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2015-02-22张自和

草原与草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草畜苜蓿草地

张自和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 兰州市 730020;兰州大学老教授协会,甘肃省 兰州市 730020)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张自和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 兰州市 730020;兰州大学老教授协会,甘肃省 兰州市 730020)

人工草地是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量一般是天然草地的5~10倍,且稳定、优质,在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占草地面积比例多在20%-70%上下,其比例每增加1%,草地动物生产增加4%以上。我国人工草地仅占草原总面积的2.1%,不但比例明显偏低,而且受自然条件制约、“重粮轻草”等观念影响,发展受限,影响现代草畜业的健康与有效发展。但随着生态建设、食物安全、草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工草地建设为重点的草业产业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推进我国人工草地建设,主要可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推动耕地农业转型,发展草地农业,为人工草地和草畜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在水土流失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扩大人工草地建设;在高寒阴湿和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人工草地与营养体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南方山区扩大人工种草,发展生态畜牧业;在传统农区,要防止以往将种草只作为副业、边缘化、分散化的倾向,而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效益,规模化、产业化,着力解决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设与持续性利用、草产品加工与高效利用、草畜配套与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科技支撑,并关注草畜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优势与重点,形成规模与特色,使草畜业真正成为现代化的产业。

1 我国人工草地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机遇

人工草地是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比例都较大,美国人工草地为13%,包括轮作草地则达29%,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生产牧草饲料的;加拿大1/5的耕地用于种草;西欧、北欧人工草地多占草地面积的50%以上;新西兰人工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9.1%,全国号称“一块绿毯”。人工草地稳定、优质,产量一般是天然草地产量的5~10倍,在世界范围内人工草地占草地面积的比例每增加1%,草地动物生产增加4%以上。

我国人工草地保留面积840多万hm2,仅占草原总面积的2.1%,不但比例明显偏低,而且还存在不少发展的障碍。

在牧区,由于干旱或高寒等自然条件制约,条件较好的土地多已开垦种植粮食作物,适宜种植人工草地的地方很少,缺少应有的发展空间。即便勉强种了,由于干旱缺水,管理利用不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况且,环境脆弱的草原牧区,要重在生态保护,而不是强其所难,既要承担生态保护的重任,还要成为畜牧业生产基地,扩大人工草地存在很大难度。

在农区,由于传统“重粮轻草”、“重畜轻草”等观念,认为除草都来不及,还种什么草,或者将种草视为可有可无,或将草“边缘化”,只种植在边远、贫瘠、干旱、坡大、沟深、沙化等次等的耕地上,使草地的产量和效益都难以提高。

在政策导向上,种植粮食有各种补贴,有最低收购价保护,而种草却很少,因此受到挤压,使种草的比较效益下降,处于难以发展的困难境地。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造成我国优质饲草生产和供应长期处于亏困或质量低下的境地,难以建立优质稳固的饲草料轮供体系,严重影响现代草畜业的健康发展与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这种状况亟待解决。

实际上,大力推进我国人工草地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必要性。

首先,在牧区建立人工草地,是解决牲畜冬、春饲草缺乏、应急救灾的需要。

第二,在农区加大人工草地建设,不但可以生产大量优质高产的饲草,发展畜牧业,还可通过草田轮作、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肥力,促进农业系统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大面积建设人工草地,可以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在现代农业和现代化大型养殖业发展中,大力推进人工草地建设,是增加规模效益、提高产业化水平的需要。

第五,要改造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人工草地与现代草畜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些规定尤其为人工草地建设与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9位院士提出的“关于我国‘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做出了重要批示,同时在考察访问内蒙古期间对草原恢复、城市绿化、草产业发展等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继续发展的希望与要求。

可见,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随着生态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家食物安全的需要,以人工草地建设为重点的草业产业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推进我国人工草地建设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2.1 推动耕地农业转型,发展草地农业,为人工草地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从我国草地农业与耕地农业交织更替的历史与现实可以看出,传统耕地农业从战国时代的“垦草”开始,到汉代“辟土殖谷曰农”,直到晚近的“以粮为纲”,将农业局限于开荒、种植谷物、生产粮食的单一耕地农业系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单纯的耕地农业忽视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忽视了动物生产,忽视了当今饲料用粮已占粮食产量的2/3以上。造成“人畜共粮”,以粮食作饲料,造成粮食及生产粮食的多种资源大量浪费。纵观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90%以上的动物食品由草转化而来,许多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依靠优质牧草生产畜产品,不但经济有效,而且获得的产品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现代草地农业,正是面对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的双重需要,通过粮草结合、林草结合、果草结合、草畜结合,实现多种农业系统的优化耦合,藏粮于草,藏粮于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农业系统的生态生产力水平。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我国将实现对传统农业系统的改造,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造,对重农轻牧农耕文化的改造,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进步,将对人工草地建设和草业发展奠定深远而基本的保障。

2.2 在水土流失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扩大人工草地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恢复建设,既是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推动草畜业发展的需要。应该选择合适的区域,如水土流失区、农牧交错带、风沙沿线,耕地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山区,相对集中连片,退耕还林还草。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在历史上,长期是畜牧业与种植业交替的地带,由于大量开垦、种植,虽为解决温饱起过一定作用,但却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与经济状况随之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如甘肃,在盛唐时期“河陇地区沃野千里,祁连山下牛羊弥望,胡商蕃客穿行如织”,丝绸之路盛况空前,“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但由于长期开垦、耕战,生态恶化,又演变为“陇中苦瘠甲天下”,这与耕地农业和超地带性垦殖直接有关。

