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2015-02-22尹红旗方晟昀柳延涛
尹红旗,魏 奔,方晟昀,柳延涛*
(1.兵团第四师七〇团,新疆 伊犁 835116;2.兵团第二师二十七团;3.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
新疆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尹红旗1,魏 奔2,方晟昀1,柳延涛3*
(1.兵团第四师七〇团,新疆 伊犁 835116;2.兵团第二师二十七团;3.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
黄萎病是向日葵严重病害之一。在新疆向日葵产区的初步调查表明,北疆地区向日葵黄萎病发生普遍,阿勒泰地区田间调查发病率普遍在10%,严重可达70%以上。本文主要从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疆向日葵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发展向日葵产业提供理论指导。
新疆;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防治
向日葵是新疆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于籽实营养丰富,含油脂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2014年,新疆向日葵种植面积超过20万hm2,其中,油葵种植面积8万hm2,食葵种植面积12万hm2。但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使向日葵单产受到很大的影响。向日葵黄萎病是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加大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新疆向日葵生产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 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
黄萎病主要在向日葵成株期开始发病,其中在向日葵花盘形成期至籽实成熟前易表现症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叶肉由浅绿变黄色,后变褐色,叶脉仍保持绿色。病情由下向上发展,最后全株枯死。解剖茎基部和叶柄,其维管束变褐色,茎秆上部维管束不变色[1-2]。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位叶呈斑驳状,严重时整株在花前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发病初期,病叶叶尖或叶缘局部组织青萎,边缘呈浸润状,黄化,褪绿,变褐干枯,最后除主脉及其两侧叶组织勉强保持绿黄色外,其余组织均变为褐色,易破碎,病叶皱缩变形。后期病株全部叶片都显著病变,干枯焦枯,植株稍矮化。
2 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
2.1 病原
向日葵黄萎病致病菌主要是大丽菌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范围广泛,除向日葵外,还能引起棉花、茄子、豆类、豆科牧草、草莓等多种作物发生黄萎病。大丽菌轮枝菌菌丝体初无色,有分隔,老熟时加粗变褐,大多能产生黑色微菌核。菌丝上生长直立无色的轮状分生孢子梗,一般为2~4轮生,每轮着生3~5个小枝,多者为7枝,呈辐射状[3-4]。分生孢子呈现卵圆形,单细胞,大小不一,此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2.5℃,生长适温20.0~22.5℃,高于30℃时不能生长。病菌休眠体为微菌核,由菌丝分隔、膨大、芽殖形成形状各异的紧密的组织体,大小(35~215)μm×(21~69)μm。孢子梗常由2~4层轮枝和1个顶枝组成。每轮有小枝3~4根,每小枝顶生1个至数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色单胞,大小(2.3~9.1)μm×(1.5~3.0)μm。
2.2 传播途径
向日葵黄萎病致病菌主要是大丽菌轮枝菌,该病原菌可以在土壤、病株残体及种子中越冬。一般向日葵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潜伏期一般为7 d。在温度10~33℃时开始生长,最适温度为23℃。低洼地或种植密度大时向日葵易发病,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
3 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黄萎病品种
目前,选育抗黄萎病向日葵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途径之一。可以利用野生向日葵资源将抗黄萎病基因转入优良群体,通过抗黄萎病病害水平鉴定,将多个不同抗黄萎病基因进行聚合,筛选出抗黄萎病向日葵品种。目前,市场上抗黄萎病向日葵品种有新葵20号、新葵22号、新食葵7号、新食葵9号、KWS303和K989等。
3.2 合理轮作倒茬
合理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抑制病原物滋生。有研究表明,通过与小麦轮作倒茬,可有效抑制黄萎病等土传病害,达到减轻向日葵黄萎病的目的,一般轮作期以3年以上为好。
3.3 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适期播种,采用合理栽培密度和科学水肥管理等措施,提高向日葵抗病性。在向日葵开花后,增施磷、钾肥,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病源,可有效控制病害扩散蔓延。
3.4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2)灌根: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量500 mL;(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4%络氨铜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施[5];(4)生物防治:在向日葵开花盛期至收获前期,使用盾壳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1]马立功,张匀华,孟庆林,等.向日葵黄萎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40-43.
[2]王玉杰,裴旭,高凤竹,等.不同向日葵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J].植物保护,2011,37(4):120-123.
[3]张经常.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12(4):39.
[4]高宏博,赵清,王冬艳.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19.
[5]王玲,王淑红,何建国.向日葵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甘肃科技,2010(4):162-163.
2015—02—05
*资金项目:兵团农业成果转化项目(2014BD025);国家级星火计划引导项目(2014GA891012);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项目(2014GB2G4101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16);兵团“十二五”油料作物攻关项目(2011BA005)资助。
*
:柳延涛(1979-),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高产栽培和绿洲农业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