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蛋鸡的饲养管理
2015-02-22邱伟
商品蛋鸡的饲养管理
邱伟
(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乡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154400)
1品种选择
蛋鸡品种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优良品种蛋鸡是决定产蛋水平的高低的主要因素。目前白壳蛋鸡品种主要有海兰白、罗曼白、滨白、京白、迪长白等,褐壳蛋鸡品种有罗曼褐、海兰褐、尼克褐等。因为养殖户在选择品种和进雏时受到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比较多,但尽量要要选择一些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种鸡场孵化的雏鸡,确保不受品种退化、种鸡垂直感染等带来产蛋鸡生产水平降低的困扰。
2育雏期
因为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差,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对育雏室的温度控制要比较严格,1~3日龄雏鸡的室温为35~36℃,昼夜温差不可大于2℃;4~8日龄雏鸡的室温为32~35℃。随着羽毛的生长,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逐渐加强,能够逐渐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从第二周开始,每周下降2~3℃,直到21℃为止。在温度调节过程中要以鸡群状态为依据,不要只拘于温度的高低。如果育雏室温度适宜,观察雏鸡群可见动作活泼、两眼有神、食欲旺盛、饮水适当;均匀分散在育雏舍内,大群中有个别张口喘气的为正常;夜晚腹部紧附床面,稍有声音反应灵敏。室温过低,雏鸡表现为扎堆、精神萎靡、不愿活动;室温过高时,雏鸡张口喘气,饮水增加。饲养密度对于育雏能否成功也是至关最要的,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减少有害气体,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适应1~2h后即可初饮,使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大约在2~3h饮完,也可用5%葡萄糖或电解多维,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饮水2~3h后即可开食,如果开食时间太迟可导致雏鸡体力消耗过度,造成雏鸡体质虚弱,影响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开食料可选用玉米粉或全价颗粒料。
育雏期要逐渐缩短光照时间,不可随意延长光照时间。1~3日龄雏鸡需要全天光照,4~7日龄每天光照时间为13h,2周龄光照时间为12.5h,以后每周减少0.5h,直至11周龄为8h光照即可。
3育成期
蛋鸡育成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此阶段的管理关系到产蛋期产蛋水平的高低和高峰期持续时间的长短。育成期蛋鸡生长仍然迅速,而且此阶段疫苗注射比较频繁,很多疾病也常发生在此阶段。
现今的管理和饲养条件下,因营养因素的限制,各种应激反应和一些慢性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因素,4~6周龄阶段、7~18周龄阶段鸡的体重达不到标准体重是育成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采取一些方法使体重达到理想标准,为产蛋高峰做好充足的体能储备。具体做法为:控制饲料的营养,在配制饲料时,把蛋白质和能量含量适当降低,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为13%左右,代谢能降低到2.6MJ/kg,增加糠麸类饲料含量,粗纤维含量可为5%~7%。8~12周龄,粗蛋白不超过16%,从13周龄开始,每周降低1%,降至13%~14%为止,维持到开产前。在满足蛋鸡骨骼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尽量喂含钙较少的日粮,同时注意钙磷比例的平衡,防止发生软腿病。控制育成鸡的生长发育,只有同步达到体成熟、性成熟,才能适时开产。一般控制在175日龄开产,过早开产的鸡平均体重轻,产蛋高峰持续时间也短,而且在当年冬季还会出现换毛停产,需要1~2个月的恢复时间才能再开产,影响第二年春季的产蛋高产。控制光照,光照是促进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10周龄后的育成鸡对光照十分敏感,延长光照可促进性成熟,减少光照可抑制性成熟。
4产蛋期
为使蛋鸡保持良好的体况,为产蛋高峰期的做好充足的准备,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提高一个百分点,钙、磷平衡要及时调整,产蛋期钙、磷的需要量比生长期要高出3~4倍,高产期的钙、磷比例通常为6∶1,同时注意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容易引起缺乏,要及时补充。要逐渐增加照明时间,不可突然增加光照时间,使鸡性成熟过速。此时鸡泄殖腔周围肌肉组织弹性还未充分发达,会引起蛋鸡脱肛。产蛋期高峰期每天光照时间一般稳定在16h,最长不超过17h,光照时间不能随意缩短,光照强度不能降低,人工补充光照要求稳定。鸡舍内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减少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饲养员每天坚持早、晚各巡视1次鸡舍,观察鸡群采食和排粪情况,发现病鸡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