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使动词语义韵翻译研究——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专业文本

2015-02-22胡谷明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翻译

陶 源 胡谷明



致使动词语义韵翻译研究
——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专业文本

陶源胡谷明

摘要:致使动词语义差别细微,与名词的搭配具有倾向性,表现出积极、中性或消极的语义韵,是研究翻译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双语平行语料库更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真实和较大规模的语料。以俄汉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从翻译文本的特征来看,致使动词语义韵更加趋同于源语,与译入语相比呈现强化的特征;从其成因来看,源语的权势作用,俄汉语言语义表达式的差异,俄语动词体的差异和学术文本的翻译遵循“忠实原则”等,导致了翻译文本致使动词语义韵特征的形成。

关键词:俄汉平行语料库; 致使动词; 语义韵; 翻译

致使动词是“主体使客体产生某个行为(处于某种状态、具有某种性质)”的词*蒋国辉:《俄语使役句型模式的几个语义问题》,载《中国俄语教学》1993年第2期,第18~23页。。它的客体可以是积极、中性或消极义的名词。语料库语言学改变了原有的内省式语料提取方法和只针对单个词的路径,使得这类研究拓展到搭配、类连接,进而揭示词的语义韵及语义趋向等,并把致使动词放在一个局部语境中进行定量的考察。

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最早是由Sinclair*J.Sinclair.Looking Up: An Account of the COBUILD Project in Lexical Computing.London/Glasgow:Collins ELT,1987,pp.62~85.提出的。它指的是关键词项的典型搭配词在其语境中营造起的语义氛围*J.Sinclair.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112.。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首先选定节点词(node word),在一定的跨距(span)和类连接(colligation)范围内进行,确定语义韵的量范畴主要有T值、Z值和MI值*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载《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2期,第101~114页。。

本文拟以俄汉平行语料库为支撑,采用语料库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和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黄立波、朱志瑜:《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载《中国外语》2012年第6期,第28~35页。,研究致使动词翻译的语义韵特征和转换规律。

一、 文献回顾

自语义韵提出以来,学者们对它的分类、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还进行了语义韵对比研究*李小红、卫乃兴:《汉英对应词语的语义趋向及语义韵对比研究》,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第20~33页。。

唐义均、陈新仁研究了翻译中的语义韵问题*唐义均:《论汉英翻译中的语义韵问题》,载《中国翻译》2012年第5期,第109~113页。*陈新仁:《词汇的语义韵及其翻译——以truly exceptional汉译的个案为例》,载《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第6期,第24~27页。。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翻译研究仅见胡显耀、曾佳*胡显耀、曾佳:《翻译小说“被”字句的频率、结构及语义韵研究》,载《外国语》2010年第3期,第73~79页。和朱一凡、胡开宝*朱一凡、胡开宝:《“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基于翻译与原创新闻语料库的对比研究》,载《外国语》2014年第1期,第53~64页。。两组学者都对翻译语言中“被”字句的语义趋向、消极语义韵及其与原创语言的差别进行了论述。

致使动词的语义韵差别较其他词对更加细微,它不同于“被”字句,可能呈现三种语义韵。翻译语言致使动词的语义韵可能不同于源语和译入语而呈现独有的特征。本文拟根据语义韵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假设,考察学术文本中致使动词的语义韵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语义韵转换呈现哪些特征?2)翻译语言的语义韵更趋近于源语还是译入语?3)转换的动因如何?

二、 研究设计

(一) 语料选取

本文依托俄-汉平行语料库(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本-RCPC)。该库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课题组自建语料库,在国内尚属首创。语料库初期建设规模为500万词次,包括俄-汉平行语料库和汉语学术文本类比库,分为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文学、翻译学和语言学四个子库,后期将增加管理学、历史学和文化学,最终达到1000万词次。目前进行了元文本和词法标注,后期拟增加句法和部分语义标注。本研究所选的为其中两个子库:政治学和国际关系、语言学,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依托语料库情况表

由表1可知,两子库俄、汉语部分的总形符数相差不大,平行库的汉语部分和类比库的形符数均比为1:1左右,语料选取较为均匀,下文得出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内容涵盖政治学和语言学两大领域,基本能够代表人文社科类学术文本的语言特征。

