。
影响分析:当前降低传统经销成本、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是大势所趋。养殖从业者日趋年轻化、学历化、网络化,加上预混料自身特点,这预示着预混料电商销售可能是一条新出路,但这条路未来到底如何,还有待观望。
三是线上销售需要品牌号召力,消费者对饲料质量难以确定。对大品牌企业而言,线上销售会对自身成熟的线下销售市场造成干扰冲击,产品价格界定、经销商利润、业务人员去留等一些列问题,都会迎面而来,所以说,大企业会慎之又慎,像辽宁禾丰所做的“维尔好”,仅只是线上销售,与线下不产生任何关联。所以说,要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对饲料企业还是个考验。
对中小企业而言,如果具备一定产品和物流优势,电商对其自身而言宣传有可能大于成交,甚至会带动其他产品销售,有益无害;一旦时机合适,企业也会占得先机。特别是在预混料产品上,网络销售肯定会让出合理利润空间,对养殖者者也是个吸引点。最终,预混料电商走势如何,还需要时间与市场的考验。(摘自山东科技报)
未来十年中国猪肉和大豆进口量将增长四成以上
据美国农业部2月份发布的长期预测报告显示,到2024年时,中国的粗粮和大豆净进口量可能较当前水平分别增长46%和 40%。
报告称,至少过去十年里,中国一直是棉花、大豆、油菜籽、大麦、豆油和棕榈油净进口国。自2008/2009年度以来,中国也开始成为猪肉、牛肉、玉米、小麦、菜籽粕和菜籽油净进口国,并于2011/2012年度以来成为大米净进口国。
报告称,未来十年里中国仍将是全球头号大豆进口国,到2024年时,中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将占到全球进口总量的71%,高于目前的65%。中国的棉花进口量也将比目前的偏低水平增长一倍以上,不过仍要低于2011/2012年度的创纪录高点。到2024年时,中国以及香港的牛肉和猪肉净进口量将分别增长71%和41%。中国是禽肉净出口国,到2024年时禽肉出口量可能增长12%。
近来中国的进口贸易已经对部分交易量偏低的谷物造成显着影响,其中包括大麦和高粱。过去三年里,中国一跃成为全球主要的高粱进口国,2013/2014年度的进口量达到420万吨,因为高粱是玉米的低成本替代品,未来十年里中国仍将是主要的高粱进口国。2012/2013年度中国的大麦进口量为220万吨,到了2013/ 2014年度,进口增长一倍,达到490万吨,到2024年大麦进口可能依然庞大。大麦需求来自饲料行业以及啤酒加工行业。(摘自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十三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做到一部规划一套人马,责任到人;做深做实前期研究,把重点问题研深研透,加强基础性研究,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坚持民主编规划、开门编规划,真正汇聚民智、体现民意;加强沟通衔接,齐心聚力,强化规划间衔接配套;倒排工作时序,按时完成各项编制任务,努力编制出高质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规划。(摘编自农业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