实验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不但坡耕地退耕利大于弊,即使对良好的川塬地,用20%的耕地轮替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粮食的单产和总产量均可增加。从根本上说,黄土高原地区也许要通过对现有不适宜耕作土地的耕地退耕还草,建立大规模的人工草地,同时对大面积耕地实行草田轮作,建立家庭牧场和粮草兼顾的草地农业系统,应当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未来发展的根本途径。

前几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已有不少坡耕地退耕还草,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离开耕地,到城镇务工就业,农村许多边远、低产耕地陆续被撂荒,这种状况为进一步恢复植被、退耕还草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在一些人口较少、退耕地可以连片的区域或流域,扩大人工草地、包括放牧型草地建设,还可试行建立一些家庭示范牧场,发展放牧型畜牧业,对黄土高原的农业系统转型与环境治理将有重要示范意义。

2.3 在高寒阴湿与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人工草地与营养体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雨量和相对湿度较高、日照相对缺乏的西南岩溶山区和海拔过高、年均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青藏高原及其他高山地带,主要是大于零度年积温〈2500℃、年降水量〈350mm的地区,由于热量或雨量不足,一般籽实作物难以成熟,加之其他灾害频繁,籽实生产风险很大,更难以优质、稳产、高产,而且开垦种植籽实作物常常导致严重的水土流水。但植物营养体(茎叶)生产,即发展营养体农业,却可以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物种资源,也较为丰产、稳产,进而发展养殖业,增加食物产量,有很大发展潜力。而且较多的植物营养体又能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延长覆盖时间,利于水土保持。也有助于帮助困难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对生态保障、食物安全、使农业走上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等都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可见,营养体农业既是促进人工草地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现代草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4 在南方山区,扩大人工草地,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保障

我国南方的草山草坡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岭至淮河一线东南地区,草地资源十分丰富,面积近10亿亩,占南方15省市区土地总面积的26%。水热条件较好,产草量一般为北方草原的3-5倍,生态与生产潜力巨大。特别是南方人均耕地更少,仅靠耕地保障食物安全、改变食物结构、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度更大。近10亿亩草地是南方现有耕地的1.8倍,可供开发利用的约有4-5亿亩,是极为宝贵而富有潜力的土地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南方草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发展,草地围栏化、人工草地规模化、草畜品种良种化、放牧与舍饲结合、林-草-畜结合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等,也都有了新的进展,涌现出了如贵州晴隆等地的家庭牧场扶贫开发、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新模式。但是,南方草地分布零星、地形复杂、草质较差、交通不便,开发利用相对滞后,总体“发展速度慢、数量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推进力度弱的问题依然明显,产业发展十分乏力。”今后,南方草地应通过进一步合理开发、人工草地建设、草地高效持续利用与管理技术、草畜配套与高效养殖试验示范建设等,进一步研发示范,使南方草地在现代草畜业发展、国家生态保障、食物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5 在传统农区,扩大优质人工草地建设,全面提升草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大量事实表明,我国草畜业的发展,“难点在牧区、重点在农区,突破点在人工草地”。为了真正发挥草畜业的作用与效益,重点与关键在发展农区的现代化草业。要有计划的引草入田、实行草田轮作,像种植农作物一样种植人工草地,进而建立巩固、优质、高产的人工饲草基地,从根本上解决饲草料不足、营养不平衡,保证饲草料均衡供应,大幅度提高畜产品产量与质量、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

为促进在农区人工草地建设与健康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如下有关问题。

一是继续重视苜蓿种植及其产业化发展。我国苜蓿生产经历1996-2004年全国性退耕还林还草期间的种植大发展,2005-2009年因种粮补贴政策、使苜蓿比较效益低而被挤压的种植下滑,2000年以后因奶业振兴和对优质饲料的迫切需求,苜蓿种植又趋回升三个阶段,目前呈现继续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近两三年,如内蒙古阿鲁克尔沁旗,2013年苜蓿面积达60万亩以上,安徽五河秋实草业在上等耕地上连片种植紫花苜蓿10万亩以上,形成了苜蓿干草生产或青贮利用的产业化雏形,对全国苜蓿的产业化发展将起重要推动作用。但在许多地方苜蓿种植被“边缘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今后的发展,既要使苜蓿登上“大雅之堂”,像种粮食作物一样种植苜蓿,更要关注它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学的加工利用技术,300mm以下降水的干旱区重在生产干草,800mm以上降水的多雨地区重在青贮利用,二者之间的过渡地带生产干草与青贮利用相宜而用。总之,要让苜蓿在我国饲料安全、食物安全、生态保障与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而持久的作用。

二是密切关注禾本科饲用作物、特别是青贮玉米和燕麦草的生产与利用。玉米产量高和能量高,是人所共知的优良禾本科饲料作物,号称饲料之王,种植利用较为普遍。优质燕麦干草的生产与利用,近年来引起了奶牛养殖者的特别关注,因为优质燕麦干草能量高,蛋白质含量也不低,特点是钙、钾含量低于苜蓿,用以饲喂奶牛后能明显减少产后代谢病、产后水肿、产乳热等疾病的发生,明显延长奶牛利用年限。苜蓿、青贮玉米与燕麦干草搭配饲喂,会使营养更全面更平衡,奶牛饲养也会更健康更高产更有效。

三是农区种草不但要防止以往副业化、边缘化、分散化的倾向,更要真正立足于高起点、高效益,规模化、产业化,着力解决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设与持续高产、草产品加工与高效利用、草畜配套与管理系统建立、全程科技支撑,以及草畜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优势与重点,使草畜产业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亮点与生长点。

[作者简介]张自和(1944-),甘肃省会宁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草原管理、草地农业和草坪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2015-05-08

张俊英(197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牧草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从事草地管理与牧草生产教学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草畜苜蓿草地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苜蓿的种植技术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要造就一片草原
草地
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措施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
推进草畜联动 加快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