(二) 研究设计

翻译的语言特征是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课题。Baker*M.Baker.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In M.Baker,G.Francis & Tognini-Bonellis(eds.)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3,pp.243~244.提出了“显化”、“简化”和“范化”;黄立波*黄立波:《基于汉英/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2007)探索了“显化”和“隐化”。潘峰、胡开宝*潘峰、胡开宝:《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口译中some的应用研究》,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95~100页。根据“荷恩等级”理论,提出强化、弱化。这些研究多考察翻译语言在结构层面的变化,而翻译的语言特征还可表现在语义和语用层面。而且,“目前,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局限于英汉语言特征,而关于日汉、德汉和法汉等翻译语言特征的研究非常少见。”*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页。俄汉的研究更是没有触及,本文正是尝试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卫乃兴*卫乃兴:《语料库数据驱动的专业文本语义韵研究》,载《现代外语》2002年第2期,第165~175页。根据Stubbs*M.Stubbs.Text and Corpus Analysis.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6,p.176.的论述,把语义韵分为积极、中性或错综语义韵和消极语义韵,并把显著搭配词的积极、中性、消极作为确定节点词语义韵的依据。他通过与节点词搭配的消极义词汇的“大量”与否,提出专业文本cause的消极语义韵比其他文本“浓重”,也比同为消极义节点词的incurred“浓重”。李小红、卫乃兴把节点词表达“积极”、“消极”态度意义的频数与节点词总频数的相对比值称为“语义韵力度”(prosodic norm)。因此,同一语义韵节点词的力度和强度也可能不同。

据此,本文拟提出语义韵翻译的“强化”和“弱化”假设。我们认为,消极语义韵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1)搭配词中消极义词汇所占的比例越大,语义韵力度越大,消极语义韵越强;(2)最显著搭配词的T值越大,消极语义韵也越强。

根据卫乃兴*卫乃兴:《语料库数据驱动的专业文本语义韵研究》,载《现代外语》2002年第2期,第165~175页。的分类,本文将选取表示“导致,引起,促成”义的俄语致使动词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消极),вызвать,дать(中性或错综),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积极)为对象对俄汉翻译中的语义韵转换问题进行探讨。

“原因—驱动”是致使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本文选取的四个词属于“表纯使役关系的动词”,这类动词“只表示主体促使、诱发客体进行行为,驱使兼体发生变化。”*李红儒:《俄语中的使役动词》,载《中国俄语教学》1994年第4期,第6~20页。而这四个动词的语义又存在细微的差别,根据Ушаков词典,它们的语义分别是:

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довести до какого-л.последствия.(导致某种后果)

вызвать:заставить появиться,как резуnтат.(使出现,引起)

дать:доставлять,приносить как результат.(使出现,带来某种结果)

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оказать омощь,содействовать.(提供帮助,促进)

由上可知,这四个动词语义相近,表示“促使、诱发”,可以组成一个义群,只是各动词的搭配不同,其褒贬色彩和语义韵也就不同。Дать促使产生“结果”,为中性语义韵;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促使产生“后果”,呈消极语义韵;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的搭配词是“帮助”,呈积极语义韵;вызвать对应该义群的核心词заставить(使)和породить(引起),其中заставить完全呈中性,而породить呈消极语义韵,因此вызвать的语义韵为消极偏中性。这四个动词基本代表了俄语致使动词“纯使役关系”的各类型,可以较为全面地考察汉译俄语学术文本致使动词的语义韵特征。

根据上述的语义韵研究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强化”、“弱化”假设,本文拟进行以下操作:(1)检索四个节点词的类连接,计算其中频次最高的搭配词与节点词的共现T值,验证源语词汇的语义韵假设,计算它们的语义韵力度;(2)在翻译文本中检索节点词的对应词,确定初似对应词*李小红、卫乃兴:《汉英对应词语的语义趋向及语义韵对比研究》,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第20~33页。;(3)在翻译文本和类比库中检索该对应词的类连接,并计算它的语义韵力度和最显著搭配词的T值;(4)对比源语文本、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的语义韵、语义趋向、语义韵力度和搭配T值,发现翻译文本语义韵的特点。

三、 结果和讨论

(一) 俄语节点词的类连接

运用wordsmith,在RCPC俄语部分检索四个节点词,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вызвать,дать,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分别出现336次、403次、216次和296次,按照+5/-5的跨距提取它们的搭配词。排除对节点词语义韵无预见能力的偶然搭配词,得出主要搭配词和最显著搭配词(共现频率最高)及节点词的语义韵力度见表2。

由表2可知,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和вызвать强烈吸引消极义名词,其中与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的搭配词多表客观的不利因素,如дестабилизация(不稳定),война(战争),распад(解体),сокращение(缩小),отрицание(否定)。вызвать搭配词多表与人有关的不利因素,如озабоченность(担心),паника(惊慌),противоречие(矛盾),заболевание(疾病)等。дать的出现频次较高,其搭配词主要是表“概念”(понятие)、“定义”(определение)、“结果”(результат)的抽象名词,它们不含评价色彩,因此дать呈极强的中性语义韵。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的搭配多为积极义抽象名词,其中包括表政治经济稳定的:укрепление(巩固),повышение(提高),развитие(发展),表新事物形成的:формирование(形成),возникновение(出现),该词的语义韵呈明显的积极特点。

语义韵不同,各节点词的语义韵力度和T值也不同,因此,各词的语义韵强度有所差别。所有дать的搭配均呈中性,语义韵力度最高,搭配词результат的T值最大,中性语义韵最强;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和вызвать分属于积极和消极语义韵,力度均大于90%,积极义搭配词повышение和критика的T值均大于7.5,积极和消极语义韵显著;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的消极语义韵力度大于80%,消极义搭配词сокрашение的T值也达到9.78,消极义极强。

表2 节点词搭配及语义韵力度

(二) 翻译文本中初似对应词的确定

运用paraconc,可检索源语各节点词在译入语中的主要对应词,并把出现频次最多,比例最大的汉语词确定为初似对应词,见表3。

表3 对应词频数、比例及初似对应词

由表3可知,每个节点词在翻译文本中有三、四个主要对应词,如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译为“导致”、“造成”、“减少(削减、降低)”或“促进”。统计对应词的频次和该词在所有对应词中的比例,可确定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вызвать,дать,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的初似对应词分别为“导致”、“引起”、“取得”和“促进”。

(三) 初似对应词的语义韵力度及T值

确定了привести к чему,вызвать,дать,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的语义韵、语义韵力度及其初似对应词,下一步运用wordsmith在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类比库)中检索、计算各初似对应词的搭配、语义韵力度和T值,同样排除偶然搭配词,得出两库中初似对应词的主要搭配词和最显著搭配词(共现频率最高)及该词的语义韵力度,见表4。

表4 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初似对应词的语义韵力度和最显著搭配词T值

结合表2的源语节点词语义韵情况,源语文本库、翻译文本库和类比文本库的语义韵力度的对比情况见图1。

图1 “致使动词”语义韵力度对比

由表4和图1可知,翻译文本中初似对应词的语义韵和原创文本相比呈现以下的异同:

1. “导致”、“引起”和“促进”在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中的语义韵相同,说明符合译入语规范是翻译转换的基本要求,转换包括形式和语义转换;

2. 原创文本的“取得”为积极语义韵,而翻译文本中为中性,说明翻译文本某些词的语义韵不同于原创文本而趋同于源语文本;

3. 翻译文本中“导致”、“引起”和“促进”的语义韵力度远远高于原创文本。如表4所示,最显著搭配词与节点词的语义韵吻合,因此搭配T值也反映了该节点词的语义韵强度。除了“促进”—“安全”的T值(7.01)低于“发展”的T值(7.12),翻译文本最显著搭配词的T值均大于原创文本,呈明显的强化趋势;

4. 从主要搭配词来看,翻译文本中“导致”与“歪曲”、“否定”与“缩减”,“引起”与“缩减”,“促进”与“中和”、“预防性”的搭配等均不符合原创汉语的语义趋向。如在北大语料库中搜索“促进预防性”得到0条结果,说明该搭配是直接译自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ю的结果。

(四) 语义韵转换的原因分析

翻译文本致使动词语义韵趋近于源语,与原创文本相比呈现明显的强化特征。原因分析如下:

1. 源语的权势作用*朱一凡:《“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基于翻译与原创新闻语料库的对比研究》,载《外国语》2014年第1期,第53~64页。,即源语节点词的语义韵对初似对应词具有强势的影响作用。如“取得”在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中语义韵不同,是因为翻译文本的“取得”大多译自的дать,дать的该义项解释为предоставлять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делать что-л.(为做某事提供可能),且“取得”的搭配词也译自俄语。原文中性的局部语境迁移到译文中,使译文的局部语境呈现中性。

2. 俄汉语言逻辑思维的语义关系表达式不同。Lyons(1981)认为两种结构制约语言使用:“低层结构”(substructure)使语言趋同,它是人类共有的生理特征和世界的原有结构;“上层结构”(superstructure)使语言形式趋异,它是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转引自*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5~149页。)。

节点词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促进)与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调整),сближение(接近)等的类连接是俄语典型的语义表达式,其“上层结构”与汉语不符。把这些搭配直接译为汉语,从“低层结构”来看,“促进”与其搭配词的语义得以准确传达,而从“上层结构”来看,“促进”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力度则偏离了汉语语义规范而趋同于俄语,呈现翻译语言的特征。

3. 俄汉语言的形式差异和致使动词的语义差别。节点词表致使义,义为“原因-驱动”,相当于cause(иметь)。程琪龙*程琪龙:《致使概念语义结构的认知研究》,载《现代外语》2001年第2期,第121 ~132页。区分了致使倾向和致使结果,俄语致使动词有体的区别,完成体表致使结果,未完成体表致使倾向。俄语致使动词完成体的消极和积极语义韵都强于未完成体,而汉语动词没有体的差别,译者常把所有的致使义都译为结果,使得译文的语义韵力度等同于完成体而呈现强化的趋势。

4. 学术文本的翻译原则使得译文语言趋同于源语。“惟真求实”是学术翻译的基本规范*张亚权:《论学术翻译的文献回译——以梅尔清〈清初扬州文化〉中译本为例》,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第128~136页。,“忠实原则”是社科理论经典著作翻译的重要准则*朱达秋:《关于经典著作翻译的悬想——以《俄罗斯思想》的译文为例》,载《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第81~87页。,因此翻译学术文本比文学文本更应注意保留原文的内容,其中也包括节点词的搭配,这也使得翻译文本的语义趋向、语义韵和语义韵力度趋同于源语,而不是译入语。

四、 结语

根据俄语致使动词的语义特征,本文选取了四个“纯使役关系的动词”,它们分别代表消极、中性和积极语义韵。通过源语节点词、翻译文本初似对应词和原创文本的语义韵、语义韵力度、最显著搭配词T值的对比,我们发现了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致使动词语义韵四个方面的异同,认为翻译文本节点词的语义韵趋同于源语,与原创文本语义韵相比呈强化特征,其原因如下:从翻译活动本身来看,源语的语义韵对翻译语言具有强势的影响作用;学术文本翻译更要求忠实于原文;从双语对比来看,俄汉语言的“低层结构”趋同,这保证了可译性,而它们的“上层结构”趋异,使得译自俄语的汉语表达式不同于原创汉语;俄语动词体的差异和译者对完成体语法意义的选择造成了语义韵的强化。

以往的语义韵研究大多基于英汉语言,而俄汉翻译中的语义韵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翻译语言特征是普遍的,应该包括所有的翻译语言;另一方面,俄汉语言的形式和语义差别尤其显著*张家骅:《俄汉动词语义类别对比述要》,载《外语学刊》2000年第2期,第46~56页。,译自俄语的汉语也必然在这两方面有其特点。

●作者地址:陶源,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Email:taoyuanhuahua@126.com。

胡谷明,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责任编辑:何坤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13BYY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3SZYB10)

DOI:10.14086/j.cnki.wujhs.2015.01.